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峰江街道  > 新闻 正文

路桥区峰江依托“四个四”工作法构筑农村立体化学习新格局

2013年05月14日 08:42:06 中国路桥新闻网 本报记者:
     为了顺应新形势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自身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峰江街道依托“四个四”工作法,以助学、好学、乐学、活学为目标,构筑农村立体化学习新格局。
    一、覆盖四大人群,实现学习主体多元化。
(一)干部带头教。每月召开一次党工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把中心组学习会的地点从街道会议室下移到村(居),每次由一位领导担任主讲,邀请村居两班子、党员、村民代表直接参与听课和打分。群众的打分将与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相挂钩,促使领导从“遥控指挥”向“全程指导”工作方式转变。
(二)党员重点学。以党史大轮训、党风大肃整、党性大提升的“三大工程”为抓手,该街道把每年七月定位党员学习月,通过集中授课、实地参观、模拟教学、闭门自学、考评测评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学习能力、带头本领。
(三)家庭联动学。在峰江中小学校开设家庭公开课,邀请父母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公开课以话题讨论形式探讨中国梦、美丽中国、复兴之路等热点话题,引起父母与孩子间激烈的思想碰撞,激发广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家庭微课堂”的形式,由学生担任主讲,每月对家人、亲戚开展一次“我身边的美丽”的“家庭教育”课。
(四)新老互动学。针对新峰江人口与本地人口相当的现状,该街道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在流动人口集聚较多的20个村居分别设立“流动人口学习社”,其余村居与附近的1—2家企业联合组社,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则实行一企一社。以村居为单位,派遣本土人才进驻“学习社”。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联赛等活动,在新老峰江人间架起了一座互动、互助的学习桥梁。
二、坚守四大阵地,注重学习场所便民化。
  (一)“基层党校”夯基础。峰江街道基层党校坚持以党员大轮训和“春季学法月、秋季学术月”两大活动为手段,把全街道1800多名党员、200多名村居干部锁定为党校的教学主体。党校学习实行“一卡双制”管理考核,每学年结合积分评定制和梯队管理制,分级评定作为考评党校学员学习成果的指标。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员,由党校专门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帮教转化。
   (二)“红色先锋人才远教工作室”树品牌。峰江街道蒋僧桥戴大夫故居是中共黄岩首届县委诞生地,素来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该街道充分整合资源,挂牌成立“红色先锋人才远教工作室”,以数字化形式将该故居教育资源与远程教育平台对接,把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土人才和网络专家人才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远教学用结合难的问题。
   (三)“南村书院”聚人气。“南村书院”由农家书屋、宣教中心、南村讲堂、积叶展堂和户外课堂所组成。农家书屋内有各类图书15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张、报刊杂志50余种,街道每月对其进行一次“图书漂流”。宣讲中心一室两用,内置有固定展板和可移动宣传展板,固定展板用于展示村史村情,可移动展板根据宣传需要,每月更换内容。南村讲堂由百姓自己担任主讲,讲述“最美峰江人”的义行善举。积叶展堂还原了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原型,展堂内放置有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树叶和墨宝,百姓可以随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放入陶罐内,街道工作人员会定期整理陶罐,并把树叶依次粘贴成册,形成现代的《南村缀耕录》。户外课堂聘请了3位文化带头人,长期开展排舞、太极等12门户外活动教学。南村书院集看、听、读、写、学为一体,有效地集聚了人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一报一站”创特色。在村居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天天读报栏”,由村居文化员按照热点关注、政策解析、法律咨询等板块,对报纸杂志进行重新剪辑整理张贴,让百姓对于关心的话题可以一目了然。“乡村移动读书站”紧临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而建,利用早晚六点到八点群众锻炼健身的黄金时段,村居文化员用手推车把图书送到百姓的眼跟前,让百姓在锻炼之余形成了“随手读书”的好习惯。目前,峰江街道已设置了12个分类阅报栏,建成了5个“乡村移动读书站”。
三、丰富四大载体,倡导学习形式多样化。
(一)亲民宣讲团开启“直通车”。2012年12月,峰江街道成立了以全体班子为宣讲成员的“亲民宣讲团”。以党政领导带头学、带头教、带头干的“三带头”模式为抓手,努力打造“学习无障碍、沟通零距离”的“直通车”学习教育模式。
(二)百晓宣讲团架起“连心桥”。2012年,峰江街道成立了由全体机关干部组成的“百晓宣讲团”。由机关干部带着内含折叠式小板凳、学习小卡片的“百晓学习百宝箱”上门入户开展宣讲,努力打造“串百家门、讲百家课”的“板凳+卡片”学习教育模式。
(三)村官宣讲团搭建“加油站”。2010年,峰江街道依托大学生村官农村文化指导员的身份,成立了由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村官宣讲团”。借助三句半、快板说唱等艺术形式,不定期进村入企开展文艺宣讲,努力打造“听得懂、坐得住、学得快”的“快乐加油”学习教育模式。
(四)流动陪读团争做“暖心人”。2011年6月,峰江街道聘请了20多位理论功底深、宣讲能力强的离退休老党员干部组成“夕阳红”老党员流动陪读团。采取以村居为单位授课、上门陪读讲解等方式,以380名小学文化程度、75名体弱多病的党员为陪读对象,努力打造面对面“慰问式”学习教育模式。
四、破解四大难题,确保学习成果实效化。
(一)着力破解“不愿学”难题,提升了理论水平。日前,该街道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辖区内的群众接受再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结果显示,通过立体化学习模式的深入推进,峰江街道每个党员干部每年接受学习的机会增加了55.2%,每个群众的学习机会增加了29.7%。很多党员群众正摆脱“不愿学”、“被动学”的学习瓶颈,逐步转化到“我要学”、“主动学”的良好态势。
(二)着力破解“无处学”难题,扫清了学习障碍。通过四大学习主阵地的全面辐射,该街道为每个百姓打造了十五分钟学习圈。广大百姓不出远门、不走远路,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学习服务。仅2012年一年,“基层党校”开设各类培训22次;“红色先锋人才远教工作室”开展了15场实事主题宣讲、22场技术专题讲座、17场“户外教学”、远教专题讲座30余次;“南村书院”吸引了2万余名群众参观、学习;“一报一站”的知晓率更高达92.7%。
(三)着力破解“不善学”难题,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四大宣传载体的交叉运用,该街道为每个百姓量身订制了学习套餐。该街道通过领导干部进村讲、机关干部上门讲、大学生村官表演讲、陪读团重点讲等形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宣讲和表演相贯通。四大宣讲团开讲至今,平均每年接待听众三万余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开年以来,该街道增设了“亲民宣讲团”的“民情十问”、“百晓宣讲团”的“民情夜谈会”、村官宣讲团的“村官夜校”,不断丰富了百姓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四)着力破解“学无用”难题,转化了学习成果。通过立体化学习模式的深入推进,该街道、搭建了学习型服务平台,百姓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四阵地四平台的双向直通车,既让百姓的难题第一时间上传到街道党委、政府得以解决,也为党委、政府作出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该街道还通过搭建技术咨询平台、人力资源平台,让百姓学有所出、学有所用。截止目前,该街道共解决各类疑难杂症12325条,提供就业信息3397条。〔郑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