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项 薇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区政协构建实施—提质—深化三年工作闭环,持续擦亮“同心向党·红动路桥”党建品牌,突出时代味、政协味、路桥味,推进党建工作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以党建之功引领履职之效,区政协作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党建统领“聚心提能”
坚持把机关党建与党员委员党建一体推进,完善政协党建组织体系。区政协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从政协党组到机关党组,再到“一村一委员”临时党组织和界别党支部的完整架构。通过“双线并行”的党组织管理和委员“多重管理”,打造了政协系统党建工作的“直通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区政协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开题、破题、答题,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中心组引领学、主席会议集体学、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主题党日定期学、读书活动深入学、委员培训研讨学。2024年共组织各类集体学习46场次,举办“委员讲堂”6期。
“共享课堂”“读书分享会”“悦读分享”“委员宣讲”“党课宣讲”……区政协每年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持续深化“同心向党·红动路桥”党建品牌,构建起从实施到提质再到深化的三年工作闭环。贯通数字政协应用,不断提升委员线上线下的履职能力。开展常委集训和委员轮训,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履职水平。
同时,区政协组建了“镇(街道)+界别”党建联盟,通过资源联享、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队伍联建,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叠加、优势互补的共创共联机制,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党建赋能履职双促
以党建促履职,以履职强党建。党建工作只有与政协“主责主业”有机衔接,才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政协优势和履职优势。
2月14日下午,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区政协召开“请你来协商”书记·委员面对面专题协商会,聚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这一主题进行专题协商。
“我建议建立民间资本投资项目的对接机制,促进民间资本与优质项目的有效融合”“希望能发挥政府性投资担保作用,按市场化原则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建议深化小微金融改革,破解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主题、结合实际,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会场气氛热烈。
“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运用自身资源和人脉优势,积极主动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最前沿、项目建设第一线,为激发路桥民间投资活力贡献智慧和力量。”现场,区政协主席卢红菊勉励道。
作为区政协创新履职品牌——“面对面”中的一环,“书记·委员面对面”“区长·委员面对面”“主席·委员面对面”“提案办理面对面”等成为系列,将党建与履职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融合协同、互动双促,鼓励党员委员积极建言,更好发挥党员委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增强党政部门与委员间的互动交流。
“深化‘千万工程’、加快乡村振兴”“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小微金融创新发展”……区政协坚持以重点履职议题为牵引,瞄准政策不精准、企业不适用等现实困境,创新开展10场次政策协商,助推涉企政策精准制定和实施,持续放大协商品牌效应。
(下转2版) (上接1版)
同时,通过做亮特色“微协商”,针对基层“关键小事”,实行群众“出题”、政协“审题”、委员和部门等多主体“解题”的多元参与模式,不断提升协商民主的精度密度。
党建聚力“服务为民”
打通断头路,新建公共领域充电站、充电桩,推进老年人助餐工作……去年以来,区政协持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台州市政协“界别工作加强年”活动,着力发挥政协界别组作用,党员委员亮身份、举旗帜,充分发挥委员专业、资源等优势,做深做实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组建委员服务队,精心谋划,精准开展“界别活动月”“六送下乡”“共富联助”等活动,打造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品牌。
“聚焦需求、精准助餐,优先满足老年人的助餐刚需”“综合考量就餐需求、村庄条件以及服务半径等要素,合理扩张服务范围”“建立健全长效助餐机制,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实行多元筹资机制”……在蓬街镇民生议事堂,委员们以“推进老年助餐工作 传递‘食’光中的温暖”为主题,结合前期调研、访察,展开专题协商“头脑风暴”。
为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重点解决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就餐不便问题,蓬街镇委员履职小组立足辖区实际,助力办好这项支持居家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民生实事。2024年12月,蓬街镇民生议事堂工作案例《推进老年助餐工作 传递“食”光中的温暖》入选省政协2024年《民生议事堂“为民办实事”专题协商议事活动典型案例汇编》。
用好基层协商平台,依托“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三年来,区政协开展民生议事堂协商活动134场次,完成百场“微协商”。
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共富联助”行动,优化委员联村联户联企机制,精准开展助富活动,累计帮扶低收入对象700余人次,为民办实事172余件。创新开展“委员助青创‘百千万’”行动,助力“青年夜校”建设,全年结对青创企业70家、助推300余名青年就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