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新桥镇 > 聚焦 正文
垃圾场上建公园
2011年08月24日 17:47:03     中国路桥新闻网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许多地方来说是一个两难选择。如何解决难题?台州一个曾经被称为“塑料垃圾场”的乡镇——路桥区新桥镇,用自己的实践,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陈径海这样评价新桥建在垃圾场上的公园:“这样的公园涵盖了美学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效野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休头化的娱乐功能,充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模式。”

“垃圾镇”的清污决心

  路桥区田际村村民老黄,干垃圾拆解这一行已经10余年,从1997年起,老黄就和村里10多个业主一起,从外边拉回一车又一车脏兮兮的旧电器,一次又一次拆解,直到看不到任何金属。

  干久了,也赚了钱,但老黄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采访中,他告诉笔者,自己决不会让孩子再干这行。

  路桥区最南端的新桥镇,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精品集镇”,这个面积不大、常住人口不多的小镇,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于浙江省百强乡镇行列。然而,强镇在自豪的同时,也有一些尴尬。镇里大大小小的企业及不少家庭,都从事废旧电器、废旧塑料拆解加工和经营业务。曾经,镇里村外、家前屋后,还到处散弃着一堆堆拆解剩下后的废塑料下脚料,弥漫着焚烧塑料的臭气,是远近皆知的“塑料垃圾镇”。

  新桥人虽然从固废加工经营中赚了钱,但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忍受不下去了,环境整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开展环境整治,为‘十二五’发展新征程勾画出一条顺应民心的绿色起跑线。”对此,路桥区委书记郑米良曾如此斩钉截铁表示。

  顺民心,得民意,新桥镇顺水推舟,在与当地群众共同努力下,一场恢复生态环境、“建设洁净家园”的大会战打响了。

  建起了一批集分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废旧塑料市场,垃圾全部实现归场统一圈区管理,严禁以侵占耕地作为废旧塑料经营场所,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进行无序经营的行为也被杜绝。

  在整治的同时,镇里以降耗减排为目标,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目前,全镇企业正全面推广应用新型能源和清洁技术,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平台。紧接着,他们又在全镇实施“百里清路”、“百里清水”和“百里清气”等“三百工程”,矛头直指废旧垃圾 堆积、污水乱排乱放和废旧塑料露天焚烧等非法行为。

垃圾场变身生态公园

  一个因废旧塑料加工污染而早已废弃的池塘,现在是镇里远近闻名的美丽荷塘。荷塘边,原先一块无人光顾的闲置地,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的小广场;广场外不远处一条日渐堵塞的河道,清理挖掘后变成了水岸悠悠、林木环绕的绿色走廊;一条石板小道,把河道周围的农田围起来,构成了一个很具特色的田园式生态公园。

  在这个公园里,沿路而种的并非名贵之树,而是农村普遍的橘、李、桃、柿和油菜等观赏与经济效益兼备的绿化树蔬。树蔬间,有孩子们爱玩的大型玩具,也有受老人们偏爱的健身器材,还有供年轻情侣谈情说爱的石板小凳。

  在新桥镇,“田园式生态公园”已经成了各村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田中有园,园中有田,路在田中,人在园中,这样的公园,你想停住脚步都难。”在椒江上班的新桥人罗国一告诉记者,对老家的田园式公园他已向往很久。

  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公园?新桥镇党委书记杜年胜说:村民们都富裕起来了,大家想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公园是利用废弃地改造的,可以说是“用地不占地、建园不费田”,一举两得,再者,这种田园共色、农休一体的公园,“以田养园、以园富田”,在不浪费良田和少花钱财的基础上,给群众一个养眼、养身、养心的环境。

  杜年胜坦言,在农村造“公园”,必须要“入乡随俗”,照搬照抄城市公园的做法不可取,必须要因地制宜。

  目前,新桥镇已经选择了好几处有景观半成品或闲置废弃地的点,以此为中心,将周围的农田或土地统一租来,再用石板铺成的小道将其围住,建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田园式生态园,成为各村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开心农场”破难题

  生态得到恢复后,如何确保“长效化”是又一道难题。目前,不少地方就出现了生态恢复后不能持久,常常“反弹”的现象。新桥镇又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

  该镇金大田村建成的一个田园式生态公园,占地近30亩,所有的绿化全都是本地树种和果蔬,没有使用一寸草坪,这样即减少了投入,也减少了日后的维护成本。

  这个镇建立生态恢复和维护长效机制的经验还不止这些。

  新桥镇镇长吴卫民这样表示,“以田养园,以园富园”是他们的管理理念。

  镇里引入“田园式教育”,把公园内统一向农民承租来的田免费作为当地学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交由学校进行种植管护,学校要按政府的规划种植打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办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把这些田分割成不同面积,再面向社会转租给一些城里人用作“开心农场”,收取租金。

  吴卫民说。该镇下林桥村近30亩的田园式生态公园由当地学校统一接管后,不仅有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看着一颗小菜苗几经浇灌后慢慢长成绿油油的大青菜,新桥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吴妙妙感叹生命的奇迹。

  “公园建设好了,人气旺了,到时我家土地又增值了。”对既不破坏他家田地又有租金的转租方式,有一亩地在园内的下林桥村村民蔡加明很是开心。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