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小学中学 正文
阳光溢满“新家”
2015-02-10 10:40:36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本报记者  张清雅  文/摄

  1月19日早上,伴随着冬日暖阳,路桥区启智学校内,3位教师带着几名孩子在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徐行。看似简单的行走,对于该校的孩子来说,却一点也不简单。从最简单的直线、弧线到矩形、圆形等几何空间概念,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常识,而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学会的知识。

  早前,国家教育部提出“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布局规划,要求人口在30—40万的县(市、区)建一所培智学校。2013年,我区启智学校立项动工,2014年12月12日通过综合竣工验收,今年元旦,启智学校的孩子已全部入驻新校区,开启了全新校园生活。

  打开一扇“门”

  1月16日,记者第二次走进毗邻台州市聋哑学校的启智学校,新的校园一切都带着全新的感觉,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2013年,启智学校借用了台州市聋哑学校的教学楼,仅一层的教学楼内,学生宿舍、教室、教师办公室全挤在一起,硬件设施的简朴,让每个去过的人都心生怜悯。

  如今,再次探访,两栋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150米塑胶环形跑道,赫然入目。“目前,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全市最好,规模最大的。”该校校长林克正向记者介绍,已建成的多功能教室有6间,预计2015学年还将再添4间。

  原本是普通小学校长的林克正,自2007年11月进入路桥区聋哑学校任职,迈入特殊教育行业已有8个年头。“2011年,启智学校进入筹划阶段,我便来到这里任职。”林克正见证着新学校从一块草地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

  走在新校园中,一草一木对于林克正而言都熟悉不过。“这栋楼的名字是康复楼。”他告诉记者,楼如其名,蒙氏教具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语言训练室、体育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电脑教室等功能场室,都汇集于此栋教学楼。启智学校坚持智力教学与康复训练同步开展,对于特殊的孩子采取特殊的办法,通过各种不同功能教室的训练,对孩子的脑力、智力以及动作协调力进行最佳恢复训练。

  “今年计划完善的还有功能性评估室、家政训练室、认知评估教室以及多方位感官教室。”林克正说,每个教室的功能都分别应对不同孩子的需求,正因为特殊孩子的感官、身体等各方面的残缺,则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特殊辅导,将设施与教材相结合,康复和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特殊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据悉,这些教室的设备也是砸了重金配设的,校内最昂贵的多方位感官教室的造价相当于每平方米1万元。

  而走在校园内,除了几栋教学楼的命名,不见任何镌刻或是校训等字样。提起这些,林克正如实说:“一所学校的校风与学风都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沉淀而得。只有经过年代的累积,感情的加深,才会形成独特的内涵。”在其看来,如果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凭空想象的几个字、几句话,如此这般,不如选择空白。而年轻的启智学校便是新生,需要时间的风雨对其进行洗礼与厚积。

  目前该校近20名孩子的年龄从9至15岁不等,共分为3个年级。进入2015年春季招生季,林克正希望区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智残儿童都能到该校就读,学校将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在不久的以后,学校会将启智教育拓展至学前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这也是该校计划发展的方向。

  推开一扇“窗”

  “学校硬件设施具备了,软件的同步提高也非常重要,它需要一群专业老师操控使用,并对学生产生积极效果。”该校教务处主任潘燕美说:“我现在深入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分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潘燕美举例道:“当我们看见柠檬时,我们的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椭圆的,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的……这些认知都是人体感官系统的功劳,但感官失调的孩子,完全不明白这些色彩、味道、气息的意义。”

  在普通小学从教多年,潘燕美一直负责学校内“随班就读”的相关工作。“第一次看见特殊的孩子,便觉得他们需要更多的爱与关心。”2013年,潘燕美来到启智学校,正式进入特殊教育行业。

  “本以为区别不大,来了之后才意识到这样的学校更加需要专业型人才。”虽取得的是普通教师资格证,但像潘燕美这样,已经走入特殊教育领域的老师,一直都在钻研的道路上前行。而启智学校最为缺乏的正是专业人才,亦或走向专业的人。

  走进感统训练教室,记者的第一直观感受是——这像是一个小型游乐设施。潘燕美看出记者的疑惑,介绍道:“这些与一般儿童玩乐的设施大同小异,但区别在于本校的主要引导作用就在老师身上。”她告诉记者,此教室既可开展个训,也可以开展小组训练,但针对的都是需要特训的孩子。

