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寻根之旅 > 台州老话总 正文
台州老话(二十四)
2010年11月26日 09:53:42     中国路桥新闻网

墨鱼笑鲑诂,勿晓得自己窟臀乌勿乌----墨鱼同鲑诂肚里都有乌。墨鱼又叫“乌贼”,它的乌比鲑诂多,而且更黑。通常有人讲:尔的良心象“墨鱼乌”样,阿是比喻黑。墨鱼和鲑诂碰到其它鱼类追袭的时候,它屁股后面会放出“乌”,如烟幕弹一样,使对方看不清自己,然后逃得性命。墨鱼看不到自己放出的乌,只看见鲑诂放出的乌,就笑鲑诂肮脏,而不晓得自己比它还肮脏得多。我们人类中有些人,他自己错误缺点很多,却看不到。而别人有什么过错,他好象探照灯一样,看得清清爽爽,并且大加数落,横加指责。为此人们编出这句老话:“墨鱼笑鲑诂,勿晓得自己窟臀乌勿乌”。

老二老二,别出道地。一手挈蒲鞋,一手抹眼泪----过去民间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人家,通常是招女婿“入赘”。现在人讲是“倒插门”,过去讲“进舍夫”。

在宗族统治年代,“进舍夫”的地位比娶媳妇进门的人低,他没有什么保障。你如果不听话,族中人可以商量把你赶出去。尤其死了丈夫的寡妇,她有儿子而无力抚养,就招一个男人进门作丈夫,理由是“招夫养子”。这个招夫的处境比姑娘招女婿的更难。有的甚至写过“字迹”,如果男女讲不来,随便可以叫男方回去。“招夫养子”的进舍夫,有的在女方家好多年,女方的儿子大起来或出现什么矛盾,照样把他赶出门。这样的情况很凄惨,人们编下这老话:“老二老二,别出道地。一手挈蒲鞋,一手抹眼泪”。老二是指第二手老公,出门时没有财产,只是“一手挈蒲鞋,一手抹眼泪”。现在倒插门的女婿很多,他们的地位和娶媳妇进门的男人一样受国家法律保护。二种情况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丫头囡作不得主,棕榈树做不得柱----过去大户人家的度老婆称“正桩”,小老婆是“边杈”,丫头囡是服侍人的,是下等。如果有人有什么事想丫头囡帮忙,求他作主,这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等级森严,她没有这个权力。棕榈树非常嫩,过去做谜称它:“高高山头一株老芥菜,越剥越老开”。意思是棕榈树老了后有点硬度,但它还是做不得柱梁,只能构建猪舍等派上用处,它始终不是大料。这句老话告诉人们:办事要寻做得了主的,砌屋做梁柱要找上好的木头,一定要找主顾,不然你徒劳一场。

待娘爸好有福,待长年好有谷----这句老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待娘爸好。这是一面镜子。你的子女会受到教育,他们也能象你一样孝顺父母,到最后受益的是你自己。如果你待娘爸不好,你的子女也学你一样,你晚年就没有好福气了。长年就是长工,他是帮你种田的,你能待他好,他必卖力耕种,细心耕耘,田稻收成时,他必认真收割,不会给你造成损耗浪费。这样,你收来的稻谷必比他人多,这叫待人也是待己。长年就是现在讲的打工者。聪明的老板待打工者好,过年回家能给他买车票,给点温暖,他必记住你的好处,明年早早回来给你做生活。古话讲“良心都是肉做的”,他会回来报答你的,最后受益的还是你。

千杠万杠,不如轿里一杠----古人对择婿、娶媳也很有一套经验。朱伯庐先生在他的“治家格言”中有言:“择婿当乘龙,毋索厚聘;娶媳求淑女,不计厚奁”。意思是选挑女婿,首先要挑这个人,不能索取重的聘金。娶媳妇也注重媳妇的德性,不能计较她的轿后嫁妆多少。过去新媳妇出嫁坐轿,她的嫁妆奁夹成一杠一杠,由人抬着。官宦人家还讲求“十里红妆”,真所谓是千杠万杠。但是聪明人注重轿里一杠---但求人好。由此在我们台州形成一句老话,叫做“千杠万杠,不如轿里一杠”。

