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这里赚 > 今声经视 正文
市场住进了高档商场
从章杨竹木市场看变迁
2014-10-24 16:48:01 来源: 编辑: 叶成

  □本报记者 於徐阳 实习生 王 安 文/摄

  20年前,路桥街道章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20年后,章杨村因竹木市场带来的千万元收入而成为富裕强村。

  眼下11月底,竹木市场搬迁至装潢城,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级机遇。

  市场从小到大、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升级,透露着其产业、市场的变迁,以及老百姓在装潢上消费习惯的转变。

  “疯抢”年代——1996年,以毛竹、原木为拳头产品而形成的初期市场

  1994年,当时区里决定建一个竹木市场。这对于没有市场的章杨村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大挑战。借着河西村装潢材料市场搬迁的机遇,村两委说干就干,整合资源,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竹木市场最终在章杨村建成落户。

  杨凌是章杨村党支部书记,是竹木市场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的见证者。他说:“那个时候,市场产品以毛竹、原木为主,所以就叫竹木市场。”

  回忆起当初,伴随市场一起成长的经营户林先生说:“1997年前后,我只有十一二岁。记得那时只要一车原木到货,几乎被客户‘疯抢’,根本用不着讲价格,能及时拿到货就算运气好的,一天能卖上好几车。”

  而市场东侧永宁河的发达水网,以及畅达至椒江、温岭等地陆路交通,都使竹木市场发展如虎添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消费水平的提高,“自己建房、自己设计、自己装潢”的年代慢慢蜕变成了“房子统一建、装潢变讲究”时期,因此,像林先生家经营的原木、毛竹等“原始材料”开始无人问津。

  市场里“见风使舵”的经营户都转换航道,放弃原木,经营起了方料、夹板、条子等顺应发展的装潢材料,林先生家的经营品种也随之改变。为此,竹木市场为了顺应发展,将市场按区域划分为装潢区、木材区、旧樘子区、木料成品区、堆料区、加工区、毛竹区、家具区等。

  “同类”年代——激烈竞争下,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分得一杯羹

  有这样一组数据:1996年,竹木市场交易额约3000万元;2010年,交易额1.5亿元;2013年,交易额2.5亿元。

  数字的持续增长,足以反映市场的发展之快。

  “市场要发展,品质绝不能低下。”在采访中,不少经营户都表示,在良莠不齐的装潢材料市场中,竹木市场经营户都有统一的认知——做产品品质。

  “总体来说,台州地区对装潢材料的要求还是偏高的。”做了10多年生意的老经营户李友富透露,在上海一带,20元一张的石膏板几乎卖不动,而在台州地区,不到30元一张的则无人问津。也有经营户说:“不少在上海买了房要装修的台州人,都从这里带装修材料回去。”

  合了消费者“口味”的经营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尚能游刃有余。但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消防安全问题是市场建成以来,每天都在担心的大难题。”18年来,即使每年都投入几十万元,却未见大成效,而这也成了始终压在杨凌心里的一块大石,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但消防依然是一大安全隐患。

  另外,装潢市场的广阔前景,也让不少同类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且均在周边地区。无疑,新兴市场对老牌市场有着一定的冲击。

  杨凌表示,这10多年来,竹木市场在经营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大大小小的改造和调整,也进行过很好的反思,但终究与高档次的市场布局以及经营模式相差甚远,而这一次大规模搬迁就是市场发展寻求突破的绝佳契机。

  网络年代——网络冲击尚不算大,但考虑走信息化之路

  杨凌口中的大规模搬迁就是指11月底准备营业的台州装潢城(一期)。走进尚处装修阶段的“新区”,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场住进了高档商场。据介绍,装潢城一楼主营板材,二楼主营地板,三楼则以门业为主,目前招商情况良好。而大多乐意落户于此的新经营户,最看中竹木市场经营了将近20年的原有雄厚基础与客户群。

  而杨凌根据目前老市场经营状况、招商情况以及整个行业前景,预估计装潢城一期开业后交易额会达到5-6亿元,打算明年开建的二期跟上去后会达到10亿元。对于二期建设,杨凌透露,可能会与一些实力较强的装饰行业进行合作开发,以增强整体市场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对于当下的网络时代,在服装、电器等行业叫苦不迭之时,竹木市场的经营户尚能松一口气,“比如购买地板,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到实体店来挑选。尽管是同一型号的地板,颜色、花纹等都可能有较大差别,消费者会根据不同的喜好来选择,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将主动权交给网络卖家。”林先生说。

  尽管目前网络对现有的竹木市场冲击并不大,但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杨凌也考虑过建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以此拓展销售面,让更多的消费者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实在的消费。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