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娇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仁的本质内涵。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那一刻始,即与父母朝夕生活在一起。父母看着我们哭,陪着我们笑,抚育我们慢慢长大。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付出所有。
我们常说,父母是树。小时候,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提供玩耍歇息之所,即使我们在大树上乱刻乱画,大树也总是宽容地微笑。长大了,要上学了,大树摘下果子,为我们的成长尽心尽力。要成家了,大树砍下自己的枝干,为我们盖起房子。当我们想闯荡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大树又用自己的躯干造了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当我们年纪大了、累了,回到即将枯死的树根旁,这树根仍是我们可以依靠休息的地方。这棵大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一生为子女活着,总是为我们默默奉献着,即使耗尽一切也无怨无悔。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感人事迹。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父亲为了改变富兰克林因从小得了脊髓灰质炎而带来的自卑和自暴自弃,绞尽脑汁、不辞辛劳,天天半夜为孩子的小树浇水,用自己的爱心重拾起孩子对生活的信心、做人的信心,最终成就了一代总统。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暴走妈妈”陈玉蓉,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的儿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成功消除了重度脂肪肝,最终换肝救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些故事个个令人唏嘘,感动莫名。
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这份无私的爱,儿女对父母才会有着一份特殊的依恋亲情。长大懂事之后,自然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孝”。孝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的字形,高度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神韵和意蕴,上半部分是“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下半部分是“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既意味着做子女的本该顺承父母,同时又意味着“子”背着“老”,即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时,需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孝”是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之心。
孝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以“孝”为核心的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以孝道流芳百世的人比比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那些伟大的孝子。历代统治者们褒奖孝行、劝民行孝,像汉代以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强调以孝治国;隋唐科举制度中专设孝廉科名,举贤纳士;清代时举行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了孝对国、对家的重要。更有凭借孝而成为一国之君,惠及天下苍生的,那就是“孝感动天”的舜。相传舜的父亲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却毫不记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耕种时,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最后,把帝位传给了他。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
古人劝诫我们:“百善孝为先。”连乌鸦也知道反哺,羔羊也知道跪乳,更何况人类。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道德,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可谓一语道出了孝的真谛。古代的《劝孝歌》中有一句:“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孝敬父母,那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会去爱他人、爱社会呢?哪还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古代以孝治国,以孝治家,今天我们同样要以孝修身,以孝养心。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孝心,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孝然成风,我们整个民族必将和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