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凯
【原文】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译文】喜爱一个人,希望他活着,讨厌他时,又恨不得他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之常情。但当一个人过于依赖主观意识,以个人的爱憎好恶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去处理事情,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一些不明智的举动。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 冲动就是感情用事,它会让人失去理智,从而鲁莽行事,不考虑后果,最终伤人害己,容易在成长的道路上摔跟斗。
美国有个叫里尔的小男孩,很顽皮。他非常喜欢汽车,房间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里尔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辆真正的汽车。可是,由于他痴迷这些,总是不愿好好学习,他的父母很是担心。
一天,父亲问里尔:“孩子,你想拥有一辆真正的汽车吗?”“是的,爸爸!”里尔毫不犹豫地答道,眼神里充满了期待。“那好,我们就做个约定吧,你考上大学的那天,我就送你一辆真正的汽车。”“真的吗?”里尔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得到父亲的肯定回答后,里尔非常开心地答应了这个约定。
从此,里尔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里尔终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高兴极了,心里想着自己可以拥有一辆真正的汽车了。
里尔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里,希望父亲能兑现当年的承诺。父亲微笑地看着里尔,说礼物就在书房里。里尔心里充满了疑惑,书房中怎么可能放得下一辆汽车?当他走进书房,却发现书房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的景象,根本没有想象中的汽车。想到一直信赖的爸爸居然欺骗了他这么多年,里尔越想越委屈。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里尔过得并不顺利。生活的艰难让他总是想起家中的父母,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于是,流浪了十年的他整理了行囊,赶回了家中。但回家后发现家中已是一片破败的景象,母亲也已满头白发,里尔整个人都呆住了。母亲告诉他,当年他父亲因为内疚而四处寻找里尔不得,没几年就郁郁而终。里尔伤心欲绝,嚎啕大哭。当母亲问起他,当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时,他伤心地回答道:“爸爸当年没有兑现诺言,欺骗了我,并没有给我买汽车。”母亲难过地回答道:“其实你爸爸真的给你买了汽车,而车钥匙就放在你书房的一本书中。”
此时的里尔才真正理解十年前父亲让他去书房的含义。但悲剧已经造成,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感性是人的本性本能,人也因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而变得可爱。但过于感性,就会扰乱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蠢事来。如果里尔当年能够不那么感情用事,好好查看一下书房,也许就不会为它带来终身的遗憾。所以说人不能没有理性,人毕竟也是社会性的动物。遇事用冷静的头脑去分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唐太宗之所以能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并被誉为千古帝王的楷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善于纳谏,而诤谏之风更是贞观盛世引以为傲的亮点。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开国功臣唐俭时任民部尚书。在随唐太宗洛阳狩猎时,一群野猪从林中冲出,唐太宗连射四箭,杀死了四只野猪。有只野猪跳起来碰到了唐太宗的马镫,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唐太宗拔剑斩断野猪,回头笑着说:“你没见过我上阵杀敌吧,有什么害怕呢?”唐俭回说:“汉唐高祖在马上得天下,而不在马上治天下。陛下以英明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于一头野兽呢?”唐太宗深以为然,为此而罢猎。
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中记载:唐俭任吏部尚书时,有次与唐太宗下围棋,布局时,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这使得唐太宗大为生气,随即将唐俭贬为湖南潭州的地方官。在余怒未息的情形下,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藐视我,我想杀了他,你为我证明一下,说他有犯上的言论。”尉迟敬德连连答应。但第二天当面对质时,敬德叩头说:“我实在没有查听到什么。”唐太宗连问了好几次,尉迟敬德都不改原先的说法。这让唐太宗非常恼火,气得将手中的玉板摔碎在地上,拂袖入宫。过了好一会儿后,唐太宗命开席用餐,将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请入座,席间唐太宗说:“敬德今天所为,有利、有益者各计三项:使得唐俭免于枉死,我免于枉杀,敬德免于违心曲从,这是三利;又使得我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益。”讲完话后,并赏赐尉迟敬德一千缎布匹,群臣都高呼万岁。
古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唐太宗愤怒时,完全丧失了一代明君该有的理智,差点做出不该做的事来。当理智战胜了感情用事,一代明君的形象又熠熠闪光。
生活在如“万花筒”一般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以一时的意气而冲动,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辨别是非。理性做事,理智思考问题,可以为自己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