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扶轮 古今相承
2025-07-10 15:17:57 来源: 编辑:叶成

  □台传媒记者 林 立

  十年过去了,路桥扶雅书院院长许艳仍清晰记得2015年她说的那句“我愿意”。

  “那时金大田村在做‘花田市集’项目,微信群里蹦出一句话,‘我们计划在金大田村的文化礼堂开一间书店,谁有兴趣来做’,我秒回了一句‘我愿意来做’。”站在书架边的许艳笑着回忆。

  书院名字中的“扶雅”,是对清末新桥当地著名的“扶雅中学堂”的传承,这间由当地管氏乡绅建立的中学堂在1912年改名为扶雅中学,1972年变更为新桥中学。

  扶雅,取“大雅扶轮”之意,寄寓了新桥读书人振兴教育,培养青年才俊的厚望。

  自从全力投入书院运营以来,许艳和新桥镇政府、金大田村村委会及路桥区图书馆互相协作,让扶雅书院从一间乡村书店逐步升级为多功能文化空间。

  2017年7月,扶雅书院成为台州市首批和合书院,路桥区图书馆强大的书籍资源,源源不断进驻扶雅书院。围绕着书籍,文化讲座、手作活动、亲子阅读等活动不断在此衍生。

  这里成为外来游人

  的心灵港湾,亦是当地村民的乡村会客厅。

  十年之间,很多读者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许艳记得有一位中学老师,一开始只是来看书、买书,来的次数多了后,她开始整理书架、打扫卫生,继而开始为读者倒水,在许艳外出时帮忙看店。

  还有一些读者,从当初捧着书的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如今已是初入职场的青年。他们会在假期自发来做志愿者,把当年在书院中获取的成长给养再反哺给新一代小读者。

  一年四季,窗外姹紫嫣红、玉树琼枝、流水潺潺,这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全新升级后的扶雅书院更加贴近“新型阅读空间”的所有要素。

  2025年1月1日,扶雅书院迁址开院,书院的阅读区域转移到了原先的陶艺馆内。重新装修之后,这个二层建筑被打造成了集公益服务、商业运营、文创活动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地标。

  推开书院一楼玻璃门,让人舒心的暖色调室内装潢与原木家具,组成了一个可以静心阅读、亦可开办讲座举行活动的文化空间。穿过小门,即进入了童心绘本馆。

  “以前我们的阅读资源和路桥区图书馆联通,打造的是全类别阅读空间。经过这些年的经营,我发现成年人到这里专程阅读的不多,更多的是带着孩子来阅读、参加活动,在我们这里,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是最高的。我就和路桥区图书馆副馆长梁丹婵商量,从图书馆引进绘本,专注做一个绘本馆。”许艳说。

  作为路桥首个以服务儿童为主的特色绘本馆,扶雅书院将区域功能划分做了精准设定。一楼是流动储藏的2万册幼儿绘本馆,除了阅读,还可以扫码有声明信片,进行“听书阅读”。二楼是一个手作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跟随不同老师参与包含路桥毛线编织、路桥蓝布印染等非遗项目在内的手工课程。而在书院的室外,则是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

  迁址以来,书院里的欢声笑语不仅涵盖各年龄层,甚至跨越了国界。今年1月底春节期间,来自苏丹、卢旺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等国的8名外籍留学生,在扶雅书院与本地大学生一同写春联、送“福”字、品尝非遗酒盅印,共叙团圆之情,解锁中国年俗的独特韵味。

  本地青年们在这里不仅获取知识、学习交流,还通过手作活动结识了彼此,获得了自然有趣的相亲体验。

  最离不开书院的是金大田的村民。

  新桥镇上但凡有大型活动,例如开展体育赛事之类,书院都是人们休憩、交流的地点之一。在平淡的日常中,村民们都喜欢在这里聊天、喝茶,欣赏着当下的美景,回味着金大田自古以来未曾改变的文化气韵。

  “扶雅书院的经营模式是‘政府+社会+商业’的共建共享模式,作为区级文化特派员‘田间悦读’核心阵地,书院将‘基础+特色阅读服务’免费开放,再通过手作体验、咖啡饮品等增值服务实现营收反哺。经过这十年的运营,扶雅书院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金大田,而是发散影响到整个社区乃至各村社。扶雅书院已经不单纯是一家乡村书店,它卖书也卖文化、卖风景,在四季不同的田园风景中,它形成了一个‘扶雅时光’的阅读品牌。”新桥镇宣传委员郑娴说。

  晨间午后,坐在书院窗边,在书香与茶香的交织中,推窗见绿,心神俱醉。好一座扶雅书院,真不负古贤们大雅扶轮之寄托与厚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