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是怎样被啃下的
2013年05月27日 00:00:00
本报记者:
5月24日14时,路南街道上张村,骄阳似火。
村民老夏在自家老房子的门口搬东西,工人们正将二楼的窗户卸下来,钢筋、木料等整齐地堆放一边。“新房子可以住人了,老房子拆了造路,听说还要种绿化,家门口的风景好了,我很支持。”
老夏家拆迁只是路南街道上张村永长路拓宽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4月7日开始,路南街道结合“三改一拆”行动,将停滞了几年的永长路拓宽工程提上日程,仅仅70天,这块“硬骨头”就被啃下。
细到什么程度?一只电表
5月15日上午,伴随着“哐、哐、哐”的敲击声,永长路上张村路段的第一间房子的墙体应声倒下。与此同时,路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蔡建军的手机进来一则信息:顺利开拆。舒了一口气,蔡建军赶紧回复路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项晓峰:辛苦了,继续盯住,速度、平稳。
永长路上张村路段是永长路拓宽工程第一期,从上张桥向东延伸大约800米左右,98间房屋,占地面积556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500平方米。
按照规划,这98间老房子在规划道路上,由于村民的新房子当时还没有造好,所以50米宽的永长路仅有20多米宽。
这一拖就是好几年,不少村民在原本老房子的后面加建了违法建筑,如今违法建筑达到112间。
项晓峰是此次上张村拆迁工作组的组长,从4月初接到任务,短短40余天,他带领着组员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
“初时大家都觉得时间短,不大可能完成。当时上张村村班子几次跑到街道办事处,希望延长时间。”项晓峰说,“拖不是办法,有压力才有动力。”
走马上任后,项晓峰和组员们办公室也不待了,早出晚归,进村入户摸底、调查、调解、评估、试算、公示……整个工作程序以倒计时方式安排得十分紧凑。
“要了解村民的看法和真实诉求,评估明细必须要亲自交到拆迁户手中,不经二手,防止散失,及时对照,完了回到单位还要整理一天的工作。”组员们感慨道,“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
对于拆迁有丰富经验的项晓峰而言,他知道,拆迁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的协议签订,房屋的腾空,只要把老百姓的思想做通了,房子就容易拆了。如何做通思想,就是要在规定的程序内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
“因为涉及到补偿问题,所以工作能做多细就多细。我记得第一次评估公示后,一村民说评估公司忘记把他家的电表算进去,我们又派人去实地检查,把遗漏的重新加进去后再次公示。”项晓峰说。
细致的作法+十足的耐心+极强的责任心=一张网,这张网撒向哪里,收获就到哪里,这也是此次拆迁工作一步步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快到何种速度?70天
温州“三改一拆”提出了“3个100”模式,第一个100天签订拆迁协议,第二个100天完成拆迁,第三个100天后续绿化等承接而上。而上张村的拆迁工作可没有3个100天。根据时间安排,上张村的拆迁工作必须在70天内完成,这是硬任务。
4月7日,前期准备工作。
4月8日,班子会议。
4月10日,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现场提问、现场解答。
4月11日至14日,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宣传政策。
4月15日至21日,进行评估。
……
在项晓峰的笔记本上,每一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休息日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
“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村民新房子的电线、水还没有全部到位,我们不停地跟相关部门协商,力求尽早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项晓峰说道。
5月24日,是拆迁第9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房子已经开拆了。“5月15日正式动工,村民和拆迁公司的动作非常迅速,前面的一排房子已经拆得差不多了,主要是后面村民违法搭建的‘附房’,因为与村民新建的房子距离非常近,需要熟练的工人操作,才能避免损坏新房子建筑。”项晓峰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村民私自搭建的违法建筑,有些距离新房子只有一米的距离,几乎连成一体。而这些多建的房子,不少村民是用来租给外来人口,以增加收入。
“不强拆,只助拆”是此次拆迁工作的原则。“我们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在拆迁过程中,力求公开、公平。比如拆迁公司我们就找了好几家,让村民自行和拆迁公司商量价格,而拆迁公司也受到我们监督,以此保证村民的利益。”项晓峰如是说。
拆房子,农村人讲究挑日子,为了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在规定的日期内,项晓峰与村班子领导商量,专门挑了一个好日子。
一系列的工作,赢得了民心,拆迁工作异常顺利。
“6月20日之前,这项拆迁工作应该能够顺利结束。”项晓峰自信地说,“我们只用7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