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路桥新闻周刊 正文

走出樊笼复得自然

2013年12月09日 15:45:52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徐诗玥 通讯员 李俊 文/摄

  12月4日清晨,一阵莫名其妙的雨水,使原本折射着阳光的天空变得阴沉。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早晨清爽的空气,还是让人不由地感到身心舒畅。根据手机导航提醒,我和友人兜兜转转约半小时,终于到达升谷寺。

  升谷寺又叫胜果寺,位于路北街道西北端。据《光绪县志》记载,胜果寺建于北宋英宗治平三年,距今已有940多年,约在明末废圮,清末民初重建,谐音讹名为升谷寺。1994年初,升谷寺拆建,在遗址上挖掘出10余件唐宋时的文物,有陶瓷品、两枚唐开元铜钱和一个和尚的随葬品,足见它的历史悠久。

  与大多数庙宇相似,升谷寺的整体外观亦是朱红色廊柱加黄色外墙。相传在其大雄宝殿后壁曾有个洞,洞口不大,里面每日都有金光闪闪的稻谷流出,不论春夏秋冬、晴天雨天,而且不多不少,刚好流出一升谷,于是这寺就叫做升谷寺了。后来,寺内有个和尚嫌每天流出的谷太少,就偷偷拿一根铁棒插进洞口,想把洞捣得大一点,不想反倒把洞捣闭了,从此谷便不再外流。

  神话传说为升谷寺添了一丝趣味性,而它周边宁静祥和的氛围,更具有别样的吸引力。寺前视野开阔,住宅极少,一片绿油油的芥菜生长在农田里,因清晨雨水的灌溉,犹带着水珠的叶片显得愈加鲜艳可爱。寺前原有两颗石笋,其中一颗与后盖的房子融为一体,另一颗则听说被围进了房子里。

  沿着寺庙右侧外墙的山路往里走,就是传说葬有徐偃王的徐山。徐偃王是西周徐国的诸侯,好行仁义,国力强盛,周穆王忌惮并发兵攻之,致其南逃。《嘉定赤城志》载:“徐偃王墓在县(指黄岩县)东南二十五里胜果寺后院山,有土砖台址及石笋尚在。”1990年,在离徐山仅三公里的小人尖山挖掘到66件西周时代的文物,加重了徐偃王或其子孙在路桥证据的份量。

  虽然关于徐偃王究竟逃往何处至今没有定论,但徐山的风景并不因此而逊色分毫。苍翠的竹林,摇曳的雏菊,火红的枫叶,都是山中最美的“精灵”。间或夹杂的鸟鸣声,非但没有打破山间的宁静,反而为大自然增添了活力。山路布满青苔所以有些湿滑,但也因为这些青苔,我的鼻腔得以充盈着青草的香气,直至心扉。

  站在半山腰远眺,此时阳光再次透过云层笼罩城市,温暖和煦。看着山下纵横交错的农田,和生起炊烟的农家,特别想高声呼喊,把体内堆积的压力全部释放。终于明白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修行,寄情于山水之中,仿佛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让我可以暂时忘却下一刻要飞往何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