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礼堂“四Z”管理 聚焦幸福获得感
2019-01-17 09:30:48 来源: 编辑:罗淑尹

  □全媒体记者  许  炜

  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我区创建文化强区的重要基石,是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举措。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四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增补名单,我区农村文化礼堂“四Z”管理模式成功列入。

  近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和总结农村文化礼堂“四Z”设计,即众筹基金、众创、志愿者、资本采购,从而挖掘更多“礼堂+”可能性,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已从过去的“蜻蜓点水”变成了现在的“遍地开花”,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被满足。

  创新发展机制

  提升礼堂服务效能

  在金清镇下梁村,近年来,不少村民感受到村里的“人情味”愈发浓厚了。在该村文化礼堂舞台的中间,有一个文化礼堂众筹基金捐赠箱,其资金均来自村民们的自发捐赠,并用于文化礼堂的日常活动开展。这是该村首创“一元捐众筹基金”项目,用众筹的方式解决文化礼堂活动经费难题,这一做法是全省首例。

  “一些村社员大会都开不起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晚会,将村民集聚在一起,让大家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接收宪法普及、‘五水共治’、乡村振兴等各方面的信息。”下梁村党支部书记梁妙德坚信,这就是“一元捐”所带来的改变。

  目前基金规模已超过15万元,基本实现了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经费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金清镇于2018年7月成立了首个镇级文化礼堂众筹基金,由镇级财政支出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面向社会各界团体、个人开放认筹,走出了一条基层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高屋建瓴设计制度,实事求是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下梁村一元捐众筹基金、金大田村乡村文化现象等四个案例入选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集,《村级文化基金众筹模式的实践及推广》获省社科联课题立项,成为我区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当前,我区以农村文化礼堂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探索政府低价购买、机构志愿服务、礼堂提供场地的形式,筑巢引凤,吸引社会文化资源进礼堂,扩容礼堂服务大菜单。

  在坚持实践创新与制度设计互融互促下,我区以众创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礼堂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目前,我区已有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浙江肆人影视拍摄基地、台州市网络文学创作基地等30家社会资源成功进驻农村文化礼堂。如新桥镇金大田村文化礼堂针对艺术创作者实行三年场地免租金,吸引了东篱陶艺、如故手作、白纸储物、凤梨砂艺、香草手工皂、明澈裁缝等10余家集销售、制作、展卖、体验为一体的艺术家个人工作室,每月可吸引游客数千人次。

  变被动为主动

  引导社会志愿参与

  学古筝、练轮滑、习围棋……一边是沉浸在各色艺体兴趣班中快乐学习的孩子,一边是在一旁耐心陪伴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自文化志愿者进百家文化礼堂“艺体启蒙免费培训”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区各村文化礼堂都能见到这样温馨一幕。

  当前,我区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积极对接文化礼堂,探索点面结合的服务方式,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推出“双百惠民”公益培训活动,精心挑选百余名具有专业技能的文化志愿者组成教师团,进驻全区百余家农村文化礼堂,开设书画、声乐、舞蹈、器乐等20余门培训课程,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年,受训学员达4万多人次。

  “我特别乐见于这类公益培训活动的开展,广泛动员了社会师资力量,现在等于是政府帮助他们(艺术启蒙),不仅对孩子是一种启蒙,而且对他们的家长也是一种启蒙。”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超平在看完横街一处农村文化礼堂公益培训后表示,路桥文化礼堂免费公益培训这一新模式,让农村文化礼堂发挥更多作用,让农村家长、孩子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也让文化志愿者有用武之地。

  在资本采购上,我区以“明确要求、适当购买、自愿参与”的形式,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向文化类社会组织、机构实施统一招标,建立方式灵活、程序规范、标准明确、结果评价、动态调整的购买机制,通过企业与文化“联姻”,改革市场规制,促进有效竞争,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和服务精准化。如蓬街镇启明村于2016年12月启动资本采购模式,首次向企业、团体、村民筹集资金19600元,根据村民需求制定全年购买服务计划,并与区艺术团等社会团体签订文艺演出服务合同,至今共筹资46300元,购买各类优质服务30多场。

  “‘四Z’管理模式不仅缓解了文化礼堂自有资金不足的压力,更突显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意识,让群众从被动消费者变为文化礼堂的主动参与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金宇表示,通过引入社会文化资源,礼堂活动更加多元化、常态化,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