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寻根之旅 > 台州老话总 正文
台州老话(十四)
2010年11月26日 09:57:03     中国路桥新闻网

供供冷,自好哽----这句老话是讲做“月节”供祖公,人们认为没有什么浪费,反正是供供冷,祖公不会将供的东西带走,仍旧是自己吃。过去做月节,由于家里穷,供品淡薄,只八碗菜加一碗点心,可用顺口溜描述:泡膏头碗菜,笋干煮豆面,鱼呒油,虾华泅,小蜻是宝贝,芋头带毛七八个,猪肉烧大蒜,豆芽满满盖,人客头圈旋,箸都伸勿开。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许多人家做月节都放到菜馆大酒店里,再不是供供冷,自好哽,而是“滚挺烫,化钞票”。

家无梧桐树,怎能引得凤凰来----这句老话是过去人们一种自卑的讲法。据说凤凰是栖宿在梧桐树上的,其他的树木不肯栖,古人有:“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的讲法。意思是凤凰飞了千里,也要寻着梧桐树而栖宿;高明的有识之士要寻到真人主才肯依附。这真的叫做“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有些人自己家穷,希望能有大官大府家的千金小姐,嫁给自己的儿子作媳妇。但过去是讲求“门当户对”的,是办不到的事,所以人们总结经验讲:“家无梧桐树,怎能引得凤凰来”。等你的儿子做了大官,待家中有了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人摸高头水摸底----这句老话是讲做人都是往上做的,只有水是往低处流的。英雄不论出身低,“将相原无种,男儿当自强”,意思是宰相、大将,不是生下来就是的,是靠男儿努力得来的。有一首古诗讲“箫何刀笔吏,樊哙市井徒。一朝时运转,万古把名留”。他们所讲的意思是:箫何当年是沛县的一个师爷,樊哙是杀狗的屠户,他两人出身并不高贵,但以后跟刘邦打天下,时运一转,他们就万古留名了。我们近代也有从奴隶到将军的,也有从和尚到将军的。这都没有关系,主要是自己奋发图强。我们的前人总结这些事实,留下一句老话叫做“人摸高头水摸底”。

富易妻,贵易交,人的心思摸不牢----这句老话是讲人富贵以后对老婆、朋友一种新的认识和看法。易就是换的意思。相传唐高宗李治为了立武则天为皇后,要废掉原来的皇后王娘娘,遭到了托孤大臣禇遂良的反对。禇讲:先帝临终将万岁和娘娘托付于臣,嘱曰:佳儿佳妇托付卿家,如无大错,不能废黜。今先帝言犹在耳,微臣怎敢忘心?高宗讲:民间田舍郞丰收之年多收几石稻麦,尚思易妇,何况于朕!他不听禇遂良的劝谏,贬禇为崖州太守,立武则天为皇后,废了王娘娘。高宗所讲的农夫富了以后也会换妻,这种事历朝多得很,这叫“富易妻”。另外秦朝末年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又引发了另一则故事。

陈胜年轻时给人做长工,受尽苦难,一日对伙计们讲:咱们以后“苟富贵,毋相忘”。意思是富贵了,不能忘记老朋友。大伙们笑道: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来的富贵?陈胜叹气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以后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起义”,被拥戴为王,国号“张楚”。他原先的一班伙伴都来投奔他,并且无拘束地背后讲陈胜过去一些坏话。陈胜觉得这些人素质太低,现在他们的身份与自己不相配,不能再与他们交情,遂借故将他们赶走,这叫“贵易交”。我们的前人根据这些史实和故事,认为人的心思最难摸测,所以总结出“富易妻,贵易交,人的心思摸不牢”这二句老话。

姐的姻缘妹的福----这句老话是指“姐妹易嫁”。过去有个员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貌美,二女儿面貌平常。员外将大女儿许配给原来给他家放牛,以后读书姓毛的书生。到了迎娶之日,大女儿不肯上花轿,原因是书生过去放过牛,名声不好听,她要嫁给官家子。妹妹讲:现花轿已临门,你不能给父亲为难。姐姐讲:要嫁你去嫁他,我不愿为“牵牛妇”。妹妹讲:当初父亲许的是你,如果许的是我,我当然去。最后他父亲无法,就求次女上轿易嫁。洞房时,毛生发现新娘不是大小姐,细问原因。二小姐讲出姐姐不肯嫁,是父亲叫他易嫁的。毛生觉得二小姐虽貌不比大小姐,但她心地好,能替父亲解难,就接受了她。以后毛生求得功名,带着妻子在外在作官。大小姐以后嫁给官家子,但没三年,这官家子吃、喝、玩、乐,把祖业一荡无存而死去。大小姐出家当了尼姑,他父亲也活活气死。

