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寻根之旅 > 台州老话总 正文
台州老话(二十九)
2010年11月26日 09:51:34     中国路桥新闻网

外望进万人无敌,里望出一文不值----这句老话讲表里不一,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相传在明太祖时,杭州地方有个善于藏柑子的人,他藏放的柑过一年不烂。百姓们把柑买去当祭品,样子蛮好看,可是剖开,里面果实却如破棉絮一样。买柑的人去责问卖柑者:你卖的柑为什么外面看这样好看,里面却一文不值?你是在欺骗我。卖柑的讲:我卖柑许多年了,一向都是我售之,人买之,未闻有言。如果讲我欺骗,这世上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我卖的柑是你看中买去的,有什么欺骗呢?买柑的人摇头讲:外望进的确漂亮,里望出实在是不值一钿。我们的前人们根据这故事,结合世上有好望呒处吃的事物,造下老话叫做“外望进万人无敌,里望出一文不值”。揭露那些伪装不实的事和物。

讲起惊显显,捉起呒几点----这句老话是指世上有一种人办事“雷声大,雨点小”,往往只闻响雷,不见雨点;或是话讲得多,吃得少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吹牛的时候连天都能补,但到紧要关头,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讲起惊显显,捉起呒几点。这捉起呒几点是指过去“押牌九”,即押三十二张他做庄,其它押户都只有二点、三点。他是“地牌”上手,他得意忘形地讲:全部统吃。但捉来的配张却捉到一张“角九”,成了“地九一”连,起码的二点都不能吃进,却要赔钱。到这时候,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只有唉声叹气地赔了钱。我们台州的老辈们把这种情景讲成“捉起呒几点”,是对他刚才得意忘形情态的一种讽刺。因为社会上“讲起惊显显”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前辈们编下二句老话,叫做“讲起惊显显,捉起呒几点”,是对“吹牛皮”的人的一种嘲笑。

团长死太太,人情隘加隘----这句老话是指过去旧官场上的一种势利情景。解放前国民党军队里的团长兼管地方治安,权力很大。当年驻防在椒江的一位杨团长骑马出巡,看到年轻妇女在自家门口拔出奶头给婴孩喂奶,他就用马鞭抽打你,讲是“有伤风化”。由于当时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力大。所以团长的太太死了拍马屁的人很多,丧礼人情如水一样涌进来,叫做“人情隘加隘”。送人情的人认为团长还会升官,送人情以求他保护。相反之,如果团长死了,他的太太就很冷落,不会有人送人情去巴结她。因为人们明白,这太太没有能力再保护他们了。这太太日后的生活问题都无法保障。这就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台州的老辈们也为这样的情况编下老话,连起来叫做“团长死太太,人情隘加隘。太太死团长,饭都呒得哽”。

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这句老话是指世上有一种人立场不坚定,他是倒爸头就讲爸好倒娘头就讲娘好。是个滑头鬼。他见风使舵,脚踏两船,自认为得计。他是没有主见的人,好象墙头草,这边风吹来,它倒向那边,那边风吹来,他倒向这边。这种人主要是浅薄,没有主见。所以前人把他和竹笋类在一起。有一副对联讲:“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脸皮厚腹内空”。头重脚轻,原因是根底太浅;嘴尖是指专讲别人,脸皮厚是因为腹内空,没有学识。我们台州人有一股硬气,看到风吹两边倒的人心中就有气,所以把这种人比喻“墙头草”。这句老话就是由此形成。

吃一半,烂一半,还赚一半----这句老话是指过去卖水果利润高而讲的。但过去卖水果是肩挑贸易的小本生意,也没有这样“毫头”。相传过去有个读书人,他同几个出远门做生意的人讲,想跟他们出去消遣消遣。朋友送给他几两银子,讲明随船而去,饭食一切都由朋友招待。这读书人觉得这样太对不起朋友,他就用朋友送他的银子买了六七担“洞庭红”,即我们这里的红桔,带在船上。商船出海后,读书人不时将红桔拿出送水手和朋友们吃,讲是给你们解渴。那晓得船在海里遇风暴,无目标地漂流,他带的桔子经海水拍打,烂掉无数。读书人把烂的丢了,并叫船工们拼命吃,这真是吃一半,烂一半。以后船漂到海外一个小国家,朋友们带货去卖,留他管船。他在码头将未烂的桔子集中起来,还有二担多。码头上的外国人没见过红桔,见果子红艳艳,读书人自己吃起来满口生津。外国人问读书人怎么卖?读书人做一手势,讲二个铜板一斤。外国人认为是二个银币一个,都争着买。越来越多的人买桔,一刻就卖完。读书人很高兴,认为不亏本了。但朋友们回来讲他所得的不是铜板,是银质硬币。这样他赚一半多钱。朋友讲:“你吃一半,烂一半,还赚一半”。很不错。这句老话就由此形成。以后对卖水果的都这样言说。

