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庄向娟
提到管庆福,熟悉他的人就会想到“蟹公寓”。青蟹好吃,金清黄琅则把好吃向“会吃”推进了极致一步。而“蟹公寓”出品的,就是这蟹肉嫩而鲜甜、蟹黄饱满且粉糯沁香的青蟹。
走进管庆福的台州市丰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蟹公寓”里抓一只青蟹,在手电筒下一照,九成熟的母青蟹就已经有着叫人垂涎的饱满蟹黄。
如果你问管庆福,怎么证明你的青蟹是好吃的。他的回答是:金清人都有一张吃海鲜的“刁”嘴,他们的“会吃”认证,胜过任何文字说明。
但好吃的青蟹熬不过寒暑。冬季寒潮来袭,泥塘温度将近0℃,对于钻泥过冬的青蟹来说,面临生存极限。“蟹公寓”的存在,就是给青蟹创造了20℃的恒温生长环境,打破一年四季自然法则的束缚。
从一排排的“蟹公寓”里穿行,不时有青蟹伸出爪子,“扒拉”着像是要和你友好握手,千万别“上当”,即便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也不时折损于蟹钳之下泪流满面。住公寓的它们,并没有“养尊处优”,照样无比之横,战斗力爆棚。
同样,有着儒雅气质的管庆福,给人淡淡的感觉。但他的“渔民”故事,堪比住公寓的青蟹。在一切创造之下,积蓄着一击即中的爆发。
0℃是传统 20℃是战斗
如果0℃,青蟹奄奄一息,20℃它就能活蹦乱跳,那让青蟹“从此不知有寒暑”就好了。
打破了温度限制,管庆福又为青蟹们找到了它们最爱的食物,活贝壳——它能保证青蟹的壳更薄,口感更鲜美。
养殖青蟹最关键的,还有水质。“我们养殖用的水,从原海水到养殖盒,需经过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沉淀、过滤、增氧、增加有益菌等7道程序,养殖水体清澈见底。”管庆福介绍,每一幢“蟹公寓”均设有进水口、喷水口、排污口和溢水口,“水质是影响青蟹存活率的关键,一套稳定的水质环境,能保证生长的健康和快速,通过这个海水养出来的青蟹腮白肉更美。”如今的“蟹公寓”,是管庆福基于青蟹的成长进度、爬行模式打磨出来的3.0版。
养殖青蟹之前,管庆福一直从事工业,恰恰是“产品思维”,让半路出家的他,能够“单纯养出好青蟹”。拆析出温度、投喂、水质这些“硬件”,而为了控本增效,又引进了机器人。1个机器人观察可以替代20个工人巡检,而1个机器人的购买价格仅为3个月的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机器人巡检可以得到更科学的巡检数据,这将是管庆福“现代化渔业”大厦的“数据基底”。
2025年,管庆福的青蟹全年销售额预计可达3000万元。产值、利润都不是管庆福的最终目标,因为这只拿到国省几项金奖的青蟹,自然有其强大的市场响应力。他的最终目标是“数据”,青蟹更好的秘密,整个产业向前的秘密,渔业现代化的新质生产力秘密,全在于数据。唯有数据,才是那只“洞察之眼”。
“一开始,青蟹的死亡率是30%到40%,正是在数据基础上的不断调整,我们做到了95%以上的存活率,这在行业里都算是厉害的。”这就是数据的命中率。
台州市丰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起步之时是个“荒岛”——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坐着推土车抵达“未来厂房”的管庆福给了自己一句话:秉着大陈岛垦荒精神到白沙岛垦荒!正是这0℃的“荒地起厂房”,激发出他无穷的战斗力。
每天十几台推土车、几十台运土车,一个多月通上电,打井取出生活用水……原本肤白肉细的管庆福,以每天肉眼可见的黑一度的速度,3个多月后,在荒地上平整出了土地。10个月后,这里开始出虾了!
(下转4版) (上接1版)
“提灯引路” 没有问题
为什么离开工业赛道,转行渔业?管庆福说,因为偶然。
在创办丰产水产之前,管庆福从事塑料制品、模具开发已有十几年,也面临着产品销售、应收账款这些行业实际问题。带着这些“压力”,管庆福总喜欢驾车到金清四处兜兜转转。农田、大海,慰藉着他的心。但看到年龄很大的农民们躬身向地求生存,这样打小不曾改变的画面却越来越冲击着他的身心:“年轻人肯定不会回来当这样的农民渔民,那我们应该创造怎样的未来农业渔业,去适应年轻人呢?”