廿年后,毛生官居宰相,回乡探亲。他的夫人已得悉姐姐做了尼姑,生活清贫,就叫人送二匹绸绫、内卷二十两金条给姐姐。岂晓尼姑对送绸绫的人讲:我们出家人不穿绸绫,希望我妹妹调几匹白布给我。送绸绫的回禀夫人,讲明原因。恰好宰相也在场。搬绸绫时落出二条金条。夫人把前事讲与宰相听,宰相大笑道:她二十两黄金都无福接受,哪有福气做宰相夫人?!就叫人改送白布。以后大小姐问起调布细节,送布人讲出宰相讲你无福做宰相夫人的话语。大小姐觉得这是“姐的姻缘妹的福”,羞恨上吊身亡。在我们台州过去,姐姐讲定的亲事,由妹妹代嫁的事也曾有过,所以留下这句老话。

吃尔酒,发尔酒疯----这句老话是指责有一种人受人的恩惠,背地里却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相传公元6925月,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那年天下大旱,朝廷下诏禁止天下屠杀牲口及捕捞鱼虾。为此,王公大臣宴请都是用素食,无荤腥。朝中有个叫张德的,官为左拾遗。他儿子出生三天时,同僚们纷纷来祝贺。张德觉得全是素食,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便偷偷派人杀了一只羊,做了一些带肉的菜,并包了一些羊肉包子给大家吃。亲朋好友、同僚们都好久没有吃到腥味,今见席上有肉,便来了兴致,把酒临风,压指猜拳,好不热闹。三个时辰过去了,大家酒足饭饱,各自回家。不料同僚中有个叫杜肃的,官拜“补阙”。他见席上有肉,认为张德违犯皇帝诏旨,顿生恶意。他在临散席时悄悄将二个肉包子揣在怀中,去武则天那里告黑状。

第二天早朝,武则天处理毕政事,突对张德讲,听说你生了个儿子,朕表示祝贺,但你席上的肉是哪里来的?张德谢罪讲:为臣不敢,因为这是违诏,杀生要犯死罪的。武则天微笑讲:你说不敢,这是什么?她叫人将杜肃写的状纸和两个肉包子递给张德看。张德叩头点地,讲臣下该死。此时杜肃正幸灾乐祸,等得奖封。但皇帝讲:本要治罪与你,念你忠心耿耿又是初犯,这次免了。但以后请客,要选择好的客人,别再请那些“吃尔酒又告尔状”的人。弄得杜肃无地自容。我们的前人把这样的事讲成“吃尔酒,又发尔酒疯”,这是对一种小人的指责。

在生勿孝敬,死后争牢命----“争牢命”是有声音呒眼泪的一种假哭。哭是有声音又有眼泪的。有眼泪小声音的叫泣,台州曾有俗话讲“假哭呒眼泪,石板老爷逃勿忌”。

相传我们台州过去有个老倌,妻子死后,他一人生活。他有二个儿子都自管自,平时对父亲生活不照顾。二个媳妇都是巧言令色之人,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有一日,老倌到大儿子家中,正值大媳妇在烧猪肚脏。老倌想吃,但大媳妇推说肚脏还没有嫩,不肯给他吃。老倌又到二儿子家中,二儿子一家正在围着吃“糖圆”。二媳妇讲:今日我做的糖圆有限,改日做一大碗给你吃,现在没有。

老倌回到自己住处,越想越气,认为生子白落,想出一计要教训一下儿子与媳妇。他叫隔壁邻居第二日去假报信,说老倌昨夜死了。二房媳妇接到报信,先后赶到。看老倌直挺挺倒在床上,认为公公真的死了。大媳妇假哭干号:爷爷啊,你昨夜在我家吃肚脏,为何今日两眼白淋浪……。二媳妇见大姆假哭,她也学样哭道:爷爷啊,你昨夜在我家吃糖圆,为何今日两眼望屋椽……。左邻右舍都赶来,认为老倌真的死了。这时老倌实在熬不住,他一滚起来,操起一条扁担要打媳妇,嘴里讲:我几时在你家吃肚脏、吃糖圆?谁要你们来争牢命?!反正你们在生不孝敬,死后也勿用争牢命!邻居们拉住老倌,一边对他二个媳妇讲:你们在生勿孝敬他,他死了也不须哭。你们的肚脏和糖圆到底有没有给他吃?我们做邻居的都有数的。二个媳妇无地自容,答应自此以后要孝敬公公。以后他们果然改了恶习,照顾老倌生活。几年后,老倌死了。但“在生不孝敬,死后争牢命”这二句老话却流传下来了。

