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谱写“幼有善育”新篇章
2025-10-24 15:07:19 来源: 编辑:叶成

  编者按:“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回望五年奋进路,路桥大地书写了怎样的答卷?

  从老旧小区“焕新”到保障性安居工程“筑梦”,从“一老一小”健康守护到残疾人保障网越织越密,从蓝天白云常驻到优质学位增添……这一项项民生实事、一个个重大项目,共同勾勒出路桥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与坚实步伐。

  今起,《今日路桥》开设《“十四五”收官,路桥干了这些事》专栏,旨在通过系统梳理与集中展示,全景式呈现路桥“十四五”期间在城市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卓越成就。我们期望,借此回顾能凝聚共识、激发干劲,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媒体记者  何家欢

  从幼有所育的夯基垒台,到幼有优育的加速推进,从普惠学前教育的全面布局,到区域教育资源的协同并进……“十四五”期间,我区学前教育从“跟跑”到“赶超”,从“单点突破”到“百花齐放”,这不仅是数据的跨越,更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坚守、改革与创新的成果,为路桥的未来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而对于学前教育发展成绩背后的变化,居住在横街镇的尹女士真实可感。

  10月17日一大早,她带着孩子来到了离家只有3分钟的横街镇中心幼儿园四甲分园,幼儿园门口的值班老师热情地将孩子接进幼儿园。在目送孩子入园后,她便踏上了去上班的路程。

  尹女士家住横街镇四甲村,孩子之前要去横街镇中心幼儿园就读,上下学不仅要穿过车流量较大的东方大道,离家也较远。“正好横街镇中心幼儿园四甲分园建在了‘家门口’,而且学校硬件、师资都很好,孩子在这上学我很放心。”对于新学校,尹女士十分满意。

  据悉,我区结合完小撤并工程,将撤并完小改造成公办幼儿园分园,四甲小学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横街镇中心幼儿园四甲分园就是其中一所。园内设备齐全、户外场地开阔,是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园式”幼儿园,可提供200个学位,进一步满足了周边群众孩子入公办园的需求。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是建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为此,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盘活做优现有教育资源。“十四五”期间,我区新建、改扩建2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班额231个,新增学位6930个,全区公办学位总计达到11130个,有效破解了“入公办园难”的问题。

  如果说教育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是“底色”,那我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的建设就是“亮色”。在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上,一个个亮眼的数据跃然眼前: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6.15%,比之前翻了一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居全市第二;

  省一级幼儿园增加至12所,二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居全市第三;

  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实施五年轮训计划,引入专业培训学分制管理,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

  ……

  而这些亮眼的数据,得益于“十四五”期间,我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连续多年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并遵循“全局统筹、科室细化、幼儿园协同”的总分工作思路,以“四步走”策略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动城乡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对帮扶是关键。为破解城乡部分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失衡等难题,我区2所直属园和10个镇(街道)中心园组成3个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名园带新园”保规范、“名园带民园”提质量、“片区结对园”强引领,形成园际间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路桥街道七巧板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该园创建省一级幼儿园评估的全过程,与之结对的桐屿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面谋划,主动为其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指导支持。

  “教育帮扶,从来不是单向奔赴,而是两颗为幼教事业热忱的心,因共同的愿景而靠近。”在桐屿街道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汪丹阳看来,幼儿园的“升级”在于细节。

  桐屿街道中心幼儿园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该园实际,在园务管理规范、指标难点突破等方面开展一次次的入园指导、进班视导,厘清各项操作规范,优化一日细节清单,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从“有园上”到“上好园”,一幅“幼有善育”的画卷正在我区徐徐展开。“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幼儿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