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小学中学 正文
独生父母的“独立”育儿经
2015-02-05 10:31:15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本报记者  於徐阳  文/摄

  “当从医生手中接过女儿的那一刻,我双手颤抖。那么小,那么轻,那么牵动心灵,我爱你。”2012年10月28日23时21分,刚过而立之年的徐强,第一时间在微信中与朋友们分享着初为人父的感受。

  随着“8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背负着“房奴”、“卡奴”、“啃老族”等时代特征的他们,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开始为人父母,亦开始担负起对下一代人的教育重任。

  因为时代因素,在这新一代的父母中,大多为“独生”父母,即独生子女成长为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他们痛恨传统,却不能摒弃传统;他们拥有素质教育,却不得不唯分数论;他们爱孩子,却不愿被孩子捆住手脚,只当“孩奴”。在这矛盾的教育路上,他们都愿为之倾囊付出。

  “网络”抚养记

  “80后”一代,相继为人父母,从“小皇帝”成长为“监护人”,不知如何处之是许多初级父母的焦虑。“女儿出生后,安安静静地抱到产房,没多久大哭起来,让一屋子大人不知所措。赶紧喊医生来瞧瞧,结果医生很淡定地说,不是尿了就是饿了。打开尿不湿一看,果然是屎在作怪。得马上换片新的,糗了,该怎么包呢?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徐强碰到了头一道难题,女儿的第一片尿不湿是医生给包上的,慌乱中都没瞧清楚就给拆掉了,没法复原了,最后还是喊了医生前来指导。

  在一件件小事中,徐强知道了奶粉怎么泡、小孩子的指甲怎么剪,甚至是初生婴儿该怎么抱……“80后”初当父母没有经验,只能从父母辈获取育儿经验,或者到纷繁复杂的网络上搜寻育儿知识,以来武装这颗初入育儿行业的头脑,即将“卸货”的孕妈陈晶晶就说:“其实从备孕开始,就依赖着网络信息来养孩子。”

  从吃哪个牌子的维生素、奶粉有利于胎儿生长,到寻找哪个品牌的奶粉、辅食更为靠谱,再到用哪款尿不湿防红屁屁……样样都要经得起网络的“检验”,如果一旦爆出某产品不合格,立马“封杀”。这样的抚养方式,在陈晶晶的母亲看来,完全是对传统育儿方式的“打折”,或是推翻,被其批判为“养得太精细了”。

  前年12月初,刚满3周岁的可霓突然腹泻,并伴有腹痛。可霓的妈妈小敏带她去医院就诊。验血后化验单上显示,白细胞比最低值还要低一些,医生随即开了处方,让可霓挂了抗生素及止泻的针,并开了一些调理肠胃的药要求服用。第二天,病情加重,一向活泼的可霓精神不佳,而且因大量脱水导致全身发冷。小敏急了,开始在网上搜寻大量信息,以来验证医生给出的处方的合理性。结果有信息显示,该情况可能是轮状病毒,如果强行进行止泻有可能加重病情,应该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进行体液补充,再合理地进行生态性止泻。

  小敏随即换了一家医院再就诊,结果这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证实了小敏的判断,这也让她更加信任网络。这件事情后,小敏对医生的诊断不再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孩子的病情,她都要自己再诊断诊断。以后就诊时,小敏都能与医生“理论”得头头是道。后来她又在微博上找到了“张思莱”、“崔玉涛”等名医来当自己的“顾问”,有什么情况就去咨询一番。

  大事靠网络,小事更为如此,“比如我和孩子爸爸在争论2岁孩子能不能喝蜂蜜水的问题时,就搬出了百度,各自搜集‘证据’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到这些,小敏倒是笑了,“如果哪一天没了网络,都不知道孩子该怎么养了。”

  在儿科干了将近30年的陶医生深有感触:“网络育儿信息真假难辨,特别是现在的年轻家长在吸收信息中,没能好好地过滤筛选,一股脑儿地更相信网络,在就医中对医生通常不是完全信任,其实也束缚了医生的‘手脚’。”在采访快结束时,陶医生再次感慨道:“曾经一个家长十分信任地把重病的孩子交给我,足足在医院里住了1个月,最终康复回家。这样的信任很难得。”

  父母“争吵”记

  独生父母曾作为家里独一无二的孩子,会在无形中产生“中心地位”的优越感,而在为人父母之后,“中心”开始挪位,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而且这种地位更为“中心”,是6位大人的“中心”,而在这其中,也有“副中心”的存在。

  “80后”妈妈王涵说,孩子喜欢吃虾,但孩子在无形中会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如果是爸爸妈妈烧虾,就会按照人头数平分,一人几只,大家都吃;如果是爷爷奶奶烧,他们就会说自己不喜欢吃或是吃过了,让孩子多吃。王涵觉得,“80后”父母也是被宠大的一代,讲究“你有我也有”,而不会像上一辈那样“牺牲”。

  因此,王涵一再“教育”父母,不要再一味地“牺牲”而激发孩子的自私感。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分享”一词常存在于王涵与孩子间,但在父母辈眼里,这就是“大人与孩子抢”。

