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生猪养殖小区:力争实现养殖“零排放” |
2008年06月23日 15:39:26 中国路桥新闻网 |
路桥生猪养殖小区,位于新桥镇长洋村,农场面积25亩。现有猪舍总面积3500平方米,存栏生猪3000余头,年出栏生猪可达1万多头。依托这个养殖小区,当地还成立了路桥区生猪产销合作社,拥有会员32名,总存栏生猪过万头。 8月13日,在新桥镇政府农办,一份绿封面的《验收材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份针对“路桥区新桥镇生猪养殖小区排泄物整治”的材料,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通过人工清粪的形式,运入全封闭式粪池中,实施资源化利用。生猪排泄的尿液和冲洗栏舍的污水,通过封闭式雨污分离渠、封闭式排污渠、预处理池、沉淀好氧池、厌氧发酵池和沉淀用肥料池的一系列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和生产用能,产生的沼液用于蔬菜等农作物,实现‘能源生态型’和种养平衡的循环农业生态生产模式,最终实现养殖‘零排放’。” 一个镇里的生态养殖小区 从镇政府出发,到养殖小区只需七八分钟的车程。路边一堵围墙的里面,一排排猪舍就淹没在绿色之中———各种蔬菜、绿草、树木被种植在猪舍的前前后后。寻常养猪场,最头痛的就是一阵接着一阵的臭味,在这里,情况不是这样。 “2005年,我们开始对养殖小区的粪便、粪尿进行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郑青方是当地的养猪大户,也是这个养殖小区的合伙人之一,他名下的存栏生猪就有1200多头。郑青方告诉记者,为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污染治理的目标,该小区目前已建有沼气池160立方米、化粪池120立方米、预处理池30立方米、好氧生物过滤池160立方米、中间水池20立方米、二次生物过滤池10立方米,各类封闭式排污沟500米。 于去年完工的养殖小区,按照减量化的原则设计了猪场及工业流程。一是采用自动饮水器,减少饲料、水等资源的浪费;二是实行干清粪,及时将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干猪粪收集后直接运入储粪池中集中发酵,干粪收集率达到95%以上;三是采用雨污分离,封闭式排污,实现污水多层次利用,最终实现“零污染”。在最后出口,记者看到,经过两道过滤之后,从该养殖小区流出的水是清澈的,而且无异味。 养猪还能“养”出沼气来 “啪———”郑青方打开自家厨房里的一个灶,一团火焰立刻从灶头里喷出。“这火还真大!”记者留意到,这个灶与一般的煤气灶也没什么不一样,有一根管子从屋外接进来。“这就是利用沼气的灶台。”郑青方介绍,光这个养殖小区产生的沼气,就足够他们几家养殖户用了。 生猪的尿液和产生的其他污水,汇流至封闭式排污渠,流向预处理池,经过适当处理后流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这便产生了沼气。这些沼气存放于储气罐中,用于提供生产和生活用能;产生的沼肥,则排入沉淀用肥池,为周边约100余亩蔬菜等农作物提供绿色有机肥。“这里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汇入储气罐后,要再经过脱水、脱硫处理后,才集中供气给我们自己使用。”郑青方介绍,整个沼气设备投资45万元,于去年8月建成。 在养殖小区的一个小土包上,一个大铁罐立在中间,周边是几个沼气池。这就是提供沼气的设备———一个25立方米的储气罐和一间20立方米的沼气管理用房,以及约400米输气管道。据介绍,铁罐会随着沼气的盈亏情况,上浮或下降。当天记者看到,大大的铁罐正高高地立在支架上,郑青方告诉记者,此时的沼气很是充沛,他们几户用来烧烧饭绰绰有余。 建立产销合作社前景更广 在郑青方看来,生猪养殖小区,是建立生猪产销合作社的最好载体。 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主体,也是畜禽养殖小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最有效载体。近年来,全市通过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的调动,积极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现代畜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较雄厚、有现代管理意识和较高科技水平的专业合作社,担负整个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使产、加、销诸环节,农户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衔接,有效地促进了畜禽品种的改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路桥区生猪产销合作社的理事长,郑青方带领的社员已有30多名,存栏生猪达到万头规模。目前,路桥区生猪产销合作社以合作社经营为主体,通过小区建设带动社员规范生产。郑青方说:“以小区作为繁育、生产基地,统一生猪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生产销售,是依托养殖小区建立合作社的最大优点。” |
来源: 中国路桥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项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