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路桥新闻周刊 正文

我的健康我做主

——访万康体检中心院长郑蔚

2014年04月09日 15:42:32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李承静

  4月13日上午9时,万康体检中心院长、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脑外科主治医师郑蔚将在区图书馆举行南官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两百七十六——

  记者:首先感谢郑院长带来的这期关于慢性病防治的讲座。“慢性病”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首先请您为我们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是慢性病?

  郑蔚: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它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慢性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往具体地说,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2010年4月,原卫生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康曾经表示,当前中国死亡人口中80%死于慢性病,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就高达75%。这实在是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记者: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担忧: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身体却越来越差;我们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但疾病也越来越顽固。甚至有人认为,慢性病就等同于“富贵病”,郑院长,您是如何看待慢性病的?您认为它的成因都有哪些呢?

  郑蔚:遗传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年龄、性别、遗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不健康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精神压力过大、过量饮酒等等都是慢性病事件的危险因素。除年龄、性别和遗传背景无法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同时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家庭成员相似的遗传背景和共同的生活习惯,使得慢性病的发生常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总和决定一个人是否易于患病,即易患性。这种易患性高到一定的程度(超过阈值)时才会发病。显然,为预防发病,疾病的遗传度越高,就越应该注意控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以防止其易患性达到发病的阈值。那种只讲遗传,忽视可改变危险因素干预的宿命论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记者:了解了慢性病的种类和成因之后,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该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慢性病呢?

  郑蔚:慢性病是众多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儿童时期就已养成,甚至一些慢性病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萌芽,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脂质条纹在青少年中就可以检出,因此预防慢性病越早越好。另外,一些儿童已经患上了儿童慢性病,除肥胖外,高血压、糖尿病在儿童中已不少见。因此,慢性病预防既要早,还要终其一生,等岁数大了再去预防往往“木已成舟”。要想拥有强健的身体、愉快的生活,必须从正确的生活规律、适当的运动量及均衡的饮食着手。要坚持遵守“血液净化、细胞活化、自律神经活化”健康三大原则。而由于生活当中,导致慢性病的原因通常来自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以及吸烟,所以简单来说,我们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只有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把关,防治慢性病才能达到根本性的效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