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蓬街镇 > 聚焦 正文
小身板大能量
2011年09月07日 08:28:43     中国路桥新闻网

 
 
 


 
 
 
  村民有事上门求助,罗伟耐心讲解。
 


   与罗伟约访是在7月21日上午,电话那头的声音洪亮有力,爽快地答应了。采访罗伟,是因为他作为路桥区蓬街镇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今年受到国务院残工委表彰,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这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残疾人专职委员。

  见到罗伟的第一刻,他仅一米开外的个子、年轻的脸庞着实令我生出几分诧异。但接触几分钟后,他阳光的笑容,爽朗的声音,认真负责的办事态度,完全颠覆了我的感观。

  初生牛犊不怕虎

  “蓬街镇现持证残疾人共有842人,其中视力残疾57人,肢体残疾459人,听力残疾89人……”说起镇里的残疾人工作,略显紧张的罗伟立刻神采飞扬,一组组复杂而详实的数据,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干净利索、脱口而出。

  想知道哪个残疾人住在哪个村,怎么走,罗伟当场就能绘制出一张简易地图。

  要咨询残疾人有哪些优惠政策,罗伟无需翻资料,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

  看到记者的惊讶,一旁的蓬街镇残联理事长陈吉安笑着说:“别看罗伟个子小,这脑袋容量可不小,装的是整个蓬街镇残疾人数据库。别说是残疾人本人,就是他们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这小子也能一五一十地说给你听。”

  或许外人很难想象,就是这个1986年生,身高1米出头的年轻小伙,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殊荣。而在2008年3月前,他还是一家企业的仓库管理员。

  从企业仓管到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的重大角色转变,得益于一次机缘巧合,更因为一项“政治任务”。

  2008年1月,罗伟无意中看到一则残疾人专职委员招聘启事,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凭着年轻和懂电脑的优势,他顺利竞争上岗。一经上任,罗伟就接到一项重大任务——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普查。普查,查什么,怎么查,对方不配合工作怎么办,毫无工作经验的罗伟一时间被纷至沓来的困难所淹没。但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罗伟鼓起勇气,迎难而上。

  蓬街镇占地面积44.4平方公里,有51个村(居),近2万户、6.6万人口。要查清残疾人状况,必须一户不漏地走个遍,工作量难以想象。2008年3月份开始,罗伟开始了他艰辛的跋涉,没有地图就手绘在本子上,没有车子就用两条腿走着去,没碰到本人就另找时间再去拜访一次。工作量最大的时候,罗伟白天要走访七八个村,晚上回来后还要把资料汇总,整理成电子文档。不知不觉,普查工作从春天走过夏天,又从夏天走进秋天,直至11月份,才全部输入省残联数据库。

  在这段时间里,罗伟黑了,瘦了,甚至有数次严重中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默默地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罗伟收获了最为准确详实的全镇残疾人基本情况,他采集的信息成为全区残联建立数据库的示范模板。

  也就是这么一走访,罗伟真正融入了蓬街镇的残疾人群体,融入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他对蓬街镇残疾人拥有了一份特殊的浓厚感情,更感肩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不竭的工作动力

  责任感激发了罗伟巨大的工作热情。考虑到残疾人家属白天要上班,办理事情只能提早到上班前,每天,罗伟都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下午,他又迟迟地不肯下班,担心自己走后有人来办事白跑一趟;遇到需要多个部门盖章,他就领着办事人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走过去;对一些遭遇突发困难、上门求助的残疾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与其交流,耐心劝慰,并积极帮忙联系民政、慈善等部门的补助;一到周末、节假日,罗伟总要抽空去残疾人朋友家中坐坐,唠唠家常。

  2008年至2009年末,是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时间。许多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到当地的卫生部门进行残疾评定。罗伟就熟门熟路地带着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为他们进行等级评定。等二代证办理后,罗伟再一家家把证件送到了他们手里。

  7月13日,罗伟矮小的身影在这个月第三次出现在徐三村里。

  “小罗,又来看邱金梨了。”见到罗伟,村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是啊,过来看看她。”罗伟应声答道,他手里还拎着给邱金梨捎去的水果。

  在蓬街镇现有41位居家照料、13位集中托养的残疾人,邱金梨是其中一位。因为她T12椎体压缩性骨折,半身瘫痪,行动不便,被居家照料。每年要更换轮椅等助行器材,罗伟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她家里。

  哪里的残疾人有困难,罗伟就出现在他们身边。

  李送,蓬街镇百步村人,年仅22岁,智力一级残疾,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依靠父亲微薄的低保金和居家安养补助金维持生计。但在今年3月,一个巨大的噩耗无情降临,李送的父亲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无依无靠的李送陷入了绝境。

  得知消息后,罗伟第一时间向镇残联理事长汇报了相关情况。理事长说:“我先跟上级领导反映,你立刻帮他填写临时救助申请表,下午就送区残联审批。”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1000元临时救助金很快批了下来。但是,罗伟心里仍很沉重,李送今后的生存问题,不是这1000元能解决的。经多次与李送亲戚及周边邻居商量,罗伟一手操办李送的安置事宜,依靠原有的低保金和居家安养补助金,再加上亲戚的资助,为李送安排了一个口碑出众的保姆,让他有饭吃,有衣穿,有澡洗。

  罗伟本人,更成了李送家的常客。

  如今,时刻为残疾人着想的罗伟在蓬街镇大大小小的村子里很出名。只要提起镇里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小罗”,村民们都会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说他是残疾人中的楷模,夸他是残疾人的贴心人。

  “多亏了我这身材,人家看一眼就能记得,可能这样才出名的吧。”罗伟谦虚地调侃着自己。

  下班亦为上班时

  残疾人专职委员是直接面对残疾人,最贴近残疾人的职业,也最能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冷暖。这是罗伟从事这份工作三年多来最深切的感受。

  “这是一个因生命遗憾而造就的特殊群体,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关爱和扶助的弱势群体,这也是一个最最容易满足、满怀感激之情的群体。”同为残疾人的罗伟比普通人更能体会他们的内心。每逢节日,他都会组织村干部带上点小礼品走访残疾人,送上一份温暖。

  乡镇的残疾人工作,面广量大、琐碎繁杂,对此,罗伟有三大“法宝”:一本联系残疾人的通讯录,一部24小时不关机的手机,一扇敞开的家门。

  罗伟的家就在离镇政府不远的街上。有些残疾人需要填写康复申请表而又没有时间来办公室领申请表的,晚上来他家找他办事,罗伟总是让他们在家稍等片刻,自己跑办公室拿来表格在家为其仔细填写,如需要证明的,就打好草稿让他们回去找村文书编写。

  金联村的罗永增,是一位肢体一级残疾的残疾人,也是一名靠低保金和居家安养补助金生活的残疾人,在年龄上足足比罗伟大了一轮多。他们却是很要好的朋友,或许是因为同样是残疾人的关系,两人一见如故,经常通过面对面和上网聊天的方式,说说心里话,互相开解愁闷。

  从事这项工作,需要知晓相关政策。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的样样精通,离不开罗伟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一有新文件、新政策出台,他就立马抓紧时间学习,甚至利用业余时间,不学通绝不罢休。在罗伟的办公桌上,一叠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学习心得,网页的收藏夹里都是各地残疾人工作的先进经验的介绍。

  “在个子上我可能比不了人家,但脑子我不输别人。”罗伟的身上总有一种倔强的性格。他还充分利用休息日,参加了台州电大财会专业的函授学习。区残联组织手语和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培训,他也第一个报名参加,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来源: 路桥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