廿四掸蓬壅,廿五送长工----为欢度春节,家家打扫卫生掸蓬壅,除灰尘。腊月廿四相传是灶王菩萨上天奏事的日脚。廿五日长工们算清工钿回家。教书的私塾先生也属长工之列。有一个教书先生讲行李担不动,主人家叫一个长工为他担。这一日天下着濛濛细雨,先生对长工呼三吆四,好象他是高人一等。长工讲:先生,我和你都是打工的,身价相同,勿要把我当下等人。先生讲:我能做诗做对,你能吗?长工讲我能,请出题。先生讲就做眼前即景,讲讲你挑担送我的事。长工略加思索,念诗道:“山前山后雨濛濛,长工挑担送长工。酒席筵前分上下,一年工价一般同。”先生听后,觉得他讲的有道理:我和他一年工价相同,不是长工是什么呢?就接着讲:你今日是送长工?长工讲:我诗里讲长工挑担送长工。二人大笑讲:都是长工,都是长工。以后形成这一句老话:“廿四掸蓬壅,廿五送长工”。

小人想过年,老人算寿元----“爆竹三二声人间改岁,梅花四五点天下回春”。过年对小孩童来讲是大喜事。他们天真烂漫,一点都没有什么心事。他们过年有压岁钱,有零食糖果吃,可以打炮杖、玩耍。所以他们很希望春节早日到来,他们是想过年。对于老年人则另有一种想法,他们在算“寿元”。今年六十二岁,他在考虑明年六十三,俗话讲:“六十三,鲤鱼跃过滩”。能否越过呢?七十六岁的老人在想:明年是七十七。俗话讲,七十七,阎王叫“吃七”。能否躲过呢?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寿元,经常讲:“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朝穿不穿”。一小一老的想法和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台州形成这句老话,叫做“小人想过年,老人算寿元”。

团箕米背,糠筛米筛成双对----团箕和米背是形貌差不多的竹制品,团箕做工粗糙,米背做工细致。糠筛和米筛是农户人家筛糠和筛米的工具。每到大年三十夜,主人家都会把团箕和米背在一起,糠筛和米筛也合放在一起,意思是除夕夜家人团团圆圆,家生什物也要成双作对。三十夜在外地做事的人都要赶回家里住宿,庆祝阖家团聚。过去穷户人家有带童养媳的,也会在除夕夜让儿子和媳妇铺,这叫做:“廿九夜和,併併组窠”。也不需要办酒,因为穷,省点铜钿也好,三十夜要求是团圆。由此产生“团箕米背,糠筛米筛成双对”的讲法。

乐华勿乐华,大年初一著蒲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日,过去家家饮“屠苏酒”,喜气洋洋。垃圾不乱丢,污水不能乱倒。邻居见面拱手道贺,讲的都是吉利话。这一日是很乐华的日子。但也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有一户人家在三十夜死了老人,他的儿子大年初一只好穿孝服、著蒲鞋,一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门前红联复上白联,上写:“天下皆春色,吾家独素风”。街坊邻居出于同情,对穿蒲鞋的孝子讲:你是乐华不乐华,大年初一著蒲鞋。这是同情,不是嘲笑,从此这句话传开,变成了老话。

初一糕,初二糕,初三落路桥,初四应打光----年糕是劳动者非常喜欢的食物。过去由于粮食缺少,农民家中做的“过年糕”很有限,一般都是用菜汤糕,节省着吃。一家财主用菜头汤糕给长工吃,因为菜头多糕少,长工们气不过,对财主讲故事:讲一个卖菜头客,带一个儿子阿高去卖菜头,途中船沉了。卖菜头客为救儿子,拼力打捞,但见菜头浮泡泡,不见阿高心肝肉。长工们用阿高这名字讲财主烧的糕,只见菜头而不见糕。由此可见长工们对糕的喜欢。但过年做的糕太少,仅能吃过初三就没有了,因此造出一句老话:“初一糕,初二糕,初三落路桥,初四应打光”。也有人讲:“初四到葭芷,吃奥凑凑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糕长年能吃到,有的甚至吃厌了,不想吃。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

来源: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