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医共体改革实现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
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2019-03-22 09:25:17 来源: 编辑:罗淑尹

  □全媒体记者  王恩兴

  为了治腿,家住金清镇的老李左右为难。

  大城市医院技术好,但就诊手续繁琐;乡镇医院近,但医疗服务能力较弱。最后,老李选择去区级医院,花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后却发现人满为患。

  老李的遭遇,曾是不少路桥人的困扰。如何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我区以全省县域医共体试点为契机,升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医疗水平和区域内就诊率“双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切实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基层门诊、急诊人次同比增长9.96%,药占比下降2.11个百分点。

  打通医院间的“围墙”

  3月6日,家住新桥镇的李阿婆在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共体预约了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的核磁共振检查。

  次日,李阿婆按照预约时间来到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在检查结束后,她无需等结果出来就返回了新桥。李阿婆检查享受的“最多跑一次”,正是得益于各医共体之间设施资源的共享互通。

  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吕涵野介绍:“我们在机构设置、人员调度、资源调配、业务管理、医保支付、信息平台、财务管理、制度流程等方面实行‘八统一’管理。”

  我区依托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的优势资源,以区中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3家区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了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强基固本增添新活力。我区将党的建设写入3家医共体、5家医院章程,激活各级党建“小细胞”,带动改革“大肌体”。2018年,我区卫生健康系统各党委(党组)共收到高职人才、中青年业务骨干入党申请书52份,其中有高级职称的21份。

  如何构建更大的生态圈?我区针对民营医疗机构较多的实际情况,建立共享分中心,吸纳天瑞医疗、台州章氏骨伤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加入,促进公办民营融合发展。

  3540人次医务人员下基层

  2774人次,这是区中医院医共体总院医生陈雪丽去年下沉至螺洋分院坐诊的门诊数。作为一名党员,在医院发出需要一名医生下沉到分院坐诊的通知时,她第一个报名。

  和陈雪丽一样,2018年我区总计有3540人次专家下沉基层坐诊,变“群众跑”为“医生跑”。全区平均每周有69名中高级职称医师到一线驻点,其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比达73%。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医共体的建设引来了省内大医院,今年1月,浙一医院任菁菁全科医学名医工作站落户区中医院医共体,这是我省第一家建在基层的“全科医学名医工作站”。

  “工作站之所以选择设在全科医生的主阵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努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全科医生真正成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浙一全科医学科主任任菁菁博士说道。

  年轻医生跟着“导师”练起来。我区要求每名党员业务骨干联系基层1名非党人员、1名新入职员工和1个科室,指导“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科室”等创建活动,帮带基层医院队伍建设。目前,已建立医疗骨干后备队伍86人,成功创建“党员示范岗”23个、“党员示范科室”21个。

  人才下沉的同时,许多资源也同步下沉。2019年,我区6家镇(街道)卫生院提升改造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享受全流程健康服务

  “以前体检放在村里,很不方便,而且跟这里的环境没法比。”日前,在新建的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共体市民健康服务中心,张菊花老人接受完体检后高兴地说。

  “目前,我区3家医共体成立市民健康服务中心,并在各分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开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促进等工作。”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为民说。

  此外,我区还创新“市民健康指导员”制度,将426名村级计生服务员转型为健康指导员,赋予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职能,与驻村医生、家庭医生共同组建“健康工作团队”。

  “我感觉头有点疼,能帮我看看是不是血压又高了?”近期气温波动较大,55岁的刘先生来到区中医院医共体路南分院就诊。社区医生随即在系统输入姓名,刘先生的就诊信息、用药记录等一清二楚,随后医生根据历史信息,结合现在的状况对他进行针对性治疗。

  据悉,我区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医疗平台,实现就诊信息、用药记录、健康档案等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线上预约挂号、医保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健康档案自我管理等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