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全科网格·清网治格”全面铺开
路桥打造“重要窗口” 建设县域治理新样板
2020-06-04 09:43:43 来源: 编辑:罗淑尹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全科网格·清网治格”上升为我区平安建设的“一号工程”,并于5月28日在全区全面铺开。

  区和镇(街道)层面设立实体化运行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村社成立“警网联勤”工作站,采用“集中行动+常态治理”的运行模式,在全区周期性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清零行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信访积案攻坚清零行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底行动、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清底行动、治安隐患排查清底行动、食药环隐患排查清底行动、平安要素排查见底行动等“八大行动”,全面梳理各类平安要素,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推动问题隐患整治工作形成闭环。

  □《台州日报》记者 朱玲巧 本报通讯员 王 伟 杨晓雅 蒋友亲

  “全科网格·清网治格”工作的全面启动,是我区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自2019年以来,区公安分局激活每个基层“小细胞”,打好基础工作组合拳,让“枫桥经验”真正落地生根。一方面实行勤务机制改革,为派出所增配民警89名,其中社区民警净增62名,初步实现了“一警一村社、每月八九天、任务清单化、督导全过程”。同时,努力推进社区民警和网格员的“警网融合”,在路南、路北、桐屿三个街道开展“清网治格”试点工作,辖区各类综治力量有效整合、有机联动,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融合互动、互为支撑,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全科网格·清网治格’是我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创新社区警务新模式的举措。”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孟说,“通过这项工作,我们要把安全隐患解决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服务民生落实在网格。”

  1

  夯实基层:警力真正“沉下去”

  “推荐!这三堂课绝对让你受益匪浅,适合转发扩散!”峰江街道沧前新村的社区微信群中,大家又收到来自专职社区民警沈涛的温馨提醒。

  沈涛原来是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民警,分局推行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沈涛主动请缨,成为当时89名机关民警下基层的代表,并主动要求到辖区治安最复杂的村居去担任专职社区民警,在他的努力下,曾经被赌博问题困扰多年的峰江沧前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治安示范村。

  “人民警察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和群众打交道最多最广的基层一线去建功立业,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李孟说。区公安分局坚持“基础为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全力推动警力下沉,推动派出所回归防控和基础主业。

  社区民警净增62至148人,其中专职社区民警31人,配备社区辅警239人,初步实现“一警一村社”。同时,出台《社区警务工作规范》,推动社区民警进村社班子担任副书记,实行驻村联户。

  警力配备充足了,精力也就更加到位了。专职社区民警每周至少五天,其他社区民警每月至少有八九天在社区工作,群众足不出村便能找到社区民警。同时,区公安分局还实行社区警务清单化和派单制,为社区民警“量身定制”每日工作清单,让民警干什么“清清楚楚”,解决“盲干”的问题。

  2

  警网联勤:合力执法“大防控”

  近日,桐屿派出所民警阮元回到办公室,换下沾满泥土的鞋子,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爬了三次山,终于把一起涉及20年前山地归属问题的纠纷调解了。

  阿海家住桐屿街道三新社区,他在附近的山上有一块地。最近,已经有20年没有上山的他,想起自己曾在山上种了两棵杨梅树,就上山去看了一看。山上确实有两棵杨梅树,但已经死了,于是阿海在旁边重新栽了两棵杨梅苗。

  他没想到,几日后,同村的老方夫妇找到了他:“这两棵杨梅树是我们栽的,去年‘利奇马’台风刮倒才死掉了。”双方为了两棵杨梅树和土地归属问题,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

  为了解真实情况,阮元和村干部、网格员一起,两次爬山,实地查看杨梅树所在的位置,证实了死掉的两棵杨梅树是老方的,但阿海的杨梅树所在位置却仍无法确定。

  之后,他们又进行广泛调查走访,但附近村民以及双方亲戚都怕得罪人,不愿说出实情。不过,阮元还是了解到,阿海主要是为了争一口气,并非寸土必争,而老方夫妇靠栽种杨梅赚钱贴补家用,却是寸土不让。

  终于有了突破的希望,阮元与村干部、网格员开始分头行动。阮元给他们讲解法律规定,晓之以理,其他人给他们分析利弊,动之以情,终于把双方都说动了。

  最后一次调解是在山上,阿海同意在一人一半的基础上再让一点给老方,而老方也不顾妻子的反对同意了阮元的调解意见。就这样,双方握手言合,并明确了自己的土地边界。

  阮元说:“这类纠纷看似非常普通,可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债务、婚恋、邻里琐事等矛盾纠纷如果放任不管,或者处理不当,都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激化形成刑事案件,能够及时化解,其实省了后面很多事,也解决了一个治安隐患。”

