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路桥新闻周刊 正文
野外游泳隐患重重市民切记安全为先
2012年07月16日 09:13:33     中国路桥新闻网

  炎炎夏日,游泳以其既可避暑,又可健身的特性,成为市民热衷的一项活动。然而,嬉戏之余,游泳时必做的安全措施却不可少,否则就有可能酿成悲剧。

  7月5日14时许,来自四川的22岁男青年林某和刘某因天气炎热,一起来到峰江街道白枫岙村莲花山悟空亭水库游泳。半个小时后,刘某发现林某不见了,就叫人拨打了110电话报警。经过峰江派出所和周围群众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搜救,林某终于被找到,但由于溺水时间太长已经死亡。

  翌日,即7月6日15时左右,同样的地点,24岁的四川籍青年康某落水身亡。

  短短两天时间,两场悲剧。

  “7月5日,我们一行人过来,看到山底下有警车,知道山上淹死人了,大家没了兴致就散了各自回家,谁知7月6日再过来,又听到淹死人,心里都寒寒的。”常来水库游泳的李先生心有余悸地说,“太喜欢游泳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僻静的天然游泳池可以痛快地畅游一番,却接连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有些不敢游了。”

  然而,李先生不敢游了,其他游泳爱好者的步伐却未停止。事发后的第3天,当记者前去事发水库时,依旧有不少人在游泳嬉戏。

  “天然泳池”美丽深处有隐忧

  7月9日15时,在李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悟空亭水库。水库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是由于其环境优美,水质清澈,颇受本地村民、附近外来务工者,甚至路远些的游泳爱好者青睐。

  “每天下班后开车到山脚,再花12分钟从山脚爬到山顶,就当是游泳前的热身。接着在水里游泳解解暑气,直觉浑身痛快。”李先生说,路桥的游泳场地极少,爱好游泳的人挺多,他一直想找个好一些的场地游泳,这个“天然泳池”就是一游泳爱好者介绍的,知道之后,他就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车来此游泳。

  顶着烈日,还没爬到半路,记者就已经浑身是汗,时不时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幸得一路风景甚美,茂盛的绿树遮挡了不少艳阳。一路上,还遇到了不少前来爬山赏景的人。

  到达目的地后,记者发现,诚如李先生所言,这里四面环山,环境幽静,远远望去,水面波光鳞鳞。再近些,清澈见底的水体,让人很有冲动下水畅游一番。

  “水库大约有三四百米宽,感觉非常深,但具体多深还不知道,根本没有办法探到底,估计有二三十米吧。”李先生凭着自己多年游泳的经验推测,“这里的河水特别清,有很多小鱼,你游泳时停在那里不动,就会有小鱼在你脚边游来游去吃你脚上的死皮,胜似“鱼疗”,就算偶尔呛一口水,也是甘甜的。”

  待走到水库的东侧,李先生指着河岸边离埠头四五米的地方告诉记者:“听说5日下午那名青年就在那里溺水的。”记者顺着李先生手指的方向看去,此处河水平静,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似的,可确实,一条年轻的生命在此终结了。

  随后,李先生又指了指悟空亭,告诉记者亭前面约三四米的地方就是6日下午溺水事故发生的地点,他说:“听说当时那个人还曾浮上来喊了声救命,接着沉下去后就再也没有上来。”记者看到,亭子里已新拉了一条横幅——“水深危险”,警戒来此游玩的人。

  “我在亭子前面的水域游过数百次,感觉根本不可能出事。”李先生告诉记者,凭他游泳的经验来看,此水域水流平缓,游泳应该较安全。但接着他补充说道:“我们会游泳的人,哪怕再厉害都知道要做防护措施,就害怕出现什么意外。”

  安全意识薄弱是大忌

  沿水库岸边走没多久,我们就遇到三四个钓鱼的孩子,周围并没有看管的大人。天气炎热,孩子们都光着上身站在河岸边,就着一大碗的饵料,兴致勃勃地插饵起钩。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看见小孩子单独来玩水,感觉很是危险。有一次,他还看到几个孩子套着游泳圈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

  采访中,附近一寺庙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到了暑期,前来水库游玩的孩子渐渐增多,常有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没有大人带领下,“勇敢”地到这里游玩,尽管提醒过多次,但根本起不到作用。

  “天气炎热,加上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根本阻止不了,这边刚把他们叫上岸,回头他们又下去了。”该工作人员如是说。

  “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暑假在家无人看管,就跑来这里玩耍。不会游的在岸边玩耍,会游的则一点防护措施也不做,把衣服一脱,直接下水,游着游着就往更深一点的地方去了。”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曾有一次试图劝说一小孩先做热身运动再下水,可孩子却说:“我不怕,游泳谁不会!”

