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许艳:我做的事,得配上扶雅的气质
2018-04-19 14:48:33 来源: 编辑:叶成

  □全媒体记者  庄向娟

  如果想看向日葵,路桥人脑海里一定会冒出“金大田”。如果聊到文化礼堂建设,那么“金大田”依然会固执地停驻在你脑海里。既然你已知新桥的金大田,那想必也知那里有个扶雅书院。但扶雅书院里的书店是谁开的?能够说出主人名字的人,必定是金大田的“真粉丝”。其实,很多人都看到过书店的主人,但不一定叫得上她的名字——“许艳”,一个很朴实的名字,一点都不惊艳,当然她的外号“妖婆”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别的不说,许艳算得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书店主人。别的书店主人舞文弄墨,连高晓松这样的“娱乐圈人士”搞个“晓书馆”,也有“晓松奇谈”这样有文化的节目在背后支撑。许艳“奇葩”,她爱织毛线,织兔子、织杯垫、织书套、织仙人掌……她说:“不管有多烦心的事,一织起毛线,我的心就会骤然平静下来。”书店里有很多她用毛线织出来的手作产品,如果来者喜欢,也可以买走。没错,和3年前一脑门的热血相比,现在可以和许艳聊点赚钱的事了。犹记得3年前她说:“前3年,我已经做好了亏的心理准备,相信这里越来越高的人气会让书店开下去。”但现在,她得想办法存点钱,才能带书店里的那两只猫去打防疫针、做绝育手术。

  别说开在乡村,就算开在城区,许艳的书店也是独树一帜的。靠墙角设计的沙发、粗布制作的靠垫、几张木桌、艺术小摆件、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油墨清香……原本做室内设计的许艳,本就擅长做这些事。为了摆脱“白天陪客户看材料、晚上画图纸一画就是一整夜”的生活,更为了实现“从小就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当听说金大田在招募志愿者经营一家书店时,她“扑通”就跳进来了。一干就是3年多,在前两年,来来往往的人群,“不怀好意的声音”不绝于耳,简单来说,“你在乡下开这么一家书店,什么时候倒闭?”“我坚持3年多了,现在没有人用这样的语言对我冷嘲热讽了!”许艳一字一顿地说道。虽然距离赚钱这一目标,和3年前相比,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区图书馆给的赞助能解决油费问题、镇里给她解决吃饭问题,这样实打实的支持,让她能够毅然而决绝地继续走下去,“我的书店应该是台州市开在乡村的第一家书店,坚持下去,很有必要”。

  对于许艳来说,有必要开下去并非为了“不能倒闭”的信念,而是因为这家书店让她真的和当地村民融到一块去了。“现在村民要找他们家的孩子,会直接给我打电话,问我孩子在不在书店。”这和刚开书店时,一派“冷嘲热讽”的景象截然不同。夏日里,孩子来书店蹭空调,随手就能拿到一本书,于是就开始读起来。后来,这些看书的孩子把作业带来做,孩子和孩子是会相互影响的,“学霸孩子”常常教“普通孩子”做作业,于是有了“共同进步”的美好画面,家长们看自家孩子的成绩好了,对这家书店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继而对开书店的许艳倍感亲切。

  “愿意读书的大人不多,但所有的人都愿意他们的孩子来读书。”许艳说,她现在特别相信“小手牵大手”的力量。眼下,她正和区妇联合作,由区妇联出资,她来组织策划,邀请城区的老师来给乡下的孩子上绘本课。整个过程,少了大人的参与,小孩就不能够完成,于是小孩把家里的大人都带到书店里来了,来了总能被书店这样的环境“教化”两三分。

  对于生活,许艳把自己划归为“低欲望人群”,所以微薄的收入并没有让她放弃自己的情怀。反而,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把他们最美的童年时光留在书店里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有点“文化味”了,许艳的书店,便在田野上点亮了一盏灯。“很荣幸,我做的事配得上扶雅的气质。”许艳说,为了这句话,她还在学习写作和英语。扶雅书院的精神是“耕读传家”,许艳的书店,让这份精神鲜活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