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铸就“硬支撑”
亲清政商关系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
2025-04-02 15:48:32 来源: 编辑:叶成

  □全媒体记者 王君君 韩林昕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的战略部署下,峰江街道以“星火三式”工作法为引擎,通过“政府精准服务、商会协同引领、企业合规建设”三大机制创新,推动“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府服务做“加法”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

  在总投资3亿元的台艺项目建设中,峰江街道成立项目专班,量身定制“拿地即开工”方案。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26天完成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三证齐发”,刷新我区项目审批速度纪录。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我们主动把工作做到前面,多帮企业搞业务,帮企业发展,少去打扰,才是最好的亲清政商关系。”峰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马伟斌说,“台艺项目体现了我们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务的决心和能力,这是我们的‘星火速度’。”

  “企业服务日”是政企沟通金字招牌。街道领导班子每月借助“亲清助企”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带队上门走访,了解困难,化解难题。比如针对小微园区物流难题,街道协调建设“共享中转仓”,为16家企业年均节省物流成本超300万元。街道纪工委同步推出“码上监督”平台,划定8类政商交往禁区,让服务全程可追溯、可评价。

  “平台帮助很多企业解决了问题,但是很多时候,面对面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马伟斌说,在传统的政商关系里,很多企业负责人怕留痕,“他们怕被打击报复,或觉得事情太小了,领导看不上。但是我们下去后,很多时候就能消除他们的戒心,直接解决。”

  为了更好地建设企业队伍,去年,街道还打造了“星火攀峰团”。街道党工委统战委员陈俏说:“我们想要培育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优秀新生代企业家队伍。”为此,他们一边邀请专家为团员授课,一边引领团员投身“村企结对”活动,通过产业、资金、技术等帮助,带动结对村走振兴共富之路。

  商会引领做“乘法”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商会理事数从上届71个增加到本届105个。去年,我们成立全区首个商会教育基金会,募集资金及物资近300万元,创新推出‘工匠奖学金’‘雏鹰助学金’,培育技能人才146名,资助困难职工子女67人。”峰江商会会长周昌红骄傲地说,作为全国“四好商会”,他们创新构建“清‘峰’助廉”工作体系,将清廉商会建设融入商会运行和监管全过程。

  凡是入会的企业,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街道常态化走访企业,召开政企恳谈会,收集问题建议20余个,调解纠纷10多起。去年,奇志电机有限公司因发展需要,想要增设园区北门。商会便协助街道全程参与协调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敲定增设方案,推进了北门的开辟。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懂法守法,商会法律顾问团还专门开展了“法护营商”活动,为企业提供合规审查服务82次,化解合同纠纷涉及金额5600万元。

  2025年,街道和商会有了共同的目标:实现小微企业清廉建设全覆盖,推动“清廉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针对辖区高端轴承产业集聚特点,我们还推动成立了街道‘高端轴承’产业链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鲍柳说,街道还联合商会建立了《反商业贿赂公约》,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实现“接诉即办—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

  企业合规做“指数”

  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创标”

  在八环集团,经营活动中不踩红线、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不逃废债是他们的底线;参与公益事业,资助品学兼优的学子完成学业,每年开展尊老敬老夕阳红活动等,亦被当作社会义务。

  “八环专门出台了反行贿反贿赂合约管理规定,将诚信廉洁、守法经营的发展理念引入企业制度、文化和经营活动中。他们鼓励所有人都成为‘合规管理与操作’的践行者,特别设立了‘红黑榜’。”陈俏说。

  无独有偶。在富杰德汽车系统公司车间,随处可见廉洁示范岗、清廉车间、富杰德工匠……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榜样上墙等方式,让清廉文化实现了可视化,打造独属于自己的“清廉留人杰 合规筑共富”的特色品牌。

  在路桥香港青年产业园,80余家企业全部建立廉洁管理体系,设置“清廉观察员”42名,开展财务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37个。作为清廉园区创建样板,园区企业的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43%,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8.6%。

  从“要我合规”到“我要创标”,峰江的企业家日益意识到,合规经营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当‘亲’的温暖与‘清’的底线交织,制度优势便能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聚表示,2024年,该街道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限上批发、限上零售、限上社零累计分别同比增长18.28%、12.13%、14.66%、36.19%;高质量嫁接项目7个,新增规上企业12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培育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亲清政商关系的“软实力”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