  16时过后,前来游泳的人越来越多,一对原本在水库靠中间位置套着游泳圈游泳的男女慢慢地游回岸边。

  结伴上岸的莫先生和他的女朋友都在温岭工作,这是他们第一次来悟空亭水库游泳。“朋友带我们来的,说在这里游泳比在游泳池好多了。不过我们两个都还没学会。”莫先生指着不远处正在全神贯注游泳的友人说。而对于前两天发生在这里的溺水事件,两人均表示不知情。“太恐怖了,要是知道我们就不来了。”随后,莫先生和女朋友只敢在浅水处嬉戏,不敢再往深水处去。

  沿着水库,在水库北侧一树下,记者看到了坐在岸边的梁女士,她的身边有一堆衣服和一双鞋,看样子应该是在帮人看衣服。“我就住在山下,常来这里陪老公和孩子。他们去游泳了,我就坐在岸边看管衣服。”梁女士说。提及前两天的溺水事件,梁女士称虽然不是很清楚,但知道有两个年轻人死了。“可惜,年纪轻轻的就这么去了。”梁女士惋惜道。

  而对于为何明知这里危险还要前来游泳,梁女士说:“我们是外地来这里打工的,出租房里没有洗澡的地方,正好水库在边上,老公和儿子都会游泳,所以就来这边,权当是洗澡。”

  “老公花了几十元买了防护装备,我也陪着。电视里播了很多游泳溺水死亡的新闻,所以我们一家人还是很注意游泳安全的。”梁女士说。

  听了梁女士的话,同行的李先生对记者说,下水之前准备好安全装备是必要的,但由于水的折射效应,有时看起来很浅,其实很深,所以家长带孩子游泳时,还是要多留心、多注意。同时,他也奉劝那些爱逞能比试游泳技术的年轻人,安全第一。

  警示牌止不住游客的脚步

  在围着水库走了一圈后,记者发现沿途大约有7处“悟空亭水库水深危险,严禁游泳”的友情警示牌。据常来游泳的市民说,本月5日至6日的溺水事件发生后,这里又新挂了两条警示横幅。

  “本来周围就有很多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但大部分都被人为破坏了。”知情者告诉记者,水库在2008年的时候就发生过溺水身亡事故,从那以后白枫岙村村委会就在水库的周围安插了大大小小的警示牌,因为警示牌是铁制的,能卖一些钱,就被人偷走了,如今剩下的已不多。终究,这些警示牌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今天从早上到现在,差不多有30多个人了吧,时间都不固定。中午太阳毒的时候,人会比较少些。”正在水库旁边修建房子的龙师傅告诉我们,由于今天是工作日,所以游泳的人少,周末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这里游泳,人多的时候一天有五六十人甚至上百人,有些人清晨5时就过来这里游了。

  “有天早上,我很早起床也看到有人在水库里游泳,后来等我进去吃了早饭再出来,就发现这个人不见了,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我当时还想,‘坏了,这人可能淹死了’,因为他放在亭子那边的袋子都还在,不可能就这样走掉。我后来跑近了仔细看,才发现他游得远了,只是我没发现。但这也说明,如果真出事故,不多留心根本察觉不到。”龙师傅说。

  “发生事故后的一两天里,来水库的人稍微少了些,但之后又有很多人前来游泳,止都止不住。下着雨也有人游,出事故的那天就是下着雨。”龙师傅告诉记者,出事故的那天刚好下雨,他们就停工了,所以没有看到事故的发生,大伙儿也是后来才听说的。

  龙师傅表示,他们曾经提醒过带孩子的市民不要下去游泳,但就是没人听。现在暑假到了,来这里玩的孩子明显增多,附近村子里的孩子更是在没有大人陪着的情况下,自顾自下水游泳。

  临近18时,记者准备离开水库,正巧碰到原先钓鱼的那几个孩子,三三两两地站在岸上开始铺网,其中有一个拉着网的另一头跳进河里向深处游去,大约是想将网拉得更开些。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是要开始捕鱼了。

  请对生命安全负责

  下山的途中,记者碰到了从城区跑来游泳的张师傅,他是位游泳能手,据说蝶泳1000米没问题,但就是像他这样的,也做了安全措施。这不,他就在腰上绑着个“跟屁虫”——一种浮力非常大的有用安全设备,就算整个人压下去都不会沉。

  张师傅说,游泳是件很快乐而又危险的事,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比如抽筋,韧带拉伤,这些都有可能致命,但如果做好了安全措施,就可以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张师傅说:“我游泳几十年了,从来是没有做足准备绝不会下水。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随后,记者来到山下的白枫岙村进行采访。村民介绍,悟空亭水库的水长期以来承载着白枫岙村民农田灌溉之“重任”,由于水质好,不少村民甚至直接将水引下以作生活之用。然而,由于水库四面环山,属于开放型,又有很多小路相通,这些都让该村村委会在管理方面犯了难。一村民告诉记者,就他知道的小路有6条,其中有一些是原来没有的,是来水库游玩的人多了后,大家走出来的。

  “路多根本就看不住游泳的人,不知道人会从何处来,也不确定何时来,所以一直以来只能通过张贴‘友情提示’等方法告知大家水库存在的危险,但作用不大。”该村一村干部如是说。

  据了解,本月5日和6日的两起溺水事故发生后,该村村委会就专门派了两个人在水库周围巡逻。

  该村一村干部说,这两天正在购买材料,准备用网将水库围起来,阻止游人下水游泳,以防止类似的溺水事故再度发生。

  但有热心的市民建议,本区原本就没有大型的游泳场所,禁止是很难的,最好是能够加强管理,引导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在此,本报也提醒市民:游泳时,切记安全为先,莫逞一时之快。

来源: 路桥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