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 托起老年人幸福晚年
2025-11-13 15:23:44 来源: 编辑:叶成

  □全媒体记者 梁亦慰

  蜿蜒碧绿的河面上,古色古香的休闲长廊直通崭新的大楼,两旁的绿地树木林立,健身步道穿插其中,作为我区首个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康养社区综合体,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路桥康养城风景宜人。

  “给我爸妈了解过了,这里以后有专业护理、起居照护、餐饮等服务,文娱活动也丰富。”“子女在大城市打拼,我和老伴这两年体力跟不上了,等康养城投入使用,就住公寓去。”提及总建筑面积达10.63万㎡、总规划床位1500张的康养城,周边群众的话语里,满是对新时代养老生活的期盼。

  聚焦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十四五”时期,我区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态势,围绕完善普惠养老体系建设、强化普惠养老要素保障、补齐普惠养老设施短板,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质量,构建起养老服务新格局。

  适老改造托起舒心晚年

  2020年以来,为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485户,实现困难老人应改尽改、愿改尽改;2024年完成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工作,共813户,补贴资金约435万元……一组简单的数据背后,是我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的工作力度。

  前阶段,家住峰江街道的徐林(化名)在街道进行登记后,通过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申报,按照相应比例顺利拿到了1.6万余元的资金补贴。经过一系列改造,老人居住的房间里配备了抽拉水龙头、智能马桶、适老吊柜等设施,还安装了卫生间扶手,铺设了防滑地砖。

  “原先老人家一直不太舍得重新装修房间,觉得花费太大。我和他说国家和政府可以给我们每户最高20000元的补贴,他很高兴,一直说现在的老人享福了。”2024年起,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方面功能,我区为辖区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徐林家也是受益者之一。

  今年以来,我区群众申请申购码957个,其中审核线下(浙里办申报)补贴申请861人,审核补贴资金212.01万元,已发放资金93万元。

  颐养画卷徐徐展开

  冬日的石浜山东侧山脚,草木葱茏间正酝酿着一处温暖的“幸福栖息地”——紧邻台州市旧货交易市场的综合性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项目,正在积极谋划中。这片占地约2.23公顷的土地上,未来将崛起总建筑面积约3.3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群,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功能于一体,筑起“医养无忧”的生活乐园。

  同时,我区加大普惠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医养康养深度融合,现有医养结合机构5家、康养联合体10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例如,在台州康复医院、金清下梁敬老院和新桥敬老院建设认知症照护专区,两百多张床位提升失能老人的照护能力。

  在筑牢机构养老“硬支撑”的同时,我区更将养老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聚焦老年人“吃饭难”这一高频需求,让贴心服务在镇(街道)落地生根。在各镇(街道),老年助餐服务以一餐餐营养搭配、价格优惠的服务,让老年人从胃里暖到心尖。

  “截至今年,全区共开设老年食堂23家,完成助餐服务50余万人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我区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提升改造,建设“老省心”综合体,新增老年助餐点等。2023年以来,共建成路桥街道古街社区、路北街道洋洪社区、新桥镇华章村等9家“老省心”综合体(3家在建)。

  从“有”向“优”跨越,从“补短板”向“提品质”升级,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颐养画卷已在路桥大地徐徐展开。下一步,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推进“老有康养”工作为抓手,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升级、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为养老服务体系注入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