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新桥镇 > 亮点 正文
洞房经 与众不同的新婚贺礼
2011年12月19日 16:08:59     中国路桥新闻网

  很多人对少数民族的山歌对唱非常感兴趣,殊不知在新桥镇,也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对歌方式———洞房经。旧时男女婚礼,成婚之夜,必先举行送洞房仪式。 

  所谓洞房经,其实是为了增加喜事的欢乐气氛,送洞房的人要遭遇闹洞房的善意骚扰和刁难。对闹洞房的人给出的道道难题,送洞房的领队必须巧妙解答,解答的语言就叫洞房经。 

  新桥的吴良秀是个有30多年丰富经验的洞房客。他告诉记者,每个地方的洞房经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形式与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新桥的洞房经与温岭的洞房经就是“一脉相承”。 

  体力的拉锯战

  从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6时 

  据了解,洞房经一般包括“念傧相”、“贺新房”和“送洞房”,其中“送洞房”是重头戏。洞房经由新郎选定的洞房客传唱,与新郎关系密切的洞房客也称“弟兄客”。人数由6到10人组成,但必须成双。 

  一场完整的“送洞房”包括“大八仙”、“床头梯”、“开锁”、“进洞房”、“抬正堂”、“放金花”等40多项仪式内容,非常丰富而完整。人们相信,这些仪式在热闹的过程中进行,将给新婚夫妇和家庭带来财运、官运、多子、多孙、多福、平安、祥和等美好的愿望。 

  为了增加喜事的欢乐气氛,你来我往,一场洞房送下来往往要两三个小时。吴良秀说这还算是顺利的,如果碰上一些贪玩、爱热闹的人,往往要五六个小时。“我试过曾经有一次,晚上11点进的新郎家,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送完洞房,一整晚都没睡。” 

  有时碰上大日子,还要赶场。“都是亲朋好友,抹不开面子,就只好答应下来。”吴良秀告诉记者,他曾试过在同一天接三场。为了让三场婚礼都能顺利完成,他特地跟新人商量好,将整个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一直从晚上六点唱到凌晨。“太累了,如果有伴,还能对唱,那样还能稍微轻松点,要是一个人就没办法了。”孤军作“战”的吴良秀只好靠着白开水来缓缓嗓子。         

  脑力的消耗战

  懂古书擅解字,还要对答如流 

  洞房经的歌词以表达祝福、烘托喜庆氛围为主,也有一些是戏谑调侃、幽默搞笑的,只有少数具有恶作剧性质,但一般都不过分,无伤大雅。 

  今年60岁的吴良秀从小就喜欢看一些古书、宋词,并对此也颇有些研究。慢慢的,他喜欢上了洞房经,做起了洞房客。吴良秀说,洞房客仅仅有体力还不够,还必须学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对宾客的“刁难”做到对答如流。 

  一次,新郎的母亲从《三国》一书剪下13个字,分别压在13个果盘下,要求送洞房者解出这13个字的来历、意义。“要不是我之前看过这书,还真解答不出。”吴良秀说。 

  在唱洞房经的过程中,宾客、厨工们往往以歌相拒,或编唱谜语歌向洞房客发难,洞房客唱歌“讨茶”、“讨凳子”,厨下倌则以歌拒送,双方对歌多达20多次,由此营造热烈的气氛。 

  “比如‘讨凳子’,我们必须想尽办法从宾客那讨到凳子进洞房,才算完成任务。”吴良秀边唱边解释说,一般宾客不会那么轻易提供凳子,会想出各种办法拒绝。就这样,你来我往,非讨到凳子不可。可有时候,就算宾客答应送凳子进洞房,往往也是三只脚的凳子,让人哭笑不得,洞房客只好再绞尽脑汁。里间洞房客与外间厨下宾客你唱一段,我唱一段,边唱边吃边说笑,气氛倒也异常热闹。 

  传统文化的遗憾

  婚礼对歌,还能否后继有人? 

  “洞房经”是温黄平原一带流传已久的民俗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至今无法考究。 

  “洞房经从我小时候就已经存在了,那会还很流行,不像现在,很少人会办传统的婚礼仪式了。”吴良秀颇为遗憾的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婚姻习俗逐渐受到西方婚姻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时髦、新奇的婚礼形式,而“洞房经”的唱词较长,名目繁多,形式复杂,不易被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所接受。 

  在吴良秀的家里,有一本笔记,上面详细记着洞房经的内容和一些对答技巧,不过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洞房客,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还要头脑灵活,善于变通。“我也想把洞房经传下去,可现在根本没人愿意来学,镇上大多洞房客也都七八十岁了,恐怕这个习俗要失传了。”吴良秀说,只要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把本子借出,并传授其中的秘诀。

来源: 今日路桥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