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5日下午,路桥横街镇居民陈女士带着外孙女在中心河沿河绿道上散步晒太阳。她告诉记者,这条自家门前的绿道建起来后,周边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目前正在开展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生活品质提高了很多。”
整治空中“蜘蛛网”,杜绝线乱拉;集镇主要街道两旁房屋立面改造;安宝广场改造提升;……作为全省44个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之一,今年以来,横街按照建设“宜居、创新、生态、智慧、海绵”的目标,着力推进“一加强三整治”,落实六大行动措施,划定整治范围面积1.45平方公里,梳理出整治项目37个,计划投入资金1.9亿元。
该镇党委书记项云明介绍,横街是抗日名将陈安宝的故里,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他们充分挖掘陈安宝将军的故事,增加建筑改造元素和风貌。截至目前,37个整治项目已基本完成,辖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民国风情初步呈现,一个有故事、有记忆的美丽小镇已然成型。
政府群众齐携手,项目推进有力度
陈女士的感受来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给她一家带来的切实变化。陈女士家的房子在沿河路边上,属于立面改造的对象,是简单追求外表的美观,还是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横街镇选择了后者。
镇里和设计单位协商后决定,将立面改造的房屋弄成拱形或者方形骑楼的样式。改造后的房屋不仅样式美观,还能延长房屋的寿命。参与立面改造的每家房子出资一万元,其他费用政府承担。这样一来,不仅发挥了群众的主体性,还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
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只有把镇里中心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该镇镇长王江介绍,中心河两岸的绿道改造提升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心河是横街集镇区的主要河道,约2.5公里长。虽然经过前期“五水共治”行动后的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等工程,水质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沿河两岸道路被附近居民和企业当作堆放杂物的场所,环境和集镇区格格不入。
镇机关干部和相关村(居)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向他们宣传环境整治对他们生活品质的影响。做通思想工作后,他们主动搬离杂物,沿河绿道建设顺利推进。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沿河两岸的绿道建设采取下沉式绿地、可渗水铺装等方式。
目前中心河两岸计划建设的4公里游步道已完成2公里,成了很多居民散步的去处。
全方位立体齐动手,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新兴路是横街镇集镇区的一条主要道路,由南到北连接东方大道和白剑线,沿街商铺、餐馆众多。长期以来,道路两旁各种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广告牌大小、颜色不一,又很陈旧;路面破损严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普遍,一到下雨天,堵车更是经常发生。
改变从新兴路开始着手,横街镇以规划为引领,从道路路面改造提升开始,清理线乱拉、统一规划广告牌、拆除沿街房屋的防盗窗以及顶楼违法建筑、划分停车位,并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一年多来,新兴路旧貌换新颜。
陈先生在新兴路上开了一家药店,他亲眼目睹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给这条道路带来的变化。他说,以前顾客来买药,由于没有专门的停车位,导致他们要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久而久之生意也越来越不好了,“现在专门画了停车位,有的路口还安装了红绿灯,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停车更加方便了,生意也明显变好了。”
陈先生说,随着集镇面貌整体的改善,旁边开的商铺也越来越多,来消费的人也多了起来,新兴路成了人气比较旺的街道。
自横街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共改造主要街道老式封闭卷闸门213间,累计拆除户外不规范广告1390余处,清理小广告、乱张贴乱涂8423处;完成道路改造提升6条,完成145个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治;新建5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892个。
引资与引智齐发力,理念创新模式佳
上月25日,记者从东方大道往新兴路方向走的时候,一眼便看到了民国风的牌坊。十几米高的牌坊上面写着“横街镇”三个大字,把下面的道路分隔成双向四车道。夜晚,在灯光的衬托下,景色很是迷人。
据横街镇城建办主要负责人韩利军介绍,建造牌坊的160万元资金全部是由乡贤们出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横街镇注重吸引乡贤参与其中,发挥他们人脉广、资源优等特点,为该项工作“添砖加瓦”。横街镇乡贤联谊会副会长、商会会长、欧路莎董事长林华友积极参与其中,他不仅发动商会成员募集建造牌坊的资金,还捐赠企业生产的智能马桶给安宝广场内的公厕使用。
引资更引智。为有效补齐乡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缺乏技术、能力、经验等短板,横街聘请了两位驻镇规划师,并在路桥全区首创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EPC),使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目前,EPC模式运行后,项目进度提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