  与父母辈教育观有差异,但同为人父人母,也有不可调和的教育观。

  胡萍萍的儿子浩轩刚上一年级,开学初,她一直担心这个调皮的儿子会在班上惹事,结果还真“出事了”。浩轩与班里几个男生打架,眼眶被抡,隔几天后肿得跟大熊猫一般。后经调查,起因很简单,因为一句玩笑话而闹大的。

  因为顶着个黑眼圈,浩轩真成了班里的“国宝”,同学们个个上前“问候”,几个任课老师也拿着手机来拍照“留念”。这一来,浩轩隔天就不愿意再去学校。胡萍萍只好苦口婆心地说:“这是同学、老师在关心你。”

  结果这句话一出,一旁的浩轩爸爸刘钧不认同了,严肃地说道:“按时上学是你的义务,好好学习是你的责任,而现在被同学们看笑话,是你打架的后果,你必须承担起这样的后果,也教训着你以后不能再打架。”

  刘钧的严厉让浩轩瞬间眼泪汪汪,更加别别扭扭地闹着不要去上学。结果,在胡萍萍的好说歹说与刘钧厉声呵斥下,浩轩挂着眼泪去了学校。

  事后,胡萍萍和刘钧就儿子的教育态度问题上进行了几轮唇枪舌战。刘钧认为,男孩子在教育中要更注重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担当很重要,该严厉的就要严厉些,容不得嬉皮笑脸。胡萍萍虽觉得有道理,但她搬出了理由,因为自己小时候就在父母的棍棒下长大的,她不想让这种教育再在孩子身上延续,所以对孩子百般呵护,也印证了网络上传流已久的“我妈呢”的依赖度。以至于,家里人都认为这种呵护更偏向于溺爱的程度。但更令胡萍萍苦恼的是,在一些与孩子有分歧意见的事情上,浩轩唯独敢对她动怒,动不动就顶嘴,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她很无奈。

  在母子吵架这件事中,胡萍萍也反思过吵架的原因,当然更多地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多数是因为我没有耐心和儿子沟通,也很容易无形中把工作中的压力‘转嫁’到了生活中。”每次与儿子拌完嘴,胡萍萍平复心情后,都有些后悔。胡萍萍也深知“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一再下定决心要好好沟通,可等到下一次,无名的火气又冒了出来。现在让她担忧的是,随着浩轩年纪的增长与叛逆期的到来,只怕沟通这座桥梁就更难搭建了,就怕误了儿子的成长。为此,最近胡萍萍的书架上,又新添了五六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

  教育“裹挟”记

  蜜蜜是一个不到1周岁的小女孩,每天咿咿呀呀喊出来的话大家都听不懂。不过,蜜蜜妈觉得,女儿太有语言天赋了,“今后我要让她最少学两门外语,咱不能耽误她不是?”这也是缘于蜜蜜妈觉得自己没能学好英语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再加上前段时间热播的《爸爸去哪儿2》中,著名影视演员黄磊的女儿多多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让她羡慕不已,也坚定了她让女儿学两门外语的目标。为此,蜜蜜妈开始为孩子寻找一所好的双语幼儿园,尽管幼儿园一学期的学费需要万把元。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土的、洋的,传统的、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不断刺激着“80后”父母的育儿神经,早期教育、课外教育等大潮已成汹涌澎湃之势;另一方面,年轻父母们普遍存在着“知识饥渴症”,总认为多学无误。

  但在这其中,尚还有“理性”的存在。蔡雅雯7岁半的女儿小叮当已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打4岁就开始学习跳舞,会拿笔了就开始学画画。“学跳舞的时间最长,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后来还学过一段时间的‘小主持人班’,主要是为了锻炼性格,老师会要求每个小朋友上台表演,每学期还有外景主持,一年学下来胆子大了很多,口齿也清楚了很多。跳舞和主持各坚持了两年,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再加上读小学了没时间就中断了。”蔡雅雯算了算,兴趣班中,还学过一段时间的硬笔和古筝,“不过,选择前都会带孩子先上体验课,然后征求孩子意见,喜欢就上,不喜欢就不强迫。”

  其实在兴趣班选择上,父母早已对此进行了初级海选,比如蜜蜜妈说,她不会让女儿去学跆拳道,因为怕受伤。而对于各类课程以及教育机构的选择,也都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蜜蜜妈坚定“让自己儿时的梦想在女儿身上实现”。因此,她也特别信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咱们小时候没有教这教那的,现在不也挺好?”

  从相关信息中,记者了解到,在东中西部,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多多学习”是“80后”独生父母的普遍选择。女孩子学舞蹈、钢琴、古筝、画画,男孩子学跆拳道、小提琴、游泳,大一些的还有英语、数学、音乐。

  “可能是自己小时候没能学这学那,也没能很好地发现兴趣点所在,所以,感到有些遗憾。”现在许多家长并不会给孩子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但必要的吃苦教育是可以的。尽管是“房奴”、“卡奴”的“80后”父母绝不吝于教育资金的支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各种教育“八面夹击”的大环境下,对于那些教育机构说“不”的家长,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当某些孩子在通过各类学习后,表现得“异于常人”时,这其中很多态度坚定的家长都慢慢地动摇、犹豫,“要当逆流而行者,真心不容易。”一位家长表达着内心的焦灼感。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