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这里赚 > 理财资讯 正文

大数据时代 探路银行竞争新格局

2013年07月19日 10:37:56 本报记者: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已被证实为行业领军者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打破数据边界,绘制企业运营全景视图,做出最优的商业决策和发展战略。所有行业都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浪潮,金融业亦无法作壁上观。“移动”起来的金融,赋予了银行更强劲的生命力,积聚中国经济的金砖银壁,共筑中国未来发展坚实的金银盾。

毫无疑问,技术革新为银行瓜分竞争格局赋予了无穷的想象。在此背景下,依靠各自优势,商业银行之间上演了新一轮的客户争夺战。中信银行异军突起,自去年成立全新的网络银行部,提出要实现“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的战略目标后,2013年6月27日,中信银行再度布局,创新推出“异度支付”品牌,包含二维码支付、NFC支付、全网跨行收单等子产品,并宣布与苏宁云商集团、红星美凯龙、三胞集团、北京首商集团、厦门航空、深圳海王集团等众多主流商户签署二维码支付合作协议。

网络银行:这仅仅是开始

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2012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995.8万亿元,截至2012年底,网银注册用户数更是达到5.64亿。5.64亿的注册用户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4.4倍,也是美国总人口的1.7倍;995.8万亿元的规模则相当于中国2012年51.9万亿元GDP的19.1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据《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三年呈增长态势,68%的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部分银行网银替代率甚至超过85%。

对此,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表示,网银仅仅是金融互联网化的一个开始。“传统银行进入到互联网领域,必然要进入到第二环节,即网络业务金融化。从目前整体上看,不论是银行还是企业,网络业务金融化方面的创新发展还都处在一个初期的阶段,未来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都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曹彤形容银行与阿里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为“伙伴式竞争对手”:“参与对手越多,对于这个业态更有好处,在未来发展中也很可能会继续衍生新的合作模式。”

金融盛宴下的融合共赢

对于互联网的出现,有人称之为继蒸汽机和电以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无论这样的评价是否恰当,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工作乃至思维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显现。那么,当传统的银行业务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曹彤认为,关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的结合,可以简单分三个领域,支付、贷款和理财。第一,支付方面,在线上支付、包括在传统银行的线下支付相对饱和情况下,银行的创新将有可能会围绕手机支付和一些新的支付模式来切入,例如中信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第二,贷款方面,网络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将来可能会有十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资金转化为新的网络信贷模式出现。第三,财务管理,理财范畴。尽管目前仍处在摸索阶段,但具备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不难看出,互联网的融入改变了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可以令传统银行对自身客户的服务模式、销售模式,包括产品开发模式,包括资金支付模式等不断地进行创新。同时,银行的业务服务也将呈现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甚至虚拟化的趋势。

互联网与金融:谁主沉浮?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金融也是一个工具。大数据时代,要看的应该是客户更习惯进入哪个平台。而客户更习惯进入哪个平台,决定因素可能是,谁能够提供更多样、更精准、更便宜、更快捷、更让客户喜欢的服务。目前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从各自优势领域出发,从两头切入:第三方支付企业、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介入金融服务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则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乃至电子商务平台,掀起渠道的电子化革命。

尽管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金融机构也应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开展跨界合作,挖掘双方在风险偏好和数据维度上的互补空间,以期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中互补共赢。

正如曹彤所言,“互联网金融是带动社会各种资源参与的模式,并不是银行包打天下的模式,如果走这个模式就违反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