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桐屿街道 > 新闻 正文
国家公祭日 | 以史为鉴,桐中学子从伤痛记忆中汲取向上力量
2016-12-15 10:16:13 来源: 桐屿街道中学 编辑: 陈珊珊

  又是一年“12·13”,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无锡的天空也应景地下起了雨,像是为这30万死难者同胞流下的眼泪。凌厉的警报声再次响彻在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清晨7:00,来自北京的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在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三十万冤魂而半垂。国行公祭,祀我殇胞,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伤痛记忆,永远的清醒剂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市民、中国士兵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同胞30多万人。

 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记录了日军的暴行,遇难同胞的遇难地和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草鞋峡等17处。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日本右翼势力一直试图抹杀这一铁的历史事,甚至抛出“南京大屠杀虚构”的谬论。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碑是为纪念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在当年日军进行集体屠杀的部分地点或遇难者丛葬地的部分遗址上建立的一系列纪念碑。

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 中山码头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之一,当时避居国际安全区之青壮难民惨遭杀害者,共达万人以上。(新华网 应康伟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像 在册幸存者仅剩108位

  那一场大屠杀,使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而今,岁月流逝,在世者越来越少,目前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

 易翠兰,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

  他们逃过日军的魔掌,却无法跑赢时间,曾经饱经苦难的生命,正在随时间慢慢凋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走出了硝烟的战场,迈入了歌舞升平的和平时代,在我们放声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在心中长鸣警钟。

  ▍家国情怀,民族的凝聚力

  2014年,国家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习近平主席说到:“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和平的获得绝对不是一厢情愿的产物,和平是一个强大民族的待遇,和平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待遇。

2014年首个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

尊重个体生命、传承家国情怀,进而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是国行公祭的要义所在。

沉痛的历史不会因时间流逝而磨灭,擦亮历史这面镜子,“落后就要挨打”是最深刻的教训。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悼念逝者、缅怀历史,一起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