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螺洋街道 > 新闻 正文
岘头林村 “荷花经济”盘活一池淤泥
2016-11-14 14:29:42 来源: 螺洋街道宣传办 编辑: 康勤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近两年来,螺洋街道岘头林村频频以“赏荷新贵”的身姿,傲娇地跻身于市民们的出游名单中。

  其实,这摇曳生姿、风情万种的荷塘,原先只是一池淤泥。当下,岘头林蔚然成风的“荷花经济”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也是螺洋街道借力生态整改走转型升级路线的“典范”。

 

荷塘深处有“人家”

  沿着荷花塘栈道,走入荷塘深处,满目碧绿、点点鲜红。随着人的走动,突然惊醒一群白鹭,扑棱棱马上四散开来,将人吓了一跳,颇有种“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之感。此时虽然不是夜晚归舟,但在满池芙蕖面前,被这美景陶醉得流连忘返,已然“沉醉不知归路”了。

  漫步在“古”字形的栈道上,荷塘中央有一座凉棚,坐下来,随手摘一朵莲蓬,剥出莲子,大吃起来。莲子脆嫩嫩的,连莲心一起吃有微微甘苦的味道,慢悠悠小品,清脆与淡香同在,娇嫩与甘甜共存。

  为何偌大的荷塘,却没个守塘人呢?就在记者暗想时,远远地,一身深蓝色工装服的身影在绿叶与红花之间分外扎眼。那是个50岁左右的男人,皮肤被烈日灼得黝黑,抬头轻笑间,露出一排白牙。此人的装扮与前来赏花的游人有着莫大的区别。不出所料,此人就是这荷塘的主人——林岩福。

  不一会儿,穿着连体胶鞋的林岩福就踩着淤泥出来了,手里拿着一把造型迥异的莲蓬和荷花。这是他为花艺沙龙精心准备的插花材料,当日有位花艺师带着她的团队,在村文化礼堂举行插花才艺课。

  如今的岘头林村颇有种“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看我们的荷花,除了采莲蓬、吃莲子,还会在我们这里举办聚会活动,而我们的荷花塘‘借力使力’,让声名传播得更远了。现在除了与温岭接壤一带的市民们外,连椒江、黄岩、临海、三门等地的人们都慕名前来赏荷花,或来此举行各种派对活动。”林岩福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一边骄傲地告诉记者。

  眼前的林岩福除了是承包这百亩荷塘的“塘主”外,其实还是岘头林村的村委会主任。

  近年来,螺洋街道倡导借力生态整改,走转型升级路线的岘头林村,凭着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条依靠生态资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而且随着这个理念的深入,岘头林村日益以依靠“荷花经济”为卖点的美丽乡村,朝着多元化发展的生态旅游农村推进。可以预见,这将成为今后岘头林村发展的新增长点。

荷花“塘主”的故事

  谁都不曾想到,林岩福在2015年承包这百亩荷塘之前,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老板。他在岘头林村经营着一家纸箱厂,厂里年收入可观,按照他的话来说,下半辈子不用太劳碌,日子不会过得差。可是,自从他担任了岘头林村村委会主任,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

  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林岩福一直在寻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2014年,区旅游局来考察,在门前屋后转了一圈后建议,村里的烂泥塘适合种荷花。没想到竟一语中的,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把旅游局专家的建议搬到台面上商量,敲锣打鼓地开始招投标。没想到这计划就像是做梦娶西施——想得美。他们原以为会有不少人参与,最后却只有一个人报名,而且说风凉话、看笑话的人还不少。

  干还是不干?不管怎样的结果都让人很忧愁。若是真的要干,谁来干?不干了,那村里的发展方向今后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让人两难的取舍。

  此时,林岩福按捺不住了:干。作为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之一,当别人都在“唱衰”的时候,他坚持住了。他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把村里的百亩荷塘承包了下来。其实,林岩福也在担心,他只有在十几岁的时候跟着父亲种过地,这么多年都在经商,虽说是农村来的,却是个“假把式”。这时候他的两个人合伙人就安慰林岩福说,三个臭皮匠,怎么着也顶个诸葛亮,而且三个在别的领域发展不错的人,合起来可以赛诸葛了。林岩福想着也是,这颗“定心丸”也算吃下来了。

  可是当把排场真的竖起来后,林岩福傻眼了,两位合伙人生意很忙,这荷花塘的投资跟他们自己的生意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于是两人都成了“甩手掌柜”,这种荷花最终变成林岩福一个人的“事业”。

