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小学中学 正文
启智明理学做人 上好人生“第一课”
2015-12-09 15:03:42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本报记者  於徐阳

  每年9月1日,是各大中小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不仅有隆重的“开学仪式”,而且备受重视,“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等相提并论。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

  “朱砂点天庭,伶俐又聪明!”“击鼓明志,茅塞顿开!”……这一天,学童们会早早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为他们举行启蒙礼这一“人生大礼”。

  让我们抛却时间限制,把视线放到这一天的陶宗仪故居。在古色古香的小天井里,8位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童,迈着步伐,款款走到本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的画像之前,对于眼前的一切,孩子们懵懂却兴奋。

  “陶宗仪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学识渊博,著有《南村辍耕录》,他工诗文,善书画,留下了‘积叶成书’的典故。”礼仪官字字珠玑,“前辈乡贤的高尚风格和优良学术思想代代相传。”孩童侧耳聆听。

  “下面,宗仪进学赋。”礼仪官声势恢弘地念道——

  “昔我先贤,陶氏九成。诗文承善,师友义亲。

  荷锄携经,持之以恒。积叶成书,终成大家。

  今我童蒙,开笔养正。启智明礼,务实求真。

  敬我师长,爱我亲人。知行合一,学勤德进。”

  “《弟子规》教导我们,‘揖深圆,拜恭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向先贤陶宗仪像行三拜之礼。”在礼仪官的带领下,孩童们一一躬身向先人作揖。

  七岁开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开端,是孩子求知之路的启蒙。此次启蒙仪式之所以选择在陶宗仪故居,是因为峰江街道下陶村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结合村里文化资源挖掘出的人文景点。学校老师和活动主办方一致认为,这里有着更浓郁的文化气息,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了解先人留下的传统文化。

  开学典礼古为今用

  新桥镇金大田村,一个小小的村庄因田园式生态公园里盛开的金葵花而名声远扬,也因扶雅书院里分享的读书会令人流连忘返,更因“耕读传家,世代书香,科名鼎盛,民风儒厚醇朴”而留芳百世。

  去年3月20日,踏着阳春暖日的足迹,人们蜂涌进了一处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的老建筑,不用跨过“耕读堂”三个大字下的高高石门槛,便有整齐划一的念读声传来,声声入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30名新入校的小学生齐声诵读《三字经》。

  “读书人一生要行‘四礼’,即启蒙礼、进阶礼、感恩礼、状元礼,而启蒙礼则是首次大礼,是开蒙学习的仪式。今天,我们结合时代特点,古为今用,古今结合,通过这种庄重的礼仪,让刚入学的孩子明白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我们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展现新桥儿童崇学向善的精神。”担任此次启蒙礼的礼仪官是王建峰,孩童稚嫩的童音与他那浑厚的男中音,相融成了一曲贯穿古今的乐章。

  “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正衣冠!”王建峰拉长了语调,“泱泱中华,巍巍齐鲁,文章精妙,圣贤辈出。经史流传,高歌以咏,桃李芬芳,千秋以颂。今我孩童,齐聚开蒙,握笔始书,知礼成人。兴古礼,少年强,抒胸臆,国运昌!”

  在“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弟子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高唱中,孩童们依次将帽子、领口、袖口、前襟整理一遍。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也是必须上好的第一课。

  “仪式进行第二项——行拜师礼!”王建峰引导进行第二项礼仪的开始,“先师孔子,表字仲尼,韦编三绝,博学知礼。周游列国,德侔天地,擎臂高呼,道冠古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桃李满园。尊圣贤,敬师尊,兴中华之仁学,传华夏之薪火。”

  在古时,学生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予师父的六种礼物——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现在,虽无古时之讲究,但孩童们在《弟子规》中领悟到一句尊敬师长的千古名训,齐齐念道:“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齐身转向引领大家走进知识文化圣殿的老师,行三拜之礼。

  “仪式进行第三项——朱砂启智!”王建峰引导4名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的老师依次上台,在孩子们的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

  朱砂启智也称为朱砂开智或朱砂点痣。“痣”与“智”谐音,朱砂启智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总角孩童,蒙昧初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砂点额,慧眼流光。启智方知读诗书,明目而后明事理。朱砂辟邪扶正气,诗书传家育良才!”王建峰把其间道义一一道明。

  “仪式进行第四项——击鼓明智!”王建峰再扬声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擂鼓而动,大风起兮。作圣贤之地而蹈古风,发东海之音而启孩童。邀齐鲁名士而论道义,依泰山之峻而颂国威。擂鼓激扬少年志,开蒙就学自专心。”