日里走四方,夜里补裤档----这句老话是指过去有一种懒婆娘,她做生活是嬉剩了再做,日里家里是坐不住四处赶人家。连自己的衣衫也碎了不缝补,往往闹笑话。相传有个懒婆娘一日同她的小叔出门有事,到中午时叔嫂两人进一小面馆吃面,小叔在吃面的时候发现小铺里许多人客目光都投向嫂嫂的胯下,他心里奇怪,人客们到底在看什么。他仔细一看原来他嫂嫂的裤档破了。小叔非常着急,他又不能直接对嫂嫂讲:你裤档破了。这样是不礼貌,因此他婉转地对嫂讲:嫂嫂你面前……。意思是想嫂嫂注意,但他嫂嫂还不晓得自己裤档破了,听她小叔讲“面前”,她误听为“面钱”,随即讲:面钱我来付,叔叔更着急,再补一句,嫂嫂你自己面前,意思想嫂嫂注意自己面前发现裤破,但嫂嫂却应:不光我自己面钱,你的也由我付。小叔不得已指向下面讲面前不是面钱,嫂嫂到这时才知是裤档破了,她付了面钱,捏着裤档狼狈回家,回到家里已是夜里,她脱下裤子钻进被窝才动手补裤档,我们的老前辈们把这号人讲作是“日里走四方,夜里补裤档”。

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老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扶持不起的人常讲的话。意思是“教曲勿会唱”,阿斗是三国时刘备的儿子,是蜀国的后主,他亡国后被司马昭掳去作了俘虏。一日,司马昭问他你想念蜀国吗?阿斗讲:在这里快乐,不想蜀国。他的旧臣欲正对他讲:下次司马昭再问你,你应该讲:我先人坟墓都在陇蜀,我没有一天不想回蜀的,讲后你把眼闭起来装出悲的样子,这样或许能回国。后来司马昭果然再问,阿斗照欲正教他的办法再做,讲后闭上眼。司马昭看到这情况就讲:这怎么好象欲正讲的话语,不象你的意思。阿斗这时睁开眼讲:你猜对了,这正是他教我的。阿斗“乐不思蜀”宁愿做俘虏,不想复国,是一个扶不起的人,所以我们的前人把扶不起的人叫“阿斗”这句老话全国都在流传。

初一、十五要吃素,中秋改作十六过----中秋日是八月十五,可是我们台州许多地方却吃八月十六以庆中秋,原因是临海城里的状元秦鸣雷他是幼失父母,过继给伯父家作嗣子,由他的伯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待他如亲儿,后来秦鸣雷做了大官,他不忘伯母大德,十分尽孝道,可是他伯母是信佛的,初一、十五是戒荤吃素的,元宵节,中秋节都是十五,伯母不能吃荤食,秦鸣雷不忍让她佳节空度,所以他将元宵改作十四,中秋改为十六,二个节日一个早一天,一个迟一天,用意就是尽孝道,但就是这样一改以后,台州人无数学着这样做,日子一长形成了风俗。我们台州老辈们根据这习俗,编下老话讲“初一十五要吃素,中秋改作十六过”。

门前插旗杆,中堂挂度匾----这句老话是讽刺买功名人家的。科举年代大凡中举人后,门前可以插旗杆,中堂可以挂度匾。但靠钱财买功名的,虽得了功名但读书人照样管不起他。相传有一个财主雇人家代考,居然得中举人,他为了显耀,在门前插起旗杆,中堂挂起度匾,但有读书人却在他门口题下对联:“此地无书声何来牌匾方方”?“只因有铜臭,所以旗杆插插”。意思是功名是靠真才实学得取的,这里根本没有读书的声音,哪里得来这牌匾无数?只因他有铜钱,所以买来功名,也旗杆插插。插旗杆人家不服气,出来和题对联人评理。题对联人讲:这旗杆颜色鲜红,你可知它肚里是什么货色?讲罢他用刀削去诈旗杆上一块皮讲:削去红皮,露出真身白木。意思是外表虽好看,但肚里却是没货色,是“白木”买功名人家无话可对,因为他的功名是买来的,讲不响,所以只好让别人议论。就这样这二句老话形成讽刺那些名不符实之人。

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种田----这句老话是古人的教子良方。一等人就是高尚的人,要想做一等人,就应该懂得为国做忠臣,居家为孝子。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要先选忠,所以老话又讲“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算为忠”。既能为忠臣,又能作孝子那是最好的事。二件事读书种田是讲未取得功名之前,在家里第一要读书,学无止境,只有悟通书理你才能懂得礼、仪、廉、耻,你才能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甚至不敢做。种田能了解劳动的艰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时种田也是磨练人意志的好生活,能劳其筋骨,所以我们的前人总结经验编出二句老话叫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种田”。

来源: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