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在桐屿街道飞龙湖区块的凉溪古道上,红枫漫山。经由大小石块铺叠而成的小径拾级而上,潺潺溪流婉转入耳,放眼望去,百余亩水稻稻穗低垂,醉人的秋色是弥漫而来的沁人心脾的收获芬香。
昔时的凉溪古道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一径依泉潭有韵,两山削壁树连天。”当代诗人蔡士达用这两句诗就传达了一种淋漓尽致的美。而紧接着的“细寻仙迹青岩上,静憩禅家翠黛边”的诗句,则赋予了美之外的一种人文遐想。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诗歌的美不够呼之欲出,又或者不够跃然眼前。于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林彬欣然提笔,为这首诗配上了一幅《凉溪古道》的油画,画中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活灵活现,不经意间,也赋予了这条千年古道厚重的历史感。
十二幅油画,十二首诗作,由区政协策划的《诗画·飞龙湖》纪念珍藏画册首发。用路桥本土作家、路桥区政协委员官锦华(笔名李异)的话来说,于方寸之间,让飞龙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本画册里实现了奇妙联结。自然的禀赋、人文的悠悠,这个位于市(区)几何中心、我区主城区西部的飞龙湖区块,无愧于市民对它的称赞——台州的“小西湖”。
亭榭楼台皆有意
一诗一画间,水乡展古韵。2018年,区政协推出了《诗画·十里长街》纪念珍藏画册。同样是十二幅油画,再配以十二首诗作,生动展现了十里长街的古韵。这种新颖的表达方式,让熟悉十里长街的人回到过去,触摸到厚重的历史和温润的记忆,大受好评。
而距离十里长街不远的飞龙湖,虽名不及老街,却美不输几分,该区块俨然是对城市文脉的继承和延续。作为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的主体工程,其面向未来的高起调,势必要回答好“这个地方有过怎样的过往”这一追问。“《诗画·十里长街》刚刚完成创作,我们就已经在勾勒《诗画·飞龙湖》,这不单单是相中了这里的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做这件事,就是肩负一种现实责任。”区政协副主席应再泉不遗余力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完成。
在区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朱崇伟的记忆里,2018年五六月份就着手梳理飞龙湖区块的历史文化。位于飞龙湖东边的共和岩画,是目前已知的台州市(区)范围内发现最早的古越先民岩画遗址;飞龙湖北边的青瓷窑址群,规模庞大,商埠初成,可以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是台州古代工商业的滥觞之地;白石关古道在明代则上演过戚家军抗倭大捷的爱国英雄传奇,至今存有遗迹;在飞龙湖的西边,五马回朝的山麓峭壁上,留下了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礼部尚书黄绾的《摩崖自铭》石刻;更有南宋才女严蕊成长于此、宋高宗避难梦神保平安也发生于此……而这一切,让这个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地方,如何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丽与魅力呢?
实地调研、座谈对接、查阅资料、远赴宁波慈溪取经……当飞龙湖看得见的美丽大方地显现出来,而它的过去也一一穿越历史迷雾在众人眼前清晰起来,围绕哪些风景、哪些故事创作,逐一落定。与此同时,大家也知道,一个最大的困难不可避免地挡在面前:谁来写诗,谁来创作油画?飞龙湖和十里长街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十里长街自古就是路桥核心的中心,不仅可逛可看,还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可吟可赏。而单单诗歌留存,飞龙湖就是一大空白。
有笔有墨心中有情,一群本土画家、诗人因为《诗画·飞龙湖》聚到了一起,用传情的画面、达意的文字,呈现出飞龙湖的真与美。这些诗词画作,或穿梭于时空,再现飞龙湖周边的历史人文;或表达于当下,描绘飞龙湖美丽的自然风光;或畅想于未来,传递人们心中美好的希翼。
湖光山色总关情
翻开邮册,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油画作品《飞龙湖》,一句当代诗人涉水笔下流出的“隔断繁忙闹市,谋求水国新城”直抒了胸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志猛是这幅油画的创作者,为了表达诗作那种“鸟寄枝头叠唱,鱼翔浅底无声”的美,又要让人看过作品后就想到这“台州最美处”,体验一番“十里绕湖行”,吴志猛用时几个月,展开了三次不同的创作。“画过早上的飞龙湖,也画过秋天的飞龙湖,最终才定下这稿,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作品,在油画静谧的气息里传递出一种阔达的心境。”吴志猛说。作为第一幅作品,《飞龙湖》不仅“直接美出来”,而且美到让人想实地去一亲芳泽。
除了《飞龙湖》外,吴志猛还完成了《共和岩画》《青瓷龙窑》《高宗梦神》《严蕊吟诗》《兴福讲寺》《飞龙山庄》,合计7幅作品,同时他也是该画册的艺术指导。“我们创作的时候,一方面要遵循历史本来的面貌,一方面要在这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很多没有实景的东西怎么画得好看还要让人信服?我们必须以留下历史的责任去雕琢。”吴志猛说,这些作品既以写实的手法完成,但又遵循了当代的审美,以现代的色彩去表达。
《青瓷龙窑》是一幅叫人忍不住一看再看的作品,熊熊燃烧的灶火仿佛历史迷烟,而辛苦劳作的窑工则让你无尽想象着当时桐屿窑址群的规模已经非别处可比。事实上,不论是涉水的诗还是吴志猛的画,都是对历史的还原。我区青瓷文化发达,从小人尖到中央山再到大仁山山脚,从西周至汉代再至南北朝,沿着历史的脉络,路桥的青瓷遗迹由南向北连成一片,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蜿蜒的山脚下。结合相关史料可以进一步得出,当时桐屿窑址群的范围大、产品丰富、延续时间长,催生了桐屿埠头堂一带的繁华景象,烧制出来的窑制品需要运输和销售,而埠头堂村在两汉和南朝时期正是一重要港埠,由此也带来了我区境内商业的首度繁荣。有历史资料考证,当时我区的瓷器贸易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些瓷器甚至远销到掸国(缅甸)、倭奴(日本)、朝鲜及琉球群岛,开辟了古代中国早期远洋贸易的先河。在这幅作品里,我们就完成了一趟穿梭古今的时空旅行。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必定义不容辞。”吴建明是说话直爽的人,他接过了创作《五马回朝》的任务。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位经营画室多年的老板,当获悉政协要出《诗画·飞龙湖》时,他表示如果有需要,就会竭尽全力。事实上,单单“五马回朝”就够抽象了,又得和明朝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黄绾结合在一起表达,难上加难。黄绾一生著书立说,传播阳明心学。如何将绵延有势、仿佛五匹列队的战马、得胜归朝的山形气势和黄绾儒雅的气度,完美融合在一起呢?吴建明多次实地勘景,研读历史资料,几个月的时间里停笔思考、又执笔作画,最终在这幅新古典主义画作里,呈现了自己的理解。
亭榭楼台皆有意,湖光山色总关情。这本集合了6位诗人、4位画家的邮册,并非简单得来。叶青松是这本画册的设计师,同时也是LOGO的设计者。他的一番话,或许足以让我们窥得这本作品诞生的一波三折:“小小一个LOGO,远处三面环山,拥抱着近处开阔的水面,又让人产生龙的犄角的遐想,整体还得流畅,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个月。”
潜行过去,是为了守望未来,《诗画·飞龙湖》画册诞生于当下,却已经是属于未来的历史。