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教育 > 语苑杂谈 正文
近朱者“赤”
2016-01-28 11:01:59 来源: 编辑: 朱思颖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小篆

□叶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我们熟悉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靠着朱砂的会变红,靠着墨汁的会变黑,常用来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朱砂原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又可表示红色,赤也是红色,因此“近朱者”自然变成了“赤”。生活中表示红色的词还有不少,如万紫千红、粉面朱唇、碧血丹心、彤云密布、施绯拖绿、点绛唇中的红、紫、丹、彤、绯、绛,都属于红色范畴。红色系是如此丰富灿烂,怪不得被视作是中国的“代表颜色”,享有“中国红”的美誉呢!

  但这些红色词在古代却是深浅有别、尊卑有异,在运用上也是大不相同。按由浅到深的顺序大致可排列为:红、丹、赤、朱、绛、紫;而从尊卑上说,古代更有“尚赤”的传统,传统的“五色”之说更视“赤”为红色系的代表字,指正红色。

  《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烾,古文从炎、土。”从大火也好,土上烧火也罢,“赤”的两种字形都告诉我们:“赤”是会意字,指火焰之色。然而汉代另一位学者刘熙却认为“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即认为“赤”是太阳之色。实际上,无论是太阳还是大火,都是原始先民的崇拜之物,它们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因此古人自然也就形成了对“赤”色的崇拜。历史上的周朝、汉朝、宋朝,都崇尚赤色,周代有“赤统”之说,汉高祖刘邦更是被神化为“赤帝子”,宋代的不少皇帝出生时也喜附会以“赤光绕室”、“赤光上腾”、“赤光照室”等祥瑞。而按五行之说,南方为火,于时为夏,夏季是一年中阳光最灿烂的季节,所以对应的色彩自然是赤,赤就成为了南方之色。

  “朱,赤心木,松柏属”,本是一种赤心的松柏,后来才引申指色彩。但它一进入颜色范畴之后,很快便取得了正红色的基本地位,在使用频率上甚至还高于“赤”。《诗经·七月》中有“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我染的大红色很鲜艳,给那公子哥儿做衣裳)之句,可见当时服饰上男子以服朱色为尊。唐代大诗人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即用大红漆漆成的门,代指显贵之家。成语“朱甍碧瓦”,用朱红色的屋顶,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古代还以“朱辂”、“朱辇”,指帝、后所乘之车,“朱履”代指显贵者,“朱灵”指赤帝、南方之神。

  而“红”,最初是指粉红色、浅红色。段注《说文》:“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即红与赤是有分别的,红是赤与白两种正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间色。《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意思是: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有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日常穿的便服。原因就是绀、緅、红、紫都是间色,古人认为不庄重。

  这不禁让人想起“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寓言的目的是借齐桓公喜穿紫衣,结果影响至全国百姓都好穿紫衣之事,生动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但却也鲜明表达了当时紫难登大雅之堂的尴尬,齐桓公最后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紫服。而孔子“恶紫之夺朱也”的名言更演绎为恶紫夺朱、以紫乱朱、红紫乱朱等成语,比喻邪道取代正道。看来,正色、间色之别在古代可谓深入人心。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那一对精灵古怪的姐妹花阿朱和阿紫。两人都是段王爷的女儿,都有着俊美的容貌,聪慧的心思,但两人无论是爱的方式,还是行事的原则却大相径庭,一正一邪,金庸先生名之为阿朱阿紫,是否就和这朱紫的色彩观有关呢?两人都深爱着大英雄乔峰,姐姐阿朱死后,妹妹阿紫一心想取代姐姐在乔峰心中的地位,然邪不胜正,阿紫终成不了乔峰的至爱。这情节岂不正应了孔子所说的“紫之夺朱也”,然阿朱自始至终都是英雄的至爱,紫终不可夺朱!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人们对色彩感知的模糊性,红与朱、赤慢慢混淆,如女人的容貌既可称红颜,也可称朱颜;荷花古人既称之以“朱华”,又称之以“红莲”;表示姻缘牵合,可说“赤绳系足”,亦可称“红丝暗系”。至如今,我们更是常常互代,以“红日”代“赤日”,以“红字”代“赤字”,难分彼此。

  而“紫”本是卑贱之色的观念也被打破。战国时齐桓公好紫终无奈放弃,但他始创的这个好紫传统却流传了下来,并影响到其后相当长的时间,成为明代以前历代官服中最主要的颜色。官服的颜色制度始创于隋,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明,虽每朝服色略有变化,但总体观之,红色系都是显贵之色。唐宋时期更曾一至三品服紫,四、五品服朱(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紫不仅摆脱了低微卑贱的身份,还一跃而为最显贵之色。现代口语中我们说某人“走红”、“红了”、“红人”,包括成语“大红大紫”、“红得发紫”都和这官服制度密切相关,正是借官服之色来比喻人生的显赫发达。

  正色也好,间色也罢,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的红色系列留下的惟有光明、吉祥、兴旺和美丽。你看,生活舒适称“红火”,飞黄腾达叫“走红”,逢年过节讲究“开门红”,贴红喜字、点红蜡烛、分红蛋的结婚大事名“红事”,美艳容颜的女子被唤作“红颜”,盛装打扮的女子称“红妆”,就连如今网络上满天飞的零钱也是名曰“红包”……独具特色的中国红早已成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风景线!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