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牢记殷殷嘱托,奋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创新深化,脚踏实地闯三关
2024-09-20 10:53:00 来源: 编辑:叶成

之江实验室太空计算系统地面测控调度。 之江实验室供图

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南湖未来科学园。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南湖未来科学园。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9月20日讯(记者 何冬健)从氯胺酮抗抑郁症机制研究新突破,到协同参与全球首款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从区域创新能力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四,到实现省属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这些瞩目的成就,不断书写着浙江科技闯关破题的奔涌劲头。

  “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的殷切嘱托,久久回荡,催人奋进。

  今年8月,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的目标,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吹响了进一步向创新之巅攀登的号角。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高校、实验室、企业等,深切感受到全省上下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浙江正以“创新深化”突破基础研究关、产业创新关、人才生态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基础研究关:偏向虎山行

  “如果通往目标有两条路,你会选择大路还是小路?”

  采访中,一位科学家发出这样的“过关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深感,走容易的路,只会越走越堵。对浙江来说,就是要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位科学家说。

  前不久,嫦娥五号月壤首次“落户”浙江,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首席教授舒嵘带领团队开展后续研究。对此,他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压力——国内相关研究较少,要研发自主可控的月壤的精细光谱探测技术,无异于重新出发。

  “我们走的正是一条科技报国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说。扎根西子湖畔4年来,中国科学院体系在杭州的一脉分支,不断提能升级。17名两院院士在这里集聚,布局的正是太空科学、生命科学等最前沿、国家最急需的基础研究。

  穿着无尘服,走在实验室中,眼前是细致忙碌的科研人员和两份不太起眼的月壤样品——1份200毫克的粉末样品,1份13毫克的光片样品,总重213毫克。它们被密封在特殊容器中,团队要透过一层层玻璃,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为最先进的研究。

  “我们最新的进展是,自主研发了一台显微红外光谱仪原理样机,可利用月壤样品,论证该技术于月球科研站开展月壤的精细光谱探测的可行性。”舒嵘说,不用“挖土”便能直接分析月壤,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未来这一技术可能会在嫦娥七号登月探索中发挥作用。

  这些超前布局支撑着浙江勇闯基础研究关。王建宇说,研究院有近四成学生参与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后可能天上的卫星上运行着我们师生编写的代码;他们还可以使用中国营养界首个代谢舱,开展人体代谢精准实验,得到独一无二的营养知识图谱和干预决策树……”

  更多的科创平台和研发机构开花结果。国家实验室挂牌建设并入轨运行,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大科学装置即将投入试运行,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大科学装置孵出第一家成果转化企业,努力补齐长期以来科创平台“国家队”成员不多的短板。10家省实验室聚焦38个主攻方向,143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认定,117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尖”的战略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推进杭州城西、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绍兴、台州湾等科创走廊提升创新强度和建设质效,加快衢州四省边际科创走廊创建,构建“一廊引领、多廊联动、串珠成链”区域创新格局……为颠覆性成果的涌现创造更多机遇。

  偏向虎山行方能下好“先手棋”。浙江以强化基础研究支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增强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努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产业创新关:万事须自强

  当前,浙江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但仍然面临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不亚于当年“成长的烦恼”。

  闯关破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未来。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走进地处杭州市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元宇宙、脑机接口、未来数商等未来产业的创新图景已经真实展开。在强脑科技公司,人们戴上特制的头环,用意念就能遥控赛道上的电动玩具赛车;研发出国产人工耳蜗的诺尔康神经电子公司,其新产品人工视网膜可通过植入式神经芯片,让盲人重新看见世界。在距地球200至2000公里的低空轨道领域中,卫星科技公司时空道宇不仅可实现年产卫星500颗,且生产成本下降45%,全球组网能力可与国外顶尖公司一较高下……

  当前的浙江,科技创新发展最凸出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企业参与的原创性技术愈加成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浙江正塑造发展新优势。

