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寻根之旅 > 台州老话总 正文
台州老话(二十八)
2010年11月26日 09:51:53     中国路桥新闻网

自古红颜多薄命,赖孵鸡姆有福气----红颜是指漂亮的女子。历史上有西施、昭君、貂婵、杨贵妃,她们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过去民间漂亮的女子,她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因为社会上有许多流氓地痞恶棍要抢亲、强占。许多漂亮女子经不起恶势力的迫害而自尽。她们大多是年纪轻轻的,真是“红颜薄命”。“赖孵鸡姆”是指相貌平平和丑陋一点的女子,相对之下,她们比较安全,因为社会上的恶势力看不上她们。她们没有压力,思想单纯,变得身体都比较好。结婚后,相夫教子,一转眼便子孙满堂,而且大多能善终。我们的前人目睹这些情况后,留下“自古红颜多薄命,赖孵鸡姆有福气”的老话,话语中含有对红颜的婉惜。

前弓后箭,勿犁田,望望阿好倩----这句老话是指牛落牛场的情景。春耕前,过去农民都结伴去牛场租牛或买牛。农民们手执“牛梢”,以抽打之势试耕牛的表现。有些懒牛,梢未打下来,它身子往后退,而且屎尿嗒嗒滴。这种牛没人要,因为民间有老话讲“恶妇多眼泪,懒牛屎屙多”。如果农民们牛梢抽下时,发现被试的牛前脚弓起,后脚笔直,样子往前走的,农民就租下或买去。因为他们看出这头牛能做活,不后退。农民讲:“前弓后箭,勿田,望望阿好倩”。铜钿化了,租谷解奥,我们也情愿。这也是生产和生活的经验。这句老话由农民口中传下来,种田人都知道。

休望做贼人哽,要望做贼人打----这句老话是讲过去做贼的人一被抓住,就少不了有一顿毒打。因为过去衙门少,送县里不便,民众以打几下解恨。但做贼的也有解法,他们身上藏有“贼裤带”一类的伤药。当人们放了他时,他急忙把贼裤带咬下,用自己的尿过下去,这样能止痛化瘀。贼偷得钱财后就要大吃大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作危险生意,吃是必要的。民间有老话:“贼吃度贫”。度贫即讨饭的人,他们很喜欢,他们的和贼的吃一样重要。做贼是可耻的,我们的前人往往会教育儿孙:“休望做贼人哽,要望做贼人打”。这打不但是皮肉受苦,而且打走了尊严。人们要儿孙们学好,不走斜路,经常会这样讲。因此变成老话留传下来。

麻痢骨扮观音,越扮越象偷鸡形----这句老话是提示人们做事不可自不量力,要考虑自己能不能胜任。观音大士宝相庄严,是很清秀的菩萨。过去迎会时,地方上必定挑秀气的女孩扮之;有的地方女孩漂亮的挑不起,改用秀气的小男孩扮之。这种景况当时比较流行。明朝正德年间,杭州的周文宾小孩时就扮过观音,他男扮女装很象,所以发生他扮乡下姑娘被王老虎抢去的事情。

麻痢骨是大麻子,她也想扮观音出出风头,这完全是自不量力。脸上麻点用胭脂涂平,但这副骨格怎么改得了?她扮起来,人们越看越觉得不象,因此人们皱眉,她自己更觉得别人嫌她。她为了使别人看得过眼,还特地装模做样,翘起莲花手指,想达到效果,哪里晓得越扮越象一个偷鸡贼。因此人们总结效果,讲是“麻痢骨扮观音,越扮越象偷鸡形”。这句话就如此留下来,以后变成了老话。

三早抵一工,一早犯共工----这句老话是讲过份的慌忙,不但做事没效果,反而变坏了。相传过去有一对农村夫妇,他们常听人讲“三早抵一工”。就是讲起三个早去做事,能抵一日的工作量。老婆三更天就叫丈夫去车水,自己起床去磨粉。男的扛水车去河边按好,紧张工作,他老婆在家里卖力磨粉。天慢慢亮了,车水的老公蓦地发现隔壁丘的田水满起来,自己家的田水一点都没有。原来他过份慌张,进水的“田缺头”捞错了,所以把水车倒别人的田里去了。他急忙从水车上跳下,准备重来。哪晓不小心,连人带车头倒入水中,弄得衣衫全湿了,急忙奔回家去换衣服。她老婆一见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丈夫讲“三早抵一工,一早犯共工”---差点冒犯共工氏淹死了。老婆骂道:正是一早犯共工!你看我米三斗都磨成粉了,真没用!丈夫一看,老婆由于太慌,石磨下面没有垫上团箕,白粉都洒在地上了,就讲:你也不是“三早抵一工,一早犯共工吗”?老婆也无言可答。这句话传传就变成老话,意思是太慌没有用。