  “例如这个滑滑梯,既可以坐着滑下,也可以趴着滑下。”潘燕美顺手拿起一旁的一个带滑轮的圆盘,“还可以配合这个圆盘使用,让孩子蹲在上面滑下。”尽管样式千变万化,但训练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的目的不变,面对特殊的孩子,老师的想法极其重要。

  说话间,潘燕美拿起一个圆底三角锥的物体问道:“你知道这个怎么使用吗?”当她把它倒立过来,坐在上面时,记者方才恍然大悟。“这叫‘独脚凳’,需要孩子不断地控制平衡,同时我会向他抛出不同的问题,或是请他伸手抓住一些物体。”这种综合训练则是将平衡力保持、注意力合理分配,以及高位听语训练等融合一体。

  在看似寻常的一间教室内,蹦床原来可以开展弹跳能力与文化知识、反应能力的综合训练;瑜伽球可以将臂力与数字认知融合;一个摇椅会有3个不同的“摇篮”,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使用不同器材……“生活中的东西全部都可以用来训练。”潘燕美说,看见什么就练什么,这需要依靠老师的“功力”,也是不断督促其学习的动力。

  同样,蒙氏教学教室、语言训练室、体育康复室、宣泄室等里面的设备与器材,日常生活中也许随处可见,但放在特殊教育的领域内,对于孩子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每一次的课程,都需要老师精心筹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蒙氏的几何立体概念认知、手部训练、色彩分辨,或是语训中的发音矫正,都需要老师的点滴指导。

  点亮一盏“灯”

  “叮叮——”伴随早晨6时30分的铃声,早已起床,做好万全准备的生活老师开始将每一位孩子唤醒。起床、穿衣、刷牙、洗脸,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套晨起内务,在这里显得十分匆忙。

  “夏天还行,能引导他们,慢慢穿一件或两件衣服,冬天太冷了,只能快速地帮他们穿上。”在启智学校,生活老师得面面俱到,照顾着孩子们穿衣、洗衣,甚至挤牙膏、拧毛巾,甚至是上厕所。

  偌大的宿舍内,整齐摆放着11张铺位,并配有两个洗手间、洗衣机、空调等。“每个房间都会安排一名生活老师留宿。”该校德育处主任倪明荷说。

  早晨8时许,保育部的老师则会将学生排队领到各班级,一天的教学活动就此开始。与普通教室不一样,走进倪明荷所教导的一年级,班内仅有的6张桌椅依次排开,学生们坐在教室中央。“今天只来了3个同学,还有3个都请假了。”在教室的后方,两张办公桌尤为显眼,倪明荷称,启智学校目前采用1对2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有两名老师,教师的办公区域就设置在教室内。

  与普通小学不同,该校的孩子需要更细致的关注。“我们必须掌握简单的医疗常识与康复知识。”特殊教育专业出身,已工作6年的倪明荷俨然是这个领域的经验教师。“我们这的孩子大多身患多重疾病,随时可能发病,我们需要做到不慌张,及时正确地处理。”倪明荷6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处理过突发性羊癫疯、孩子课堂自残等各类突发状况。当下其带领的班级,班内最“难搞”的当属一名自闭症伴随多动症的小男孩。面对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倪明荷说:“我们需要的是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与恒心。”

  “苹果、西瓜、柠檬、草莓……”这些红红绿绿的板书占满了黑板的“半壁江山”。与实物相对应,倪明荷选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不同的名字,以便于孩子们从多方位感受与记忆。

  “我们学校的语文数学课程,前面都需要加上‘生活’二字。”她告诉记者,在特殊教育领域,并不求教学成绩的高低,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学得慢,没有关系,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都值得欣喜与肯定。

  “杨怡(化名),你来把这1到10读一遍。”伴着生涩的发音与频发的错误,在倪明荷的纠正下,孩子勉强读完。按照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在35分钟的课程结尾,她领着孩子再一次读了一遍1至10的发音。如果记者不是被告知,其实很难想到,同样的内容,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一整个学期。

  每天阳光都照常升起,但总有一块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伴随孩子的成长,普通的家庭总是满怀期盼,而有特殊孩子的家庭,希望却被点点吞噬,但每一位启智学校的老师,依然没有放弃。

  路桥启智学校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走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为每一个孩子都点亮一盏明灯。此外,该校的大门也对那些未能跨入的孩子敞开,该校的送教团队,每月至少两次将温暖与关爱送至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策划  项懿  执行  林蓓蕾  栏目编辑 项懿   版式 刘慧华&梁怡  校对 张清雅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