  第一年种荷花,林岩福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卖种子的公司说很简单的,种苗随便插到淤泥里就可以了。他也就让人随便给插进去,结果发芽率很低,到了8月份,荷花才稀稀拉拉地长起来。该公司说,荷花的天敌是龙虾,只要把龙虾抓掉就万事大吉了。可是该公司却不知道,在北方,荷花的天敌是龙虾,而在南方,荷花的天敌却是蜗牛。一到荷花发芽,蜗牛蜂拥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荷花苗给啃得精光。

  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就这样被糟蹋了,林岩福的倔脾气也犯了,他就不信了,自己办企业、管理村集体都有一手,怎么就会败给这种荷花呢?他就天天往田里跑,荷花长蜗牛了,他就一只一只地捉,至今回想起自己“徒手捉虫”的本领,他也是哭笑不得,但这就是现实。

  那段时间,每天天没亮,林岩福就到田里猫着了,下午摸黑看不到路了,他才回家。一年下来,人瘦了十几斤,但经过田间的劳作后,身体倒比以前好了,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乐在其中。“我老婆还取笑我,说我还真把种荷花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干了,若是我把这份心思放在家里的纸箱厂,这厂子规模和效益都不知道翻多少倍了。”林岩福憨笑着说。不过取笑归取笑,他老婆还是非常支持这项荷花“事业”的。

  虽然去年荷花生长没有预料中的好,也没什么经济效益,但是却让林岩福学到了种荷花的宝贵经验。今年,林岩福整装出发,追加了一笔钱,买了种子又给种上了。如今荷花长势喜人,慕名而来的游客热情高涨。“我们这里不止周末游人多,早上和晚上来乘凉、赏花的人也很多。我们岘头林村的招牌也算打响了。”林岩福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荷花经济”节节高

  林岩福给我们算了一笔“荷花账”。去年的承包费、失败的种苗加上今年新入的种苗,他的总投资大约100万元。虽然去年整体效益不好,但是莲子收成大概有3000斤。按照每斤鲜莲子30元收购价来算,大概有10万元收入。而今年的状况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荷花塘的门票15元一张,包括为前来赏荷的人加送一碗现煮的鲜莲子汤。从目前的营销状况来看,整体情况还不错,今年游客最多的时候是端午小长假期间,共有2万人次前来参观,光门票就达到了30万元的收益,更别说平时周末这种细水长流型的门票收入了。

  门票收益都还是小利,大利是鲜莲子。今年预估,莲子的产量将达到5—6万吨,鲜莲子预计有百来万元的收益。前几天,有个宁波的公司联系林岩福,想把他的鲜莲子全部收购,他思虑再三,还是婉拒了。

  “我不能把我全部的产出都让别的公司收购,现在对方收价比较高,我们卖给他们是有利润可图的,但以后若扩大规模,收成更好后,他们万一全不要了,而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没有建立的话,不是自断后路吗?我们现在营销能力比较弱,但是这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绿色通道’。”好歹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林岩福一眼就看出对方的“伎俩”。

  与时俱进的林岩福赶上了年轻人的营销“快车”——微信营销,慢慢地,将营销渠道建立了起来。他把自己的微信号公布出去,让前来赏花的人加微信营销号,可以通过微信下单来购买鲜莲子。“我们的莲子名称叫水果莲子,吃起来比普通莲子都要甜、脆,但凡吃过的人都说口感好。现在莲子成熟了,我就进行采摘,莲子剥出来后马上放入冷库进行冰冻处理。而冰冻后的莲子,即使一年后拿出来,口感依然很好。因此我一点都不愁卖,可以说,我们的冰莲子可以卖一整年。”林岩福的这套方案,让丰收后莲子的出路变得清晰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机会是留给会创新的人,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机会。”而林岩福这个“塘主”就是岘头林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卖门票、赏荷花,不是他的本意,卖莲子、打造农业观光庄园,实现庄园与文化的“联姻”,带动整个村集体的发展,这才是他的“野心”。

  “我们把隔壁村的好几百亩土地流转过来了,接下来要带领村里的人大干一场。我们打算再挖几口荷塘,走有岘头林村特色的‘荷花经济’,让我们村变成远近闻名的‘荷花村’,以生态带动涵养农村经济,以生态发展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林岩福说道,明年,他们还将要引进观赏性荷花,比如纯黄色的、大红色的等,让前来赏花的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岘头林村变成一个大写的“荷花村”。

  其实,为打造农业观光的美丽乡村,岘头林早已蓄势待发。纵观整个岘头林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备战:村里已经建好了篮球场、图书馆、健身房等软设施,开发了一个农业观光园,实现采摘与农家乐一体式体验,建立了田园式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公园周边还设立了一道5米宽的河道绿林带,打造出一个天然森林氧吧,而且还架了一座桥,建了农家乐式的山庄……

  这几年间,岘头林村以绿色生态发展为目标,走市场化、特色化、规模化道路,而且也通过一点点探索,一步步地实现了农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理念。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