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语苑杂谈 正文
虚心如“竹”
2016-01-15 16:10:36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叶 娇

  说起竹,大文豪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雅好至今为人传唱;古代作品中才子佳人们爱竹、咏竹的佳话也是流传颇多。熟悉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便是以竹为友的典范。当荣国府里的少爷小姐们准备移居大观园时,黛玉独独挑了潇湘馆,只因为“爱那里的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从此,林黛玉便成了潇湘馆主,她的生命、她的悲欢离合也与潇湘馆的竹子紧紧相连。这片翠竹不仅象征着她那坚贞不屈、孤傲正直的性格,也暗喻了她那凄凉悲怆的命运。

  当然历代书画家们画竹、种竹的佳话更是不胜枚举。成语“胸有成竹”讲的就是宋代画竹大家文同的故事。北宋画家文同为了画竹,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变幻,都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一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因此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远近闻名。与文同相似,常被人提起的还有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对竹情有独钟,品茗作画,须臾不离萧萧翠竹。

  青青翠竹,竹枝挺拔修长、竹叶潇洒多姿,加之四季苍翠、凌霜傲雪,自然深受国人喜爱,有着“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然而,竹倍受文人雅士垂青的原因还远不止此。

  竹的古字形为我们揭示了原因之一。竹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竹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金文和篆书中的“竹”字形态略有变化,但同样逼真形象地展示了竹叶下垂的特点。竹叶下垂,毫不张扬,不正象征着君子贤人的谦虚美德吗?于是竹子自然成为谦虚的代名词。郑燮题《竹梅图》的名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正是将竹之低头与知识分子的谦谦美德进行了完美对接。

  还有,竹子骨节突出、竹管中空,在盛德君子看来,无疑是某种气节和虚心品德的象征,易使人想到“劲节”、“虚空”、“萧疏”等种种个性,使文人雅士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于是自然又被赞誉为“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之一。

  竹不仅长相不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其用途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如服饰行业的竹布、竹笠,饮食领域鲜美无比的竹笋,生活家居中的各种竹家具、竹碗筷,交通行业的竹筏、竹篙,乃至竹扇、竹门、竹屋、竹楼……实在是举不胜举。竹叶、竹茹(淡竹或青竹茎秆干燥中间层刮下的纤维)、竹沥(指淡竹的茎经火烤所沥出的新鲜汁液)更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具有特殊的医用价值。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恰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还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陋室铭》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丝竹”是弦乐器与管乐器之总称。原来,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都是用竹制造,竽、笙、箫、笛、管等管乐器更是直接用竹子制成,故“丝竹”一词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周朝以后,历代还用竹定音律,故此,晋代就以“丝竹”作为音乐的泛称,更有“丝不如竹”之说,意思是说弦乐器不如管乐器。唐代还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均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竹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是功不可没。在纸发明以前,人们除在龟甲兽骨上刻字、青铜器上铸字外,更常在竹、木片上写字,这个用来写字的竹片就叫“简”,木片叫“牍”。所以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就成为“册”,或叫作“篇”,前者象形,后者形声,意思即我们现在的“书”。再看“籍”、“簿”、“笔”、“籀(古代一种字体,亦称大篆)”这些汉字,以及“秦简(秦代的竹简)”、“汉简”、“简牍”、“简册”这些词语,竹子对保存汉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促进与影响着实令人惊叹!

  竹虽无松柏之伟岸,桃李之美艳,但它四季常青、虚怀若谷,更重于默默奉献,怎不人见人爱!义竹、玉干、玉竹、玉管、龙种、竹郎、竹君、君子、青士、郁离、明玕、蛇祖、绿玉、绿卿、绿粉、碧虚郎、管若虚、潇碧、紫玉等等众多的别称,正道出了国人对竹的无尽青睐与赞叹!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