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北到拉萨 |
2012年07月11日 09:57:42 中国路桥新闻网 |
不久前去过一次台北,那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正如一位著名策划人所感悟到的,台北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所以我想,如果我自始出生在台北,那么我至终不愿离开半步。去年也去过一趟西藏,当站在拉萨布达拉宫面前,我只能屏住呼吸,实际上在那里的呼吸始终都是困难的,高原反应是去往拉萨的极大考验。但顶着高原反应和热烈的紫外线,我依然觉得,此生必须去一次拉萨,以活过的名义。 如此,看电影《转山》就成为闷热的夏日深夜最好的消遣方式,打开窗户时一阵清风袭来,便觉得一切完美无比。 《转山》是电影,也是纪录片。首先它的原作者就是骑行了2000多公里到达西藏,完成了一趟如同流浪般的旅程。而电影就是以此为蓝本,记录了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完成这趟险象重生的“高原之旅”。而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事实上就是整个摄制组在西藏的真实体验,更何况,电影里呈现出的西藏就是每一个体验过西藏的人的真实所见。 在电影里有一个名叫晓川的人。当他出现在张书豪的旅途中时,我就想,这个把雪山比作超级冰激凌的资深骑行者会影响多少年轻人至此踏上前往西藏的旅途呢?张书豪西藏之行的开始是从一场欺骗开始的,在网上结识的生活在丽江的台湾人志平不过想从张书豪身上得到好处,从未想过要和他一起骑行,当张书豪感觉到志平的不靠谱后,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而先后骑行过3次川藏线的晓川最终成为张书豪的引路人,记得电影进行到23分钟时,晓川为了一睹德钦梅里十三峰的真容,一件件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以表诚意,我不禁为这个又真诚又可爱的汉子动容。就是这个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照顾张书豪的晓川,在一次翻越山路时,意外坠崖,身受重伤。 至此,张书豪独自上路。孤独的张书豪愤怒过,他一次次地踹着散了架却又无人能修的自行车,只能用绳子绑着它继续上路;他被藏獒追逐,几乎所有的行李都在这次人獒大战中丢失;他在然乌误食中毒,奄奄一息之际好心的藏民背着他行走几公里求医;绝望之际他躺在道路中间,险些被路过的车辆压到,司机下来狠狠揍了他一顿;雪夜里,他邂逅朝圣母女,在冰天雪地里,他和朝圣女子一道朝圣,女子离别时赠予他的经幡或许让他明白什么叫信念……我从未怀疑过张书豪的眼泪是假的,我从未怀疑过这是一部电影,它难道不是在完成任务之时对自我的救赎么? 我曾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雪山垭口,每一次的呼吸都仿佛是上帝的恩赐,我就如此想着,我就要在这里倒下去。所以,当张书豪即将攀登米拉雪山之时,当他拒绝了驴友好心邀请他一起乘车时,当他抛弃所有行李誓死登山后,我想,当他站在米拉雪山上内心平静,默诵六字真言洒下经幡时,在他24岁的生命里,他已迎来最为喜悦的光明。 在西藏时,总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骑行者,他们如风一般疾驰在川藏线上,自由洒脱得让人心生嫉妒。我总是想,为何明知此途险恶,还有如此多的人前赴后继?这条路,是能让现在的你崩溃的路,也是能让你发现另一个更强大的自己的路,难道穿越黑暗的光明不才是最耀眼的存在吗? 电影最后,是一年后的台北,正在读研究生的张书豪收到一张来自内地的明信片。明信片出自晓川之手,他说,他身体里多了6条钢板,医生劝他至少还需要休息6个月,但他已经启程,踏上前往拉萨的旅途。 有人乘坐飞机去拉萨,有人骑自行车去拉萨,有人一拜一跪一叩首去拉萨。每个人心中的拉萨都不同,每个人梦想的生活都不同,每个人能为生命付出的活着的代价也不尽相同。 |
来源: 路桥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项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