杭州人讲穿着,绍兴人喜欢喝----这句老话反映各地人的喜好不同。杭州临近嘉兴、湖州,过去那里养蚕的很多。所以杭州丝绸织品特别多。南宋时,赵构在杭州建都,在朝伴君的京官很多,他们喜欢穿着华丽,使杭州人都跟着讲穿着。他们宁可吃差点,穿着要讲究。加上杭州绸缎多,因此大多数人都讲究穿着。绍兴河道多,撑乌蓬船的特别多。船老大都喜欢喝几口,所以小酒店遍布,茴香豆下酒,形成普遍的风气。随着酒的销量大,绍兴酒厂也很多,产后了“古越龙山”、“会稽山”、“状元红”、“女儿红”、“陈酿”、“绍兴老酒桂花香”等等酒的品种。绍兴人对衣着不大追求,他们毡帽粗衣习以为常,就是喜欢喝几杯。我们的前人们了解杭州人和绍兴人的生活习惯,把他们的生活归纳起二句话,叫做“杭州人讲穿着,绍兴喜欢喝”。这句话也变成老话流传了几百年,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老话是反映科举制度前,功名由地方官保荐时的一种现象。汉初时皇帝下诏叫地方官举贤良、方正,让品行好的人出来做官。这给地方官一个敛财的好机会,他们把不知书的人举作“秀才”,把对父母不孝敬的人察为“孝廉”。主要是收了这些人的银子,胡乱举察他们上去。造成真有学问的举不成秀才,真正有孝心的人察不成孝廉。因此社会上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怪现象。到光武帝刘秀时,秀才不能称作秀才,因为皇帝名秀,秀才改名叫才,是避开皇帝的名讳。到隋朝时开始科举考试,不再举荐,这制度一直延到晚清时废除,实行了一千多年。上述老话揭露了当时的举察制度的阴暗面。

麦烧麦烧缝,米烧米烧缝,元烧断丝缝----这句老话是过去修船匠们所讲的行话。过去船只都是木头做的,它以船板一块一块拼起来,船钉连扎住,中间的缝头全靠“桐油灰”笃进去,硬了以后,坚如船板,这样才能落水行驶。塞船缝的“桐油灰”是用桐油麻筋细蜊灰捣起,质量好和差相差很大。修船老司挥斧削木,生活吃力,他们希望船主能招待好一点,往往在作业时念着:“麦烧麦烧缝,米烧米烧缝,元烧断丝缝”。意思是你给我吃麦烧,我给你做麦烧的船缝,你给我吃米烧,我给你做米烧的船缝;你给我吃最好的元烧,我给你做“断丝”缝,就是一点都不渗水的缝头。其中含有是“一分钱财一分货”的意思。船主也深晓修船匠的心里。他们化大钱修船,当然要求质量第一,所以在招待上都用好的酒招待,要做到“断丝缝”。这句老话农村流传很广。

一个好一个,癞头抵元帅----这里所指的癞头就是明太祖癞头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年青时是癞头,他放牛,讨过饭,做过和尚,但未发迹时做下的诗却口气很大,他曾作诗:“天为纬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踏山河社稷穿”。诗意是做皇帝的口气。后来他投到郭子兴的义军里,经常和主帅在军事见解上发生争执,被关禁闭。郭子兴有外甥女马氏,同情朱元璋,常去厨房偷来滚烫的糯米饼藏胸前,送给朱元璋吃。次数多了,马氏“两乳为之糜”,烫烂了。以后朱元璋封她作皇后,即“大脚马皇后”。朱元璋在一次战斗中临时指挥,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汤和一个比一个勇猛。朱元璋指挥半点不乱,打得敌军望风而窜。敌阵里讲:他们是一个好一个,这癞头可抵元帅。赶快逃!这二句话以后传到民间,民间聪明的癞头也是有的,人们延伸了原话的意思,变成老话流传颇广。

一重麻布遮重风,三重麻布过寒冬----这句老话是反映过去穷寒士缺少衣衫过冬时的狼狈形象。古时的穷人除饿死之外,还有很多过冬时冻死,所以唐诗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描写。北宋时有文人吕蒙正,他夜宿破窑,日求僧食。平日里他穿的是麻布衣裳,春夏二季倒也无妨,但入秋后天气转凉,一重麻布衣衫使他冻得发抖。地方上好心的人又送他一件麻布衣,他穿上后觉得好多了,不再发抖。他请教老年人:为什么露眼的麻布衣裳一件和两件就不一样?老者讲:麻布衣衫的露眼内外是对不起的,外罩的一件刚好遮住寒风的袭击,这叫一重麻布遮重风,到寒冬时你只要再穿一重麻布衣,就可以过冬了。吕蒙正谢人指教,过冬时再求得一件麻布衣过了寒冬。他以后做了宰相,在《破窑赋》中写道:吾昔日困于洛阳,日食僧舍,夜宿破窑,三餐不能充其饥,四季不能遮其体,人道我贱也,非贱也……。我们的前人在故事中知道三重麻布能过寒冬的道理,所以留下上述的二句老话。

来源: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