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能匹配上,可能就差我呢”
2025-10-29 15:19:07 来源: 编辑:叶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何家欢)“如果我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能救对方一命,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10月27日,37岁的范天龙住进了医院,在正式采集之前,他需要5天连续打9针动员剂,为10月31日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做好准备。

  范天龙救人的契机始于2021年,那时他正好在中盛城市广场参加无偿献血。排队时,一旁的医务人员跟他普及了造血干细胞救人知识,于是在献血的同时他填写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同意书》并留下一份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起初,心里其实是有些顾虑的,但我知道这可以救人,万一能匹配上,可能就差我呢。”范天龙心想,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实在过小,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会让他在未来某一刻与一个陌生的生命链接在一起。

  “去年红十字会就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后面可能没有匹配成功,就没有下文了。”今年8月14日,范天龙又接到了红十字会的消息,得知他的血样HLA检测信息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刚开始有点犹豫,心里七上八下的,但最终还是决定过来。”挂了电话,范天龙就去网上搜索造血干细胞捐献新闻和捐献流程,还问了AI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是否会有影响,也算是给自己壮了壮胆。

  在范天龙看来,既然已经匹配上了,就说明远方的那位朋友有了生的希望,而不是因日复一日产生的高昂治疗费用被迫放弃。他的家里人则是担心范天龙的身体,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对以后的生活有影响。“我今年37岁了,家里知道后,也劝过我,毕竟这算是个小手术吧,怕对身体有影响。我也是把相关新闻和资料给家里看,才做通了家里的工作,家人总算点了头。”范天龙说。

  范天龙目前在台州路桥机场上班,他告诉记者,公司对他来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很支持的。“昨晚,我收到了人生的第一束鲜花。”临行前一晚,公司领导还与同事们为他举办了简单的送行仪式,为他加油鼓劲,“目前公司为我批了15天的假,后续身体万一有不舒服,还可以再延长,一切等休息好再说。”

  这场生命接力赛,我们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