双眼盲刺刺,初三望十四----盲刺眼是高度近视眼,虽然对寿命长短无关,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带来很多不便。现在我们有高度近视眼镜,古代没有,所以过去盲刺眼的人生活很痛苦。

相传过去有个盲刺眼的人,他喜欢吃酒。酒瓶上有绳圈,他常挂瓶于壁上。有一日,一只晴蜓钉在壁上,翘出尾巴,盲刺眼误以为是钉,挂瓶时打碎了一瓶酒;转日真的是壁钉,他认为是蜻蜓,用手去拍,弄得手上出血。儿子站身边,他反问这是谁家的小人?他观书画要贴近鼻子,他锁书箱经常钳住眉毛。太阳光照格子窗,桌上现一圆影,他当成珠子;月上东山,倒影树杈,他认为是枯柴,伸手去捡。更加有趣的是,他吹灯时,嘴唇靠近灯烛,烧着了嘴巴。有人作诗总结他的生活:君家两目实希奇,子在身旁问是谁?日照窗格疑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闲观书画磨平鼻,忙锁书箱割断眉。更有一事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他虽然眼睛盲刺刺,但识得一些字。邻居拿来老皇历叫他看,哪日是黄道节日?他把初三看成十四。因为不是“日历牌”,初三的下一张是初四,老皇历的上下行看错一行,相差十一日,闹出笑话。因而有了“双眼盲刺刺,初三望十四”的老话。

哪个小姐勿烧饭,哪个相公勿挑担----这句老话是指任何人都能劳动,相公和小姐只要条件一变差,他们也会放下架子,自己动手劳动。汉武帝时蜀郡成都有个才子叫司马相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他被临邛大财主卓王孙请去教女儿卓文君琴艺。隔着珠帘,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思慕。卓文君也十分喜欢司马相如,于是二人私奔,结成夫妇。他二人一个是相公,一个是小姐,但为了生活,开了一个小酒店。司马相如买酒挑担,卓文君当炉煮酒,兼做烧火煮饭杂活。由于卓文君人才漂亮,竟能亲自“当炉”卖酒,许多人慕名而来,生意很好。但文君的父亲卓王孙认为女儿如此做,倒了他的面子,要接文君回去。但文君不同意,两夫妻讲明自己两人能够自食其力,要自力更生。以后司马相如的一篇《凌云赋》文章,被他的朋友管狗太监杨得意带入宫中,面交汉武帝。皇帝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华,封他作钦差安抚百姓。我们的前辈根据这故事,结合社会实际,编出“哪个小姐勿烧饭,哪个相公勿挑担”的老话。

三月廿八,碎鱼多如垃圾----这句老话流传在路桥一带。路桥十里长街外面,过去是海湾港汊,地名带着洋字的很多,如青泗洋、李家洋、董家洋、下洋殿等。百姓捕鱼的也很多,因此有“罾网村村挂,帆樯路路通”的记载。路桥附近的一个村叫肖王,过去称“鲞岙王”,是渔民劈鱼鲞的地方,可见当时渔货之多。路桥过去做生意的人多,也比较懂得享受,喜欢吃大黄鱼,因此大海里有“路桥船”专门收购大黄鱼。外来的渔民捕得黄鱼,都往路桥船上送,渔民们自己舍不得吃,希望卖个好价钱。路桥志上有诗:“一日潮生一日鲜,紫蛤花蚶不计钱。拨刺黄鱼长尺半,如飞送往路桥船”。那时的蛤蜊花蚶很便宜,渔民们可不要钱送你一点。到了古历三月廿八是大潮汛,梅童、石少等碎鱼满街摆遍。到下半日,碎鱼没人要了,许多小贩就倒了它,成了满街垃圾,还需要清扫。因此路桥人编出一句老话叫做“三月廿八,碎鱼多如垃圾”。

来源: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