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语苑杂谈 正文
八月桂花香
2015-12-23 16:28:55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小 篆 桂

  □叶 娇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每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看着天上的皎皎明月,闻着沁人的阵阵芳香,不知不觉间那些咏桂的诗词佳作就涌上心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细一思量,颇觉讶异,这些诗作中,桂无一例外都和凄清孤高的明月紧紧相连。再联想到“桂娥”指月宫中的嫦娥,“桂影”指月影、月光,“新桂”指新月;“桂魄”、“桂轮”、“桂宫”、“桂窟”、“桂蟾”、“桂兔”、“桂阙”、“桂宇”、“桂月”竟然都是月亮的代称。原来,这一切皆源于古人月中有桂的传说。

  早在汉代,不仅流传着“嫦娥奔月”的故事,而且传说“月中有桂树”(载于《淮南子》)。到了唐代,便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称月中有一棵高达五百丈的桂树,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每日辛勤伐树不止,但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也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可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桂树的这一神奇自愈功能,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和再生永存,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已然两位一体,桂树与月亮一样象征着长生不朽。将桂花与月宫、嫦娥、吴刚联系在一起,颇具神话色彩,世人无不心生向往。因此唐代以后,月中有桂、吴刚伐桂的传说流传日广、深入人心,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写下了“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诗句,将情怀融进了这美丽、动人的故事中。

  月宫有桂树的传说,又产生了“蟾宫折桂”的说法,以桂来象征举子之业。据《晋书·卻诜(shēn)传》记载,卻诜凭借对策第一,官至雍州刺史,一天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卻诜回答:“臣举贤良对策,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才高八斗的卻诜以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片宝玉来形容自己出众的才能,自此,“桂林一枝”就成了出类拔萃、独领风骚的同义词。唐代以后,科举制盛行,要出人头地,独领风骚,都离不开科考,于是人们便将科举考试称为“桂科”,将科考高中称为“折桂”、“得桂”或“攀桂”,登第人员的名籍则称为“桂籍”,登科及第者美称为“桂枝郎”,再联系到月宫中的桂树,便有了“蟾宫折桂”一说,用来比喻考中进士。自此,桂和举子之业密切相关。

  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人仲殊曾作《金菊对芙蓉》一词,赞美桂花:“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映清秋佳景,雨霁风凉。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携酒独挹蟾光。问花神何属,离兑中央。引骚人乘兴,广赋诗章。几多才子争攀折,嫦娥道三种清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此词正是用攀桂、折桂来借喻及第的才子,更将桂花的花色——红(丹桂)、黄(金桂)、白(银桂)与科举中殿试的前三名联系起来,可谓精妙绝伦!

  桂在传统文化中,还是华贵的代名词。瞧,成语“米珠薪桂”、“爨(cuàn烧火)桂炊玉”都以珍珠形容大米,以桂木形容柴禾,表示物价高得出奇,老百姓生活极其艰难。“桂宫柏寝”指壮美华贵的宫室;“桂庑”指桂木造的殿庑,形容屋宇华贵;“桂堂”指桂木所造的厅堂,亦泛指华美的堂屋;“桂户”桂木造的门,言其华贵;“桂阈(yù)”原指桂木造的门槛,引申指显贵的门第;“桂轺(yáo)”桂木造的车,亦泛指装饰华丽的车辆;“桂席”指盛宴……似乎任何东西,只要以桂制作,或以桂为喻,那是无一例外的华丽美好,桂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可见一斑。

  实际上,桂的字形早已告诉了我们这一切。桂,形声字,“木”是形旁,表明桂属木本植物;“圭”既是声旁,同时兼表意,含“宝贵”之意,合起来表示这是一种宝贵的树木。桂缘何宝贵?只是因为其花香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美誉吗?绝非如此,桂可不仅仅只是一种观赏花木,其宝贵主要在于它极高的实用价值。桂花可用以制作各种糕点和甜食,芬芳可口;桂木是雕刻的良材,造船、制家具的佳品;桂皮可提取染料、鞣料;桂叶可作调料,为食品增香。更令人们推崇倍至的还是因为桂的花、果、根皆可入药。《说文解字》说,“桂,江南之木,百药之长”,《抱朴子》云,“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生不死”,都盛赞了桂的药用价值。从古到今的中华医书中,也无不视桂为药中“上品”。这样一种全身都是宝的植物,怎不人见人爱?难怪,就连象征胜利杰出的花环也要用月桂树的枝条加以编织,恐怕只有真正的“桂”冠方能配得上最高的荣誉吧!

  俗话说“八月桂花香”,虽则有四季桂,一年能开数次花,但农历八月却是桂花最为繁盛、香气最为馥郁的时期,是赏桂的最佳月份,因此农历八月,古称桂月。由此,桂又代表着秋天。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