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道相依,几恨别离。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东西,心中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忍,虽然明知这种不忍难以摆脱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
说来惭愧,尽管近水楼台,我却对台州本地的古镇所知不多,印象深刻一点的便是离家不远的章安古镇。应该说,章安在整个台州的历史上,资格还是比较老的。跟许多地方的古镇一样,章安的老街道狭长,向东西延伸,粉墙黛瓦,老字号的招牌依稀呈现。记忆中的百年老店国药“方万盛永盛号”、黄裕泰当铺和武进士蔡殿魁故居、洪氏贞节牌坊等,无不彰显出章安古老的文化遗存。
青石板路、老房子、老行当,这应该算是古镇的标配三件套。“石板路,清又清,夏天坐着数星星;石板路,长又长,南来北往走四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跟青石板路还有一些零星的交集。那些货郎走贩,小吃零嘴,甚至那夏日黄昏摆出来的四方小桌,那些熙熙攘攘的回忆,多少都留存着些。青石板路其实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的,下雨天还要糟糕,冷不丁就会中招,溅得一身泥,要是推着自行车的话,更加步履维艰。但跟一马平川的水泥路和柏油路相比,青石板路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味。
记得章安古镇里面也有一家手工做秤的人家,规模并不大,店主也没想着要将这份事业继续传承。相信过不了几年,博物馆将会成为一些手工秤的最终归宿。实用优势不再有,但是观赏价值仍然不小,这也是中国很多传统手工艺的共性——能用的时候耐用,不能用的时候耐看。
跟章安古镇相比,百公里以外的仙居皤滩古镇又是另一番风景。皤滩古镇位于仙居县城西约25公里处。皤滩乃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即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又黄榆坑同点汇入永安溪,故皤滩有夜观五月(指五个月亮倒影)之景。据说皤滩古镇是我国古代江南山区农村古镇文化的典型缩影,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村集繁荣兴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资料。仙居县政府将古镇作为一处重点旅游景点来打造,前期的宣传以及定时的活动足见用心。现在的古镇里有一条东西长2公里,呈“龙”型弯曲有致的古街,街两旁唐、宋、元、明、清等古代风格的建筑保存完整,店铺、码头、客栈、戏台、妓院、赌场、当铺、书院义塾、祠堂庙宇一应俱全。
一位驴友曾经给我推荐过位于黄岩布袋山上的一处古村落景区——布袋坑,这也是黄岩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如流水、古桥、木屋石墙、碧树竹林等,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那些蜿蜒交错的山径、青苔覆盖的石阶、斑斑驳驳的石墙畚斗楼,清澈温婉的溪水,也成了画家、摄影家们创作的最好素材。2010年,布袋坑村被命名为台州市摄影基地、美术家写生基地。当然,与其他古镇相比,这个地方有着更加“接地气”的实用度假功能——这里有野味、溪鱼、腊肉、土鸡、土豆、野菜、土酒等布袋坑特色的农家菜,单纯的风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美景配美食,大家各取所需。
除了这些古镇,台州还有温岭的新河古镇、石塘古镇,天台的灵溪村,临海的张家渡,仙居的高迁村等,都有着各自风味。记忆中,“复古风”已经刮了好几年了,“言必称古”俨然成为一小部分人强硬的理论支撑。但凡所有的古物,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无一能够敌得过时间的摧毁,我个人比较推崇一些还未被彻底商业化的自然景区,因为它确实是人们放慢节奏、放松心情的最后净土,但对那些“为古而古”,建造模仿得非常刻意的古建筑却十分反感。
人们喜欢古建筑,很大一部分在于心里的那份已经逝去的记忆,因为不再,所以美好。倘若为了刻意留住时光,让八十老妪浓妆艳抹变回十八少年的模样,怕是挑战了很多人的承受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