  此次土地归属问题纠纷的顺利化解,得益于民警与村干部、网格员的融合互动和互为支撑。

  为了不断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区公安分局建起一支拥有1200余人的义警队伍,覆盖至城乡的每个角落,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防控、矛盾排查化解、安全防范宣传等综合治理工作。今年4月底,新桥派出所扶雅社区片警李丹带领义警在辖区进行流动人口核查时,发现一家餐饮店内的灭火器严重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立即指导店家及时改正,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据统计,仅2019年,义警协助排查治安隐患117处,化解纠纷253起,参与防范宣传4600余人次。

  “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好了,才是真的好。”李孟这样说道。

  2019年以来,区公安分局在路南、路北、桐屿三个街道开展“全科网格·清网治格”试点工作,将辖区各类综治力量有效整合、有机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个试点主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排查化解矛盾占比均超全区总数的40%,纠纷警情降幅达23%,超过全区总降幅10个百分点。

  3

  整治闭环:矛盾纠纷“不出格”

  “蔡警官,真心谢谢你,现在我可以放心地带着我小孙子出来溜达了。”日前,路桥街道人峰社区的张大爷专门来到社区警务室,就民警蔡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一件“棘手”的事,专程来道谢。

  今年5月初,人峰社区网格员向社区民警兼党支部副书记蔡晨反映,辖区有一独居老人老王,家里放养了三条狗,已发生咬伤人事件,周边居民对此避之不及。了解情况后,蔡晨先后多次联合村居干部和网格员上门做老王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王认识到狗的隐患,专门购买了犬绳、犬套等进行圈养,邻居们心里的隔阂也消除了。

  “区公安分局今年启动了‘全科网格·清网治格’工作,把社区划分网格,实施分片包干。”路桥派出所所长应光远介绍,“我们可以借助村居、网格员等力量,每天对村社开展‘常态治理’,把矛盾隐患解决在早在小,不让一起矛盾纠纷‘出格’”。

  我区将“全科网格·清网治格”作为今年“平安建设”的一号工程,在区和镇(街道)层面设立实体化运行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村社成立“警网联勤”工作站,采用“集中行动+常态治理”方式,每月或每季度确定一至两个主题,每周组织一次以上全区性统一行动,每天安排若干网格力量,常态化开展“清网治格”相关工作。通过反复“梳一遍、捋一遍、清一遍、治一遍”,全面梳理各类平安要素,掌握各类风险隐患,再通过部门联勤联动和运行机制保障,推动问题隐患整治工作形成闭环,着力解决“每天在干、心里没底”的问题。

  在全社会形成氛围的基础上,区公安分局专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社区民警全面发动党员干部、村民队组长、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对可能激化升级的家庭纠纷、情感纠纷、邻里纠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110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7.1%,化解率达95%。

  4

  智慧防控:扎紧平安“防护网”

  “老陈,你说的这个情况,肯定是诈骗,网贷诈骗都是以无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路桥街道新安社区的老陈因为企业资金短缺准备网上贷款,正好碰上驻村民警陈贝上门宣传防范,及时识破骗局,避免了财产损失。

  减少发案就是公安机关给人民最大的实惠。2019年以来,区公安分局推出“小班化”宣教举措,民辅警、网格员担当讲师,进村入户、进商入企,每场组织15人以上30人以下的群众开展安防宣教,一年来共组织了7000余场,共有15.2万名辖区群众参加。

  “周警官,有人把身份证落在我店里了,你看看能不能帮忙找到失主。”“周警官,隔壁两口子吵得不可开交,你要不过来看看”……

  驻南官社区片区民警周钱江,打开自己的微信“片警小号”,里面3600个好友都是辖区居民,每天他都要和这些“好友圈”打交道。

  我区依托微信平台,每个社区民警申请若干“片警小号”,广泛添加辖区群众为好友,强化日常沟通交流,宣传防范知识,目前共开辟“片警小号”141个,添加群众好友33万余人。通过这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方式,将预防犯罪和各类安全风险的篱笆墙越扎越紧。

  桐屿派出所开发了“社会综治、清网治格”APP,让辖区所有的矛盾隐患可以及时通过APP上传至平台,并流转至街道的各个部门,让各个矛盾和隐患得到及时化解。

  “人人都是我们的信息员,全时空守护平安。同时,今年我们新增摄像头1800多个,使桐屿辖区社会监控联网数达到862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175个,同步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智能防控水平。”桐屿派出所副所长吴荣华说。

  2019年,我区盗抢骗总警情降幅达46.5%,高居全市第一,其中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在全国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同比下降5.7%;交通亡人数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同比下降26.6%,溺水亡人事故保持“零发生”。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