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达洁具:在中南美洲的“水龙头江湖”做大做强
2025-08-21 15:10:39 来源: 编辑:叶成

  □全媒体记者 韩林昕

  走进台州金达洁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达”),机械臂正精准抓取不锈钢组件,将阀芯嵌入主体;车间另一头,金达总经理杨建慰正俯身查看刚组装完成的不锈钢水龙头——这些都是中南美洲市场的“抢手货”。

  “以前一条产线从组装到成品,13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现在有了机器帮忙,4个人就能轻松应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还都有了提升。”操作员手里的活没停,嘴里的话却透着对变化的感慨。

  当前,金达正在推行5S管理,按照现代化工厂体系开启全流程升级,预计今年10月基本完成后,人工成本将下降20%,每条流水线的日产能将从现在的1500套提升至2000套,届时全厂预计能实现日产12000套产品。

  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

  几年前的车间可不是这番景象。2020年以前,这里还是个“手工作坊”:生产的水暖洁具、卫浴等产品种类繁杂,依赖人工操作,车间内锉刀叮当响是常态。用工最多时接近140人,产值却停留在3500万元。

  作为一家全出口企业,金达的主要市场在中南美洲。2020年,金达所有员工都留在国内,原本忙于接订单的杨建慰终于有空打量起自家工厂。

  “以前满脑子都是生意和订单,那段时间迫不得已闲下来,时间非常多,就和科研、技术人员一起,想着怎么把国内的工厂做大、做精、做强。”于是,一场从设备到管理的“革命”悄然启动:投入2000万元改造厂房、引进智能化设备,连物料堆放都有了规矩。“如果没有这个契机,我们的改革可能不会这么快落地。”杨建慰坦言。

  高额投入的回报便是逐年攀升的产值。2024年,金达产值达到7000万元,这一路离不开产品原材料的革新。

  铜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高达5.3万元/吨,且波动大。同时,水暖产品需与水接触,铜相对易腐蚀,会造成不小损耗。出路何在?不锈钢成了最优解之一。

  然而,不锈钢每吨仅1万多元,单价更低,却也面临着材料过硬、加工难度大导致成本高的难题。“它和铜制工艺不同,不利于机加、组装和自动化设备操作。”杨建慰打趣道,“拿锤头砸不锈钢,坏的可能是锤头。”

  投入2000万元搞科研的决定,让杨建慰再次尝到了甜头。经过多年研究,金达攻克技术难关,逐步适应并开始大量使用不锈钢材料。

  当同行还在依赖铜、锌合金时,金达已将铜制零件的占比从95%降至25%。“现在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和铜基本一致,每个不锈钢产品比原来节省十余元,生产成本下浮30%,而且产品更坚固耐用,更具市场竞争力。”杨建慰说。

  小众市场的“性价比密码”

  金达的产品小众,且单价低、款式杂。杨建慰介绍:“我们这一行,全国相关厂的年产值不会超过3亿元,几十个工厂的年产值基本都在10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

  (下转2版)  (上接1版)

  很少有同行愿意投入大笔资金对工厂进行全面升级,为何杨建慰反其道而行之?

  “金达从1996年开始就坚持走中南美洲方向。我2009年接手后,就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做这一行了,不会再变。产品小众没关系,小众也有小众的路子,那就试试把它做好。”他说。

  “小而精”是杨建慰为金达选定的发展路线。“我们要把产品款式做得实用、简洁、漂亮,重量要轻、质量要好,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生存空间。”他说。

  中南美洲靠近北美,当地人的审美也向北美看齐。但一套水龙头15-20美元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了。”杨建慰称,金达在北美款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做到外形一致的同时更实用,价格也更便宜,仅需30-40元人民币。

  凭借这一性价比优势,金达在中南美洲已占据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我们的目标是达到50%以上。”为此,杨建慰计划明后两年内在中南美洲建仓,“第一个仓设在墨西哥,采用‘一仓复制一仓’的模式,把产品分销到周边国家,省去中间商差价等环节,预计能减少约10%的运营成本,从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接到更多订单。”

  截至8月,金达的产值已达5000万元,而该企业产值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国内临近春节,国外正值圣诞节前夕备货期,每年第四季度至次年一月是最忙碌的时候。“今年我们的目标产值是9000万元至1亿元。”杨建慰信心满满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