用工业思维打造现代渔业,让年轻人用显微镜、直播镜头去“耕地耕海”,而不是挥舞锄头,被太阳毒打,靠天吃饭。
就这样,管庆福再出发。他一边在白沙岛上垦荒,一边走进大专院校。尤其是和大专院校的深度合作,让他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有“没有问题”的底气。“不用奇怪,在专家教授那里,是很多答案在等着问题的发生,所以我真的从来不担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有了“科研”这盏灯,加上路桥地少,管庆福很快瞄准从“品质提升”环节直接入手、上规模的高密度立体养殖赛道。
丰产水产是从养南美白对虾开始的。有段时间虾的死亡率特别高,这是高密度养殖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氨氮超标。这样的难题,对于专家教授来说,轻解即可。如今,在养殖基地,一桶桶近红色的光合细菌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人人避之不及的“抗生素、重金属、寄生虫”,这些都是在一开始就解决了的问题。
在养殖基地,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提篮查看对虾的成长情况,刚好一辆大货车驶进基地。36个小时后,这些对虾要活蹦乱跳到成都,和火锅对撞出“山海滋味”。这里一年产出350万斤对虾,销往全国各地,带着“养殖的,更好吃”这一承诺,因为有智能保障、有绿色保证、更有金清这方水土的全心全力。
“我的渔业,充满了‘工业元素’。”管庆福的言语,总有一种去繁留简的清晰,设备的设计研发、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是他沉淀了十几年的本领,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才能得心应手,而这一切都确保了“这家企业没有我,年轻人就可接手”的初心,“我欢迎任何人来我企业参观,我的数据都是可公开的,只有一帮人来做,这个产业才能升级。”
数据不会“冬眠”,科学的数据,它将穿越生物的生命周期,赋予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巨大的能量。“年轻人愿意来,才是新时代的‘传宗接代’。”在管庆福的思维里,经验似乎就是拿来打破的。目前,丰产水产有员工36名,大部分是“90后”“95后”。
但管庆福并不是鼓励资本都往这里涌:“渔业的回报就是很慢的,工业你做一款爆品可能就有很高的回报,但我这里要回报,需要六七年。”
驯化海水 草鱼刺身
经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生存的优势存量。而管庆福对经验,似乎有一种“本能质疑”。
丰产水产就在海边,海浪轻拥着它,滋养着它,但它想驯化大海。台州拥有740公里的海岸线和多条入海河流,所以这里的人有海鲜吃。但管庆福想的是,近海区域盐度稳定、水质清洁,适合开展海水驯化养殖。
他对草鱼下手了,利用这片咸淡冲海域优势,对其繁殖期性腺发育需要盐度刺激这一特点,让其细胞为平衡渗透压积累更多氨基酸,做到口感更佳。当解决了抗生素残留、肉质松散、土腥味重等问题后的一条草鱼,可以像三文鱼一样,刺身食用了,更偏爱海货的海边人,恐怕都要改口了。
“一开始有100多种淡水鱼是我们的考察目标,最终选择草鱼,也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产品线,青蟹主打高端,对虾偏向中低端,而草鱼更是一款大众化产品,这也是对消费降级的应对举措。”但主打低端市场的草鱼,却只需要极致的“高端配方”,无须葱姜蒜,清水加盐煮,6分钟揭锅享用,高端食材只需品其本味。60亩的地年产出草鱼50万斤,饕餮们对这只能够当海鱼吃的草鱼,已经迫不及待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管庆福让这句话照进现实。他的咸淡水养鱼项目,通过外塘3个月的粗养,到室内工厂化精养净化3个月,预计一年有3500万元的销售额。而为了直达食客们的味蕾,他计划今年10月,在城里商圈开一家清水煮鱼体验店。
站在海边,海风徐徐,海浪轻晃,当暮色为海面披上金纱,渔火次第亮起,管庆福的3艘休闲渔船,讲述了他的另一个故事——将水产养殖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渔船上开派对,享受音乐、咖啡、烧烤、露营、海钓,我们生活在海边就应该有海上生活的体验。”管庆福的休闲渔船,是目前台州最大、最豪华的休闲渔船。
当沉浸在20℃的凉爽海风里,管庆福也依然会抱有0℃的理智吧。毕竟,“建一个没有我的渔场”,这是一个做实事人的终极“自我浪漫”。
出航,也抵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