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这里赚 > 第一笔生意 正文
赚钱兴趣两不误
2014-09-09 14:40:27 来源: 编辑: 叶成

  □本报记者 蔡 聪

  要问上世纪90年代,路桥最繁华服装零售区在哪里,非十里长街莫属。那时,老街里服装店云集,每到冬季,价格动辄几千、上万元的皮草、皮衣名声大噪。如果谁拥有一件那样的衣服,可是倍有面子的事。也正在那时候,张芳在老街开始了自己的服装生意,想赚钱不假,但她更是因为兴趣而选择这一行。

  认识张芳是因为一次去她店里买衣服,被她列入老顾客名单后,便常常和记者讲起自己生意场上的过往。在记者看来,她是个“乐天派”,只要有生意上门,她就像上了“永动发条”,不知倦怠。而她自己也表示,在30多年的经商生涯中,销售经验越来越多,结交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

  刚开始开店时,张芳的店门面只有10多平方米,另加一个小阁楼,她的全部生活就在这家小店中。“那时候生意好做,一件衣服能赚多少心里有数。不像现在房价贵,卖衣服都往高价里抬。”张芳说,自己不是路桥城区人,刚开始也只是做普通服装生意,当生意越来越旺,才慢慢地开始入货皮草等高档服装。

  “那时候皮草好几千一件,当然利润是比一般服装要来得高,而且自己也不用愁没衣服穿。喜欢什么款式,自己当模特,套一件上身。有时候遇到看中衣服的顾客,非要我身上穿的这款,若没货了,就当场脱下给她。”张芳觉得,那时候的顾客不讲究品牌,也没有非要原包装销售的理念,所以除了进货要往外跑,其他生意环节倒还轻松。“那时候进货可都是半夜去,一大早就要回的,往往在车上或船上凑一晚,根本舍不得花钱住宾馆。”

  张芳家里兄妹一共有5人,在她的带领下,其中有4个都做起了服装生意。为了把生意做得更红火,在2002年,兄妹几个去了深圳继续服装生意发展。“在外打拼总没在离家近的地方做生意来得轻松。那时候,我弟弟开始有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姐妹几个就做服装推销,各自找了市场的店面。在外做生意的日子总是牵挂着家里,孩子是最牵挂的。”张芳表示,那时候大概三四个月才能见到孩子一次。

  从老街的零售到市场里做批发,而每天早早就来的批发商让张芳养成了早起早睡的习惯。她说,躺下不出一分钟就能睡着,而且是雷打不醒的好睡眠,这也是她拥有“永动发条”的秘诀。在外漂泊了几年,几个兄妹都在深圳买了房,张芳自己也在那有一个摊位。但考虑到孩子,她毅然卖掉摊位,在孩子读完大学后,选择回家做生意。

  回到路桥,她在中国日用品商城租了摊位继续她的生意。“批发的生意不用你费尽唇舌地去推款,批发商会主动问哪个是爆款,觉得合适自然会一手一手地入货。”“路商回归”后,至今算算也有10年了,现在张芳手头的老客户自然不少,虽然招了营业员做帮手,但在她看来,生意还得亲力亲为,而且很多批发商也只认准和自己做生意。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