  鼓槌落在鼓面,隆隆的鼓声敲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催发起奋发向上的拼劲。

  “仪式进行第五项——启蒙开笔!”王建峰高唱,“一笔推开万事新,一撇一捺书个人。‘撇’清黑白去恶念,‘纳’出道理存于心。听善言,近君子,爱名节,忠国家,左右分明是为人。居善地,心善渊,知恻隐,立他人。仁者爱人乃为人。”

  说话间,老师们手持毛笔,在宣纸上书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边书边念:“一撇一捺,立于天下;识字习礼,正气浩大。”

  毛笔,中华民族自创、独有的书写工具;纸,它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手持历史的辉煌,手写创造的未来。孩子们握起毛笔,在老师们的逐一纠正指导下落笔,在纸上认真地写下一个“人”字。

  人,一撇一捺,撇长捺短。撇代表长处,捺代表短处,说明人可以不完美,但要发挥长处,节制短处,如果任其短处发展,会把长处推倒,那么这个人就会摔跤,会把自己摔得浑身是伤,只有长处发展,短处停止,人才会昂首挺胸,自信地向前走。

  人,一撇一捺,代表能伸能屈。伸为善良友爱,屈为包容谅解,要用善良和友爱,包容和谅解别人的缺点。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无不以做人为本。《大学》中云:“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让孩子们懂得“人”字中一撇一捺相互扶持的道理。

  “大成殿下,松柏之间,周风汉韵,仁和致中。童蒙既起,学业更兴,遗训在耳,发聩振聋。华夏风流,薪火相承,万卷书起,群杰发声。祷我中华,百业振兴,佑我中华,万世长青!”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启蒙礼的最后一项中,老师们双手送上了“智慧书籍”,希望孩子们继承先贤高尚品格和优良学术思想,学会亲圣贤、亲师长、亲友人、亲校园,做到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起步之礼返璞归真

  在古朴悠扬的古琴声中结束的启蒙礼,并不是一个冗长繁杂的仪式,但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是用这种方式,让孩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唤醒求知、明理意识。

  启蒙礼仪式由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组成,每一个流程都意味深远,细细品味,不仅是对孩子的启蒙,也是对家长的提醒。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妇幼、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们都表现得彬彬有礼,成熟懂事。看着自家孩子在台上的大人模样,家长们都在欣慰孩子长大了,纷纷掏出手机、照相机,记录孩子成长中的这个重要时刻。

  一位孩子的母亲陈珍珍有些动容地说:“这样的启蒙礼仪能教导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让他们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汲取尊师爱学的思想精华。”

  另一个7岁孩子的父亲柳志林认为,启蒙礼这种亲近国学的教育方式值得称赞。他说,随着现代工作、生活的忙碌,家长在孩子文明礼仪培养方面存在许多欠缺,“熊孩子”层出不穷,不遵守纪律,不懂得尊重别人。启蒙礼中的一系列仪式,有助于培养孩子尊师重道和文明礼仪等良好行为,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为人处事观念。

  “教我读书,教我做人,永志不忘。”虽然对内容不甚了解,但小学生们跟着司仪一板一眼地诵读还是让家长们很激动。“或许孩子们还不太理解启蒙礼的内涵,不过至少他们可以牢记这一天,牢记这一天里在心中播下尊师重教的种子,以后就逐渐扎根生长了。” 在场围观的村民们也感叹道。

  在围观的人群中,头发苍白的退休老教师徐桂招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在小学教坛耕耘30余年,如今再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双眸,听着清脆悦耳的笑声,不禁回忆起自己前半生的教育生涯和一批批学生。

  “这些礼仪只在书上阅读过,如今自己亲临现场感受,这种氛围凝聚了文化的传承。”徐桂招说,“在传承中,教师们也会对自己的职业肃然起敬,也会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古朴的窗棂,悠扬的古琴声,尊师重道的传承让“耕读堂”在岁月的浸淫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光彩。

  “农村文化礼堂承担着弘扬文明风尚的使命。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启蒙礼等传统仪式,让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唤醒求知明礼意识,进而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健康、正直、阳光的人格奠定基础,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礼堂是农村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把文化礼堂作为举办生动而庄严的启蒙礼仪式的场地,正是诠释文化礼堂内涵最好的方式。

  近年来,重视传统国学教育的学校越来越多,启蒙礼就成为国学教育的起步之礼,许多学校会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浸润于办学理念之中,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礼”返璞归真于现实,让“礼”传承于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