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桐屿街道 > 新闻 正文
走进课堂,采撷明媚阳光——记三校联谊桐中语文教研活动
2016-12-07 09:48:25 来源: 桐屿街道中学 编辑: 陈珊珊

 

桐屿街道中学、院桥初级中学、泽国二中三校语文第四次教研活动华美落幕,半天的时间里,围绕“基于学情文学类作品教学如何优化”这个主题,观三校三位老师课堂,《初夏》、《目送》、《猫》,展示了老师对母语的情怀,让我们在文字里感受成长的力量,一起分享研讨会的收获。

 

《初夏》:诗只能去“见”去“会”去“悟”。 但诗毕竟是一种言语的存在,尽管这种言语以自足和完形存在着,她处处设防,她把自己保护的严严实实。但百密终有一疏,只要有一条缝,只要有一孔眼,我们就有窥见的机会和可能。桐屿中学王灵鑫老师抓住了诗歌中“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这一瞬间的梦呓式的话语构成了诗歌情感的矛盾点,构成了诗歌的张力,抓住这个点就进入诗歌的内核,这是对作为一种完形存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

《目送》:走在桐中校园的银杏道上,听到风声,看到叶飘零的样子,也会无由来地想起再也没有可以肆意撒娇的怀抱,可以容纳任性的海港,可以拒绝长大的空间,老师从“目送”“渐行渐远”“不必追”三个字串起全文,在字里行间品读着亲子之间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交流,小鸟飞不过沧海,不是因为没有飞过去的勇气,而是沧海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猫》:读起来平淡朴实,作家刻意“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人和命运的二元对立),《猫》中出现的则是人和猫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当人和动物对立的时候永远都要比人与人对立起来更能看到真实的“人性”,而且看得更真切。教学者正是带领学生去理解这一种真实的“人性”。

 

一个老师日常的工作时繁重琐碎的,生活依然是忙碌杂乱,但从语文课堂里,我们可以学会温婉地说话,耐心的倾听、多角度的启发追问、发自心底地尊重,平静地接受生活的磨难,让每一个日子如初夏一般美好。

 

语文课,浅浅的教,深深的爱。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