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穿针引线”,激活自治活力
金清:打造幸福港城
2025-10-15 15:35:56 来源: 编辑:叶成

  □台传媒记者  葛佳宁

  日前,58岁的“港城义警”梁明华穿好反光背心,揣上手电与应急手册,开启今年第22次夜巡。在金清镇,包括梁明华在内的社工队伍,是基层治理的“穿针引线人”。他们身怀专业技能扎根一线,联动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全镇各个角落,让基层治理既有章法,更有温度。

  多元合力破题

  小事不出网格

  金清港社区居民吴女士与邻居杨先生,因其空调外机安装等问题产生矛盾,一通电话打到社区“三叔婆”调解工作室。在社工与网格员的劝解下,双方的纠纷轻松化解。

  在矛盾调处工作中,金清镇坚持“党建+网格”双轮驱动。全镇44个村(社)被划分为127个网格、525个微网格,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党员下沉当“矛盾调解员”。

  同时,镇里的“港城人才库”集结退休法官、律师、社工、乡贤等120余名专业人士,组建“调解智囊团”,并在全镇设立1个镇级调解工作室、4个片级调解点,还创新打造“新金清人”调解室及机械、草纸编等行业调解室,“老娘舅”“三叔婆”等特色调解品牌深入人心。

  为把矛盾掐在萌芽里,镇里通过网格日常排查、专项行动排查和重点领域排查,织密防控网。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矛盾风险1024件,调处纠纷680余件。

  而依托“基层智治大脑”搭建的矛盾纠纷智能处置平台,则将综治、公安、民政等部门力量纳入“一张网”,今年以来已流转处置纠纷事件1346起,复杂纠纷过程督导120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

  立体防控风险

  平安触手可及

  夜幕下,20余名平安志愿者、社工、商户、渔民等组成的“港城义警”巡防队伍,穿梭在街头巷尾、河道岸边、田间地头,成为港城平安的“守护者”。

  这支义警队伍是金清镇“立体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镇里将全镇划分为六大联防片区,推行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协同防控模式,形成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的巡防网络。

  今年以来,“港城义警”已累计出警1394人次,协助化解邻里纠纷、处置突发事件136起,还成功制止非法打鸟、电鱼等行为多起,守护了生态安全与群众安全。

  针对“临海、沿港”的地域特点,金清镇还迭代升级涉海涉渔技防模式。在港口、滩涂、码头等重点场所出入口,安装13个海防AI监控,接入智慧治理平台实现24小时防控,今年已通过智能系统感知并消除安全隐患58处。

  同时,镇里联合船检、渔政、海警开展“清港”行动,组织海上联合执法38次,检查船舶1234艘次、车辆1355辆次,查处“三无”船只21艘,配合海事部门查获走私冻品300余吨,筑牢海陆联动的“平安防线”。

  精准供给提质

  温暖浸润人心

  “孩子放暑假没人管,有‘益企’暑乐营帮看着。”在金清镇一家机械企业工作的李女士,对镇里的托育服务非常满意。而在蒋桥村老年食堂,78岁的张大爷捧着热饭笑开了花:“一荤一素才几元钱,还比家里热闹!”

  金清镇以“精准供给”,提升民生福祉。养老服务方面,镇里加力扩围以旧换新适老化补贴,依托蒋桥村、联星村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服务链。目前已有4个老年食堂、7个老年助餐点,覆盖315名老人,累计服务超12.5万人次。

  儿童关爱方面,金清镇深化托育驿站建设,救助困境儿童,还联合企业开设“益企”暑乐营、四点半课堂,解决企业职工及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问题,累计服务儿童200余名。

  为让服务更专业,金清镇整合区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资源,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承接养老服务、青少年关爱等项目,服务群众近700人次;推动基层普法力量下沉,培育“法律明白人”258名,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加快金清港社区“邻距里”服务综合体、“同心医站”提档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疗、法律、文化等多元服务。

  此外,镇里联动46个爱心商家、组建老年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反诈宣传、公益便民等活动50余次,完成居民“微心愿”32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