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螺洋街道 > 新闻 正文

螺洋四式打造宣传新模式

2013年06月24日 09:46:43 路桥新闻网 本报记者:

    螺洋街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积极探索宣传工作新模式,借力各个部门,搭建工作平台,扎实推进基层宣传工作时代化、大众化、普及化,为螺洋各项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一是贴心式,从枯燥说教向特色活动转变

    一是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根据上级部门和街道重点工作,安排每个时间节点的宣传重点。按照“大主题、小切口”的原则,采取小时段、小范围、小专题、小故事等方式,用群众的语言、活泼互动的方式进行宣传,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的中心工作宣传至千家万户。二是找好角度,体现特色。例如上阶段的殡葬改革,我们把宣传单改成漫画式的小册子、墙画,简洁明了的向村民宣传殡葬改革十要十不要。三改一拆工作,我们在拆除违章建筑之前先做好拆后改造规划效果图向群众展示,得到群众理解和赞同,上寺前村村民自主拆除违章建筑近7万平米。

二是组团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转变

    一是建好队伍,精心安排。乡镇宣传结构基本上是一个宣传委员加一个宣传干事的1+1模式。 我们推行宣传联合各部门、团体,打造“1+n”团队模式,各种活动开展借助各类队伍力量。例如殡葬改革工作,发动老人协会开展“千名老人健步--厚养薄葬树新风”活动;在四边三化建设、民生工程粮食仓储工程建设中,我们发动老党员、巾帼志愿者开展撒网式宣传,为工程推进唱好前奏,造好氛围。二是整合资源,用心策划。乡镇一般是宣传和统战委员兼职,利用统战工作的便利条件,凝聚好辖区内各界精英为街道中心工作敲鼓吹号。实现11大于2的叠加效应。

三是基地式,从蜻蜓点水向品牌基地转变

    从以前农村干部群众集中学习改为下移到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设置课堂,开设了“莲花山讲堂”,将党课、技术培训课、法律政策宣传等活动移步到群众家门口下进行,围绕 螺洋特色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紧扣促发展、惠民生这一主题,着眼于关注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解决实际问题,成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宣传阵地,成了广大农村群众获取实用技术和发家致富信息的重要平台,成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莲花山讲堂”已成为理论下基层、科技下乡的代名词,成为宣传工作品牌。

四是榜样式,从书本模范向身边人物转变

   一是物色人选,提炼事迹。结合实干论英雄活动,不杜撰大而全神话式的人物,而是寻找挖掘身边人物的闪光点。我们通过收集线索、人物采访、撰写事迹等途径形成了有效的联动发现机制。二是树立模范,大力宣传。我们推荐了最美乡镇干部--余纪春,生了胃癌做了手术还回单位做重点工程工作。他的事迹被刊登在《台州日报》的头版头条。我们邀请了受到习总书记接见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吉利员工吕义聪为机关干部、村干部谈自己如何在短短7年让自己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飞扬……用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和激励我们周边的人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