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徐祎
“抬头是蓝天,出门是公园,身边有花香,耳畔有鸟鸣”,这是路桥市民朋友圈里刷屏的画面。10月25日,区生态环境分局发布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我区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较去年同期再升3.5个百分点,连续四年站稳92%台阶;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与此同时,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4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2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APEC蓝”到“路桥蓝”,从“推窗见绿”到“出门入园”,路桥用一系列可感可触的举措,把国家“十四五”生态文明蓝图写进了百姓的日常。
“天空一体化”治气:
让蓝天从“奢侈品”变“日用品”
“十几年前,晾鞋得先看天怕落灰;如今,只要不是雨天,阳台随晒。”在路桥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退休教师王庆明感慨道。
王庆明是四川峨眉山市人,2000年来到路桥工作。据他回忆,从前路北的上洋桥泾水又黑又臭,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走,空气也不是很好,动不动就是雾霾天,后来政府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关停了许多污染企业,对工业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管控,慢慢地,上洋桥泾的水变清了,河里又能看到鱼儿游动;空气质量也一天比一天好,雾霾天越来越少,蓝天白云成了常态。
“每天早上我都要去附近的中央山走走,我夫人也会去公园打打太极,呼吸清新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王庆明开心地说,嘴角抑不住地上扬。
截至目前,全区在各乡镇共布设10个微型空气站,与台州“生态环境大脑”打通,数据回传高效,精准锁定污染源;全区共投运了18辆绿色冷链运输货车、230辆新能源公交,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200余个,公共自行车3500余辆,每年预估减排氮氧化物近300吨;在全区各个工地安装了70多个扬尘在线监测,PM2.5、PM10一超标,系统自动发送信息给工地监督员,灰尘“一冒头”就会被发现。从“奢侈品”到“日用品”,路桥用数字和汗水让“天空一体化”治气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
“今年1-9月,我们收获了262个优良天,比去年同期多出78天,‘水晶天’能见度大于20公里的天数突破168天左右。”区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梁烨哲自豪地说。
“百园千绿”增景:
把城市轻轻放进大自然
如果说蓝天是“标配”,那么绿色就是“高配”。我区以建设大型公园、拓展绿道网格、开展增花添彩行动为抓手,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路桥人的小确幸。
中央山绿轴公园建设现场忙碌:几台橙色挖掘机平整土地,工人戴安全帽铺地砖。项目负责人介绍:“绿轴公园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目标打造全龄、全时、全季、全景的现代都市公园,预计明年就能建成。”目前公园分南北两区同步建设,公园基础已完成七成以上。建成后,该公园将与中央山公园无缝衔接,共同构成一条170万平方米的城市绿色廊道。
春天有油菜花,秋天有向日葵。在飞龙湖生态区2000亩农田里,向日葵铺成金色海洋。游客举着自拍杆打卡,家长带孩子游玩。正在田边拍照的小情侣说:“这儿是网红点,给我多拍几张。”
南官河畔3.7公里绿道串起两街道与商业中心,夜晚最是热闹,情侣在河边说着悄悄话 ,老人坐在石凳上聊天,妈妈推着婴儿车散步。市民李女士说:“晚上这里很热闹,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天天堵车。”在河两岸还有花繁叶茂的观景带,春天盛开的花有几十种颜色,市民途经这里宛如置身油画中的花海,令人陶醉。
(下转4版) (上接1版)
新桥镇金大田区块曾是出名的“垃圾村”“拆解村”, 如今却成为了路桥乡村市集的新样版,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风景,而且民宿、书院、面包店、火车花园等多样设施应有尽有。在凉亭下休息的陈大爷感慨:“以前又乱又脏,现在什么都不缺了,村子大变样!”
据悉,在五年时间,路桥已新建3座综合公园(实现“一镇街一综合体公园”)、11公里绿道,还利用“零碎空间”打造了8个“口袋公园”。这些绿色空间既扮靓城市,又满足市民休闲需求,让“就近享绿意”成为日常,市民直呼逛公园走绿道是惬意小事。
“幸福绿道”共享:
把绿色红利转化为幸福指数
在路桥,绿色不仅是生态景观,更是共富载体。“以前卖枇杷靠天吃饭,现在村里农业产业起来了,卖枇杷膏、枇杷糖比单卖枇杷挣钱多了。”桐屿街道小稠村果农老周给记者展示他的枇杷园,“虽然枇杷现在过季了,但在旺季一天接待20多批游客也是很普遍的,收入可以翻三倍往上。”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绿色经济,在“十四五”期间,路桥已培育20家民宿(农家乐),在村里建设的“共富工坊”也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致富增收。
数字赋能也让绿色更“智慧”。在中央山公园,步道上设有多个传感器,可将运动数据实时传导至手机APP,显示运动时间、消耗卡路里等信息,并根据个人运动信息给予个性化运动建议。步道入口设置了运动数据显示屏,方便市民了解身体健康状况;风貌区内新增了智慧灯杆、智慧WIFI、智慧无人超市和智慧物联网管理体系等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心的生活环境。
“绿道还有个人积分排名,我现在是全区前20名呢!”正在跑步的王德清骄傲地说道。
从“APEC蓝”到“路桥蓝”,从“一处美”到“处处美”,路桥用多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绿色答卷。蓝天常驻、碧水长流、花香满城,路桥正以绿色为笔、幸福为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正如王庆明所说:“以前我们总羡慕其他地方的蓝天白云,现在别人也开始羡慕我们的‘路桥蓝’——这份蓝,我们可以常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