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恩兴 《浙江日报》记者 许峰)“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完工了。”2月17日7时许,路桥区杰诚联合新能源汽车智能车架生产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杰诚公司总经理陈锡银忙得不亦乐乎。
“正月初八我们就全面复工抢时间、抓进度。”陈锡银说,目前1号生产车间里,冲压线安装调试已经接近尾声,研发大楼也正在进行收尾施工。
清晨的工地冷风阵阵,但来回奔波的陈锡银敞开了外套,额头上甚至冒出汗珠。8时30分许,一个半小时里,在新厂区里来回奔波的陈锡银已刷出了5000多步数。
这两年,杰诚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数家车企的核心供应商之一。“老厂区面积只有20亩左右,空间严重不足,因此对于新项目早日投产有迫切的需求。”陈锡银说。
据了解,该项目是杰诚公司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的关键布局,总投资10亿元的新厂区,将通过使用各类工业机器人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数智化技术,打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形成年产汽车车身、底盘结构件80万套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原先20%至30%的委外加工产品都可以自行生产,加上新增的生产线,实现产能提高约200%以上。
“下个月就能实现投产,多亏了政府部门帮我们‘抢’出时间。”陈锡银说。按照既定的供电计划,1号生产车间完工后,3月车间才能通电,继而进行耗时2至3个月的设备调试。
在得知企业的用电需求和设备调试计划后,路桥区多部门组成的“送电”小队,上门为企业制定详细的接电方案,让1号生产车间1月中旬就通上了电。
“抢”时间的环节不只是设备调试阶段。从拿地到投产,杰诚联合新能源汽车智能车架生产基地项目仅耗时约1年零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