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留学日志 正文
“西”风凛冽
2015-03-31 10:14:14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叶  娇

  生活中有不少与西相关的词语,如西游、西泠、西沉、日薄西山、西方净土、一命归西;古诗词中也有大量含西的诗句,如“西风残照”、“昨夜西风凋碧树”、“无言独上西楼”、“古道西风瘦马”……无不表达着悲凉落寞之意,隐含着死亡恐惧之感。

  这其中的原因显然与西是日落之所密切相关。西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像鸟巢之形,小篆中更是形象,就像鸟栖息在窝上。《说文解字》释作:“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西,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西或从木妻。”这就是说,西本是栖息之栖的初文,日落西山而鸟栖于巢,故栖息之西引申出西方之义。

  西方是太阳沉落的地方,是黑暗和寒冷产生的地方,意味着死亡、恐怖和不祥。晋李密《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日薄西山”比喻行将死亡。今天我们将死亡称为“上西天”、“归西”、“驾鹤西游”就是这一观念的反映。《淮南子·人间》中记载:鲁哀公想往西面扩大住宅,结果史官极力反对,认为向西扩大宅第是不祥之事。何以不祥,就是因为西方这个地理位置隐含着凶杀、死亡。如今全国还有不少地方,流传着“做七”的丧葬习俗,即亲人死后每隔七日做一次佛事,设斋祭奠,早晚供祭哭拜时都要面向西方,这实际上也是西方为死亡之所、灵魂栖居之地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道教传说中的女神西王母是天宫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因此自然也要居于西方的昆仑山。

  西方是死亡之所,因而西常常跟衰老、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梁沈约《和谢宣城》诗:“牵拙谬东汜,浮情及西崑。”唐李周翰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西崑,日入处,比衰老也。”人的暮年称为“西夕年”,西表示衰老的含义更为明显。《晋书·慕容俊载记》中记载,李产晚年官拜太子太保,但却以年老为由,坚决辞官归家,其对儿子李绩的原话就是:“以吾之才而致于此,始者之愿已过矣,不可复以西夕之年取笑于来今也。”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天象的“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并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叫做“四象”,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其中“白虎”的白,并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依据五行说,西方属金,与白相配,故名“白虎”。西方白虎在民间被认为是战神、杀伐之神,掌杀伐、死亡诸事,跟凶杀相连,这也是受了西方为死亡之所观念的支配。民间对白虎神很忌讳,认为遇上白虎是不吉利的;至今仍有一些地方,把带来灾祸的人、晦气的人称为“白虎星”,把白虎视作凶神,这些都可见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由于杀伐之事往往是武人所为,又产生了一种习俗,即武和西相配,文与东相配。因此武职也就被称作“西班”。《资治通鉴》中就有“西班中无可语者”,胡三省(宋元之际史学家)注:“唐凡朝会,文官班于东,武官班于西,故谓武臣为西班。”

  西与死亡、杀戮相连,因此借西方烘托悲伤的情怀就成了古代诗文中很常见的现象。如“西风残照”、“无言独上西楼”、“帘卷西风”、“独登西垣,莫与笑言,秋风多哀,使我心悲”都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凉情绪。不过,这一情怀最喜与悲秋相连。

  正如春是由东方之神操纵的一样,在古人观念中秋是西方之神施展杀伐收敛威力的结果。因此人们常用“肃杀”来形容秋天,“肃杀”就是残杀的意思。古人除非罪大恶极,斩立决,通常等到秋天才行刑、开杀戒,所以有“秋后问斩”“秋后算账”诸说。秋是如此的充满了悲伤、离别,令人悲悼,那么自然和让人伤悲的西紧密相关,伤西、悲秋常常紧密结合,成为诗文创作中的一大主题。古诗文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何处不伤情?

  日落西则阴暗生,西风吹则阳气藏,所以西和阴就有了内在的联系。女性在阴阳二分的哲学范畴中属阴,于是女性和西就有了瓜葛。在古代诗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女子所处的方位几乎都在西边。“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阮籍《咏怀》之九),“君如东扶景,妾似西柳烟”(梁武帝《拟明月照高楼》),“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白居易《长恨歌》),“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元稹《莺莺传》),“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即使是前面提到的“西王母”,之所以名前冠以“西”,就是因为她是母,与她相对的公则在东方。《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西”俨然已成为女性的标记。如此我们不难推测,“西施”“西子”的西或也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

  东与西不仅方位相对,而且东主生,西主死;东表春,西表秋;东为阳,西为阴;东风和煦,西风凛冽;东尊西卑,两两相对,这正是东与西的文化差异。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