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小学中学 正文
“爱心墙”让爱永不停歇
2016-03-22 16:30:30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本报记者  潘璐萍  文/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佳句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付诸于实践,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给予他人关怀,让这个社会充满爱,充满正能量。

  目前,路桥实验小学建立了一面“爱心墙”,用于摆放师生们所捐赠的衣服、鞋子、学习工具等物品,供有需之人拿取。

  据悉,“爱心墙”这种捐赠方式源于伊朗的德黑兰,其最初的捐赠理念是:给流浪者多一点尊重,让他们像回家一样取用所需衣物。这种模式既为捐赠者提供捐助的平台,也给予了需求者最基本的尊严。而路桥实验小学在设立“爱心墙”后,结合学校文化,使其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爱心”挂满墙  需者可取走

  2月24日,路桥实验小学开学了,学生们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报到。不少学生发现,学校西大门右侧,出现了一面由钢架搭建的“爱心墙”,上面喷绘着一棵大树、许多“爱心”及若干大字。路桥实验小学校长陈方斌、校办主任罗萍带领着值周班级——五(6)班的学生,忙着摆设一些由学生捐赠的衣服、鞋子等物品。看到这一场景,许多学生很快自发加入进来,纷纷捐出自己多余的生活用品。

  近日,记者来到该校,与这面“爱心墙”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这面墙中间由一根铁链连接,上面挂满了衣物,有长款的羽绒服、短款的线衫、加绒的棉裤等,甚至还有一些夏装,一眼望去,甚是壮观。

  “爱心墙”上还写有这么一句话:“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鞋子、书籍、文具等放在相应的位置,而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它取走。”

  下面还附有两句标语:“如果你不需要它,请把它放在这里;如果你需要,请带走它。”

  这些简单明了的文字让人更加明白这面“爱心墙”的作用,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让更多人获知,将爱心献给需要帮助之人。

  陈方斌告诉记者,建立“爱心墙”的想法,源于去年的几次寒潮。当时,学校组织了多次捐赠活动,原本打算通过托运方式寄给西部地区所需要的人,可是捐赠来的物品远远超于预期,一些捐赠物甚至无法及时托运出去。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有了设立“爱心墙”,继续传播爱心的想法。

  于是,今年一开学,学校便搭建了这面“爱心墙”,供师生摆放捐赠物品,并于2月24日摆放完毕。如今,有需要者从“爱心墙”上已陆续拿走上百件衣服。

  五(6)班的学生罗婷,在“爱心墙”上挂了一件女式羽绒服、一件羊毛外套及4件校服。“以前我经常观看一些偏远山区的生活视频,深深体会到那里人们生活的不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建立‘爱心墙’这样的行动很不错,下次家里有了多余的衣服,我还会捐赠出来。”罗婷说。

  留下一份爱心  带走一份温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爱心墙”布置好的第二天傍晚,一位靠捡泡沫度日的老奶奶拿走了一件羽绒大衣。而在这过程中,罗萍充当了一位引导者。

  据罗萍回忆,那个傍晚寒意刺骨,她像往常一样下班离校,刚走到校门口,远远就看见一位老奶奶拿着一个塑料袋,缓缓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朝“爱心墙”张望。

  见此,罗萍主动上前告诉她,这是一面“爱心墙”,上面的衣物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可免费拿取,如果有需要可以挑选一些使用。老奶奶听完罗萍的介绍,感觉挺诧异,笑着说:“我不识字,还以为有人在这里晒衣服,真是免费的?”得到肯定答复后,老奶奶半信半疑地走到“爱心墙”旁边,挑选起衣物。

  这时,罗萍索性当起了“导购员”,她一边帮老奶奶挑选,一边向老奶奶推荐了一件长款的羽绒服,这件羽绒服不仅保暖,而且款式比较新颖,很适合老奶奶。老奶奶接过羽绒服,认真试穿起来,一穿到身上,顿时感到舒适与暖和,人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老奶奶还挑选了几件衣物,准备带回去给家人穿。

  通过这几天“爱心墙”活动的开展,罗萍说:“其实社会上还是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爱心墙’确实能帮助到他们,接下来就是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得到帮助。”

  目前,路桥实验小学的“爱心墙”已初具雏形,该校还将对其进行完善,使其不仅成为捐赠物品的摆放场所,更是一处为有需要之人提供帮助的平台。

  “接下来,我校会进一步拓展‘爱心墙’捐赠物品的范围,不再仅限于衣物、鞋子等用品,还会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也囊括进来,并增加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并让有需要的人获知,而让想捐赠的人也可以找到这个平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陈方斌说。

  在陈方斌的设想中,等时机成熟之时,设立爱心信箱,进一步提升“爱心墙”的实际作用与影响力,这样,生活困难的人,都可以通过此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学校在获知信息的第一时间,可以联系区慈善总会等相关单位,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人。另外,学校还会聘请相关人员担当爱心大使,专门负责维护“爱心墙”,强化引导与宣传作用,让“爱心墙”更快、更全面地“走”向需要帮助的人。

  日行一善  脚步从未停歇

  路桥实验小学“爱心墙”的设立,既是一个献爱心的公益事业,也是学校“日行一善”工作中重要的一次活动。

  据悉,自2012年以来,路桥实验小学就设立了“日行一善”爱心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天天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品质优化与完美。自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制定相应的活动细则,并举行形式多样的行善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向善之心,并定期举行讲座、家长会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向善意识。

  “自‘日行一善’教育活动推行以来,我校推出多项向善举措,如让学生们记录《行善日记》,把平时所做的好事记录起来。学校还会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做善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让乐于助人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罗萍说,除了让学生自发做一些善事,学校也会配合举行一些校内小测验,加强学生的行善理念。例如放学期间,教师会在学校门口放一个显而易见的垃圾纸团,看看过往的学生会不会主动捡起纸团,扔进垃圾桶,再将测验结果作为一次教育实践案例,与学生们分享。

  这种测验模式,不仅促进了该校学生们的行善意识,也让他们对行善理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做好事不分大小,就像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善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行善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罗萍介绍。

  经过多年的熏陶,路桥实验小学每位师生都对“日行一善”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该校四(7)班教师蔡素君与学生们,就成为学校内行善的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善行”理念,成为了学校师生行善的“标杆”。

  此外,蔡素君经常带领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中去做善事,如去社区打扫卫生、参加义工活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并曾为西部山区某校捐赠了全校学生的校服。

  “除了学生们逐渐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之外,我校‘日行一善’活动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收获,那就是长期行善活动,深深调动起了家长的积极性。部分家长不仅认可我们的活动,也自发加入到活动中来,为这个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罗萍说,“可以说,我校已经把校内的行善活动延伸到校外,多年的‘日行一善’活动有了一定成效。”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