  温州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内,在紫色灯照射下,一瓶装满粉末的瓶子向四周散发出艳丽的光。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粉末,却是全球领先的颠覆性材料,蕴藏着无限商机。

  这种被称为钙钛矿量子点的粉末材料可以让屏幕色彩更鲜艳饱满、还原度更高,可广泛用于LCD等各类显示屏,将显示的NTSC标准色域从普通的72%大幅提升至130%以上,而且材料更环保便宜,这也是突破国际性难题的一大成果。该企业借此建成了全球首条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生产线。

  该公司负责人何海平告诉记者,自去年产线建成以来,团队的钙钛矿发光量子点技术和产品已在长虹等头部显示企业导入量产应用,真正从“实验室”走进了热火朝天的“生产线”。最近,他们还开发出了高色域的智能健康显示方案,第一代样机已通过各项显示指标测试。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苦头,浙江人也曾尝过。过去,为了一项显示屏技术,有浙商跑遍了德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碰了一鼻子灰。正因如此,浙江下定决心,带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来闯创新关。锌芯钛晶便是由叶志镇院士团队创立、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孵化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

  坚持不断创新,让企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每隔一两年,就能拿出一款“创纪录”的拳头产品——该公司已有4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通过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不久前叶志镇院士团队还面向新型显示领域研发了多项前沿新技术: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秒超快响应的钙钛矿LED主动发光显示屏;多次创造了显示用钙钛矿蓝光、绿光和红光LED效率和亮度的世界纪录,未来有望成为新一代显示屏。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兰建平说,浙江当前发展的重要导向之一,是推动以“四千精神”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基因实现转型升级,从艰苦奋斗、善于抓市场机会的模式,向从科技创新、善于创造市场机会的新民企转变。

  “浙江要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瞄准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前沿赛道,强化有组织科研、‘大兵团作战’,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要大力推进“两重”“两新”工作,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一链一策”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培育建设2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布局建设首批8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眼于科技企业的“提质扩面”,今年浙江将持续构建链主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形成企业出题、联合解题、协同破题的格局。全年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科技领军企业10家、创新联合体10家。

  人才生态关:河海不择细流

  创新深化,动力源自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殷切嘱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开放创新生态呈现新面貌,浙江由此破题——

  新组建的省委科技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在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上实现新突破,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聚焦人才的“新春第一会”、全省创新深化大会等,形成尊重人才、激励创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

  闯关之路蕴藏其中。

  记者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的实施意见,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做法全国推介。积极推进人才计划遴选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把人才评价权还给市场、还给用人单位。加强人才激励约束,破解“一评定终身”“入选后躺平”等问题,引导人才潜心科研、专心干事。改革人才计划入选者资助方式,从事前支持改为后补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在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聘权改革试点。

  作为全省重大科创平台的“领头雁”,之江实验室正为浙江科技生态的发展探索新路,丰富的科技资源、热情的科研人才、宽松的科研氛围,让其成为浙江闯关克难的“试验田”。

  仅用半年时间,之江实验室就完成星载智能计算机的迭代升级。加速度源自科研任务总体部这一体制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必须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克服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弊端。”之江实验室科研管理部研究专家高晓文说,总体部好比是形成了一个大的火车头,带着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筹资源配置,强化协同攻关,“可以快速地往前跑,能够更好实现人才密度向成果产生速度的转化。”

  改革,打破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太空计算系统科研任务总体部技术总师陈宏宇说,作为总体部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部分,太空计算系统汇集了国内10余家航空航天领军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力量,每周举行总体部任务调度会,各小组汇报项目进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由团队“大脑”在全体成员单位之间调配资源要素。

  以重大任务为牵引,不断提升人才密度、科研强度、创新加速度。2023年,之江实验室新增95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并承担建设全国首批、浙江首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以开放科学和‘数据+计算驱动’的科研新范式,加速智能计算领域的硬核创新,助力新的科学发现。”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说。

  之江大地上,科学精神、家国情怀有机化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勇闯关,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必将